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眼疾門

人之有兩目者,猶天之有日月也。日月有明,照臨萬方。若煙霧障天,則明者暗矣。兩目有神,旁燭萬物。若風火發越,則神斯耗矣。善調攝者,安養天和,使氣血常運,何至有目痛之患乎?惟夫七情內攻,六氣化感,加以酒色過度,當風眺望,或冒熱奔走,宿水洗面,不知自惜,是以病其目也。

分而言之,眼皮上下,皆屬於脾。皮紅濕爛,脾火上蒸也。兩眥左右,皆屬於心。眥肉綻紅,心火上炎也。四圍白處,皆屬於肺。白有紅筋,肺火上騰也。烏輪圓大,皆屬於肝。兩輪腫痛,肝火上衝也。輪內之瞳,皆屬於腎。兩瞳昏痛,腎火上升也。總而言之,皆以肝為主。

肝為相火,肝火一動,諸經之火從之,而痛斯作矣。然又有連眙多淚,癢不可忍者,風也。風動肝木,吹噓鼓舞,故連眙不止。其所以淚多者,淚為肝之液,風行而水流故也。其所以癢不可忍者,純乎風而無火,故但癢而不痛也。又有瞳子散大,而無光者,腎虛也。腎水不足,無以滋養肝木,肝木無力,不能收斂英華,故散大而無光也。

又有視物昏花者,氣虛也。乾枯少潤者,血虛也。羞明喜暗者,虛極也。眩暈不定者,風痰壅也。眼眶脹痛者,肝氣盛也。醫者審而治之,有火則瀉火,有風則散風,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虛極則補虛,風痰壅,則消風去痰。

肝氣盛則抑肝順氣。而凡是目疾,又皆以養血為要。然古人云,五臟精血,皆稟受於脾,而上貫於目。此養脾乃治目之上策。心之神發於目,宜靜而安養。勞則挾動相火,妄行君令,而邪氣並搏,自失其明。此養心治目之根本也。凡醫者,當以理脾胃,及養血安神,為夫治目之本,宜細審之。

白話文:

人之所以有兩隻眼睛,就像天空有太陽和月亮一樣。太陽和月亮光明,可以照耀各個地方。如果煙霧遮蔽天空,那麼光明就會變暗。人的兩眼有神,可以看清萬物。如果風火過盛,那麼精神就會耗損。善於調養的人,可以使身體保持平和,讓氣血正常運行,怎麼會有眼睛疼痛的毛病呢?只有那些因為七情內傷(喜、怒、憂、思、悲、恐、驚),外感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加上過度飲酒、貪戀美色、迎風遠望、冒熱奔走、用隔夜的水洗臉,不知道愛惜自己的人,才會使眼睛生病。

如果分開來說,眼皮上下都屬於脾。眼皮紅腫濕爛,是因為脾火向上蒸騰。眼角左右兩邊都屬於心。眼角肉紅腫裂開,是因為心火向上燃燒。眼睛四周的白色部分都屬於肺。白眼球有紅血絲,是因為肺火向上升騰。黑眼球圓大,都屬於肝。兩個黑眼球腫痛,是因為肝火向上衝擊。黑眼球內的瞳孔都屬於腎。兩個瞳孔昏暗疼痛,是因為腎火向上升騰。總的來說,所有的眼睛疾病都以肝為主。

肝臟屬性為相火,肝火一旦發動,各經脈的火都會跟著燒起來,疼痛也因此產生。另外,還有一些人眼睛會不斷流淚,癢得難以忍受,這是因為風邪引起的。風邪會引動肝木,使其鼓動,所以眼淚會不斷流出。之所以淚水多,是因為淚水是肝的液體,風邪運行會使液體流動。之所以癢得難以忍受,是因為只有風邪而沒有火氣,所以只有癢而沒有痛。還有些人瞳孔放大,沒有光澤,這是腎虛的表現。腎水不足,無法滋養肝木。

肝木無力,不能收斂精華,所以瞳孔會放大而沒有光澤。還有些人看東西模糊不清,這是氣虛的表現。眼睛乾澀沒有光澤,這是血虛的表現。怕光喜歡黑暗,這是虛弱到了極點的表現。頭暈目眩,這是風痰阻塞的表現。眼眶脹痛,這是肝氣旺盛的表現。醫生要仔細診斷,有火就瀉火,有風就散風,氣虛就補氣,血虛就補血,虛弱到極點就補虛,風痰阻塞就消除風邪和痰。

肝氣旺盛就抑制肝氣,使其順暢。所有的眼疾,又都以養血為首要。古人說,五臟的精血都來自於脾,並且向上通達到眼睛。所以,調養脾胃是治療眼睛疾病的最好方法。心的神志表現在眼睛,應該保持安靜調養。如果過度勞累就會引動相火,妄自干擾君火,導致邪氣入侵,就會失去視力。這就是養心治療眼睛疾病的根本。凡是醫生,都應該以調理脾胃、養血安神作為治療眼睛疾病的根本。

應該仔細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