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脈云

凡內傷氣口脈洪盛外傷人迎脈浮緊。然內傷勞役。氣口脈急大而數。時一代而澀。澀者脈之本脈。代者元氣不相接也。若不甚勞役。惟宿食不消。則獨右關脈沉而滑。經曰。脈沉滑者有宿食也。

白話文:

一般來說,內傷引起的疾病,在寸口脈(手腕橈動脈)會呈現洪大盛滿的脈象,而外傷引起的疾病,則在人迎脈(頸動脈)會呈現浮而緊的脈象。然而,如果是因為內傷且過度勞累,寸口脈會變得急促、大且次數多,有時會出現間歇性的停頓,而且脈象會變得不流暢。這種不流暢的脈象是脈的本質,而間歇性的停頓則表示身體的元氣無法順暢接續。如果不是過度勞累,只是因為過去的食物沒有消化,那麼只有右手的關脈會呈現沉而滑的脈象。醫經上說:「脈象沉而滑,表示有宿食。」

2. 立方

補中益氣湯,治內傷勞倦。加減於後。

人參,黃耆,甘草,當歸,白朮(各一錢二分),升麻(五分),柴胡,陳皮(各八分)

如咳嗽去人參加五味子麥門冬。秋冬加不去節麻黃。春加款冬花。心下痞悶加芍藥。黃連能食心下痞者。加枳實黃連。不能食心下痞者。加生薑陳皮。胃脘當心痛。加草豆蔻。腹痞脹。加枳實厚朴。木香砂仁。天寒加乾薑。腹痛加白芍。寒痛加桂。夏加黃芩。冬加益智。臍下痛加熟地。

不已是寒也。加桂。腳軟痛。加黃柏。不已加防己。身刺痛。倍當歸。加枳殼。身體重痛。乃風濕相搏。去人參黃耆。加羌活蒼朮防風。宿食加山楂麥芽。食不知味。加神麯。飢餓日久。去柴胡。加乾山藥。食不下。胃中有寒。或氣滯。加青皮木香。精神短少。倍參。加五味。

犯房者。陽虛去升柴。加桂附。陰虛者。去升柴。加熟地山藥茱萸。傷飲食。視其所傷何物。各以主藥治之。如傷於魚肉。用山楂陳皮。蓬朮三稜。甚至有加阿魏砂仁巴豆霜。如傷於米食。用麥芽神麯。枳實檳榔草果。如傷於麵食。用萊菔子為君。而佐以蒼朮厚朴陳皮。如傷於生冷。

用官桂木香。乾薑砂仁。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治療因內傷勞累導致的病症。以下是加減藥的用法:

基本藥方:人參、黃耆、甘草、當歸、白朮(各一錢二分)、升麻(五分)、柴胡、陳皮(各八分)。

  • 如果咳嗽,去除人參,加入五味子和麥門冬。
  • 秋冬季節,可以加入不去節的麻黃。
  • 春天可以加入款冬花。
  • 如果心下(胃部附近)覺得悶脹,加入芍藥。
  • 如果能吃東西但心下痞悶,加入枳實和黃連;如果不能吃東西且心下痞悶,加入生薑和陳皮。
  • 如果胃脘(胃部)感到疼痛,加入草豆蔻。
  • 如果腹部悶脹,加入枳實、厚朴、木香和砂仁。
  • 天氣寒冷,加入乾薑。
  • 如果腹痛,加入白芍;如果是寒性疼痛,加入肉桂。
  • 夏天可以加入黃芩。
  • 冬天可以加入益智仁。
  • 如果肚臍下方疼痛,加入熟地黃。

如果病症持續沒有好轉,屬於寒症,加入肉桂。 如果腳軟無力且疼痛,加入黃柏,如果還是沒有改善,加入防己。 如果身體有刺痛感,加倍當歸,並加入枳殼。 如果身體沉重疼痛,是風濕所致,去除人參和黃耆,加入羌活、蒼朮和防風。 如果因宿食(食物積滯),加入山楂和麥芽。 如果吃東西沒有味道,加入神麯。 如果長期飢餓,去除柴胡,加入乾山藥。 如果吃不下東西,是胃中有寒或是氣滯,加入青皮和木香。 如果精神不振,加倍人參,並加入五味子。

如果因房事過度導致陽虛,去除升麻和柴胡,加入肉桂和附子。 如果因房事過度導致陰虛,去除升麻和柴胡,加入熟地黃、山藥和吳茱萸。 如果因飲食不當引起,要看是吃了什麼東西,用針對性的藥物來治療。

  • 例如,如果是吃了魚肉導致的,用山楂、陳皮、蓬朮和三稜,甚至可以加入阿魏、砂仁和巴豆霜。
  • 如果是吃了米飯導致的,用麥芽、神麯、枳實、檳榔和草果。
  • 如果是吃了麵食導致的,用萊菔子作為主要藥物,輔以蒼朮、厚朴和陳皮。
  • 如果是吃了生冷食物導致的,用肉桂、木香、乾薑和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