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六 (1)
卷之六 (1)
1. 小兒科
男子婦人之病。可以問而知。可以切而得。斷死生。辨難易。審差劇。猶有所依據。而不至於大誤。若小兒者。懷抱之時。雖有所苦。而不能言。及能學語。又不能指其苦之處。欲診其脈。則骸骨短小。氣血未足。寸關尺將何以分。浮中沉將何以定。雖有一指滾取二部之說。
而終未得其部位。況至數急促。豈能以悉審之。大約八九至為平。五六至為遲。十一二至為數。依稀彷彿之間而已。故啞科治療之難。每十倍於大人。而尤不可以不慎者也。惟虎口之脈稍為可驗。其脈在食指外側。每一部一關。三節為三關。男視在左。女視在右。有筋脈如系。
暎於肉內。仔細觀之。紫則為風。紅則傷寒青則為驚。白則為疳。黃則為脾困。青黑則為慢驚。入掌則為內吊。若三關通度為沉疴之候。惟此可以少知之耳。雖然幼科之治病。當多方求之。豈可執虎口之脈法。而盡小兒之諸病哉。必於病之未形。而用意察之。庶可以為預消之地。
白話文:
男性和女性的疾病,可以透過詢問來瞭解,也可以通過脈診來判斷。它可以斷定生死,分辨疾病的難易程度,審查病情的輕重,都有一定的根據,不會出現太大的錯誤。對於小孩來說,當他們還在懷抱中的時候,雖然可能會有些不舒服,但無法表達出來。等到會說話了,又不能指出痛苦的位置。想要診脈的話,小孩的骨骼短小,血液和氣息都還不足,寸、關、尺三個部位該如何區分?浮、中、沈三種脈象又該如何確定?即使有「一指滾取二部」的說法,最終還是找不到正確的部位。如果脈搏頻率過快或過慢,又怎麼能全面地審查呢?一般而言,正常脈搏是八九次到十一二次,慢脈是五六次,快脈則是十二三次左右。這只是一種大概的判斷,並非絕對準確。所以,對於兒童的治療,難度往往比成人高出十倍,且更不能疏忽。
然而,虎口的脈象稍微較為可驗。脈象位於食指外側,每部一關,三節為三關。男性觀察在左側,女性則在右側。如果脈象如繩索般緊繃,顯現於皮膚下,仔細觀察,如果脈色呈紫色,代表風邪;呈紅色,代表傷寒;呈青色,代表驚嚇;呈白色,代表疳疾;呈黃色,代表脾臟受困;呈青黑色,代表慢驚;進入手掌則代表內臟上提。如果三關通度,表示病情嚴重,只有這種情況才能稍微瞭解病情。然而,兒童治病,應當多方面尋求療法,不可僅憑虎口脈象來判斷所有兒童的病症。必須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用心觀察,這樣纔有可能預防病情的進一步惡化。
如小兒呵欠連綿。乃小兒臟腑受邪。病之漸也。若面赤則知其風熱。而瀉肝之劑可以先服。面青則知其驚風。而治驚之劑可以先服。面黃則知其為脾虛。而補脾之劑可以先服。多睡則知其為內熱。而清熱之劑可以先服。口中氣熱則知其為傷風。而疏風之劑可以先服。皆當隨症形而先治之。
勿俟其發而後用藥也。其有不治之症者。尤不可以不知。小兒眼上有赤脈。囟腫及陷者。一不治也。魚口氣粗。齧齒咬人者。二不治也。冷汗如雨。痰熱不退者。三不治也。臍風撮口。鎖肚吊腸者。四不治也。風攻頤頷。唇項腫硬者。五不治也。鼻有黑色者。六不治也。咳喘心痛者。
白話文:
如果小孩不斷打哈欠,這是小孩臟腑受到邪氣影響,病情逐漸加劇的徵兆。如果臉色紅潤,表示可能是風熱引起的,此時可以先服用清肝的藥物;如果臉色青紫,表示可能是驚風,應該先服用治療驚風的藥物;如果臉色黃疸,表示可能是脾虛,應先服用補脾的藥物;如果經常嗜睡,表示可能是內部有熱毒,應該先服用清熱的藥物;如果口中氣息熱烈,表示可能是風寒入侵,應該先服用疏散風邪的藥物。所有情況都應當根據症狀來先期治療,而不是等症狀加重後才開始使用藥物。
對於無法治療的情況,尤其需要注意。例如:小孩眼睛出現紅筋,頭頂的軟骨腫脹或凹陷,這是一種不可治療的情況。如果小孩嘴巴開闊,呼吸粗重,並且會咬人,也是另一種不可治療的情況。如果小孩流著像雨水般的冷汗,且痰熱未退,這也是不可治療的情況。如果小孩的肚臍周圍出現風毒,導致口張不開,或是腹部抽搐,腸子下垂,這種情況也是不可治療的。如果風邪攻擊頜部和顎下,造成嘴脣和項部腫脹硬化,也是不可治療的情況。如果鼻子出現黑色,這也是一種不可治療的情況。如果有咳嗽、哮喘、心痛的症狀,也需要特別注意。
七不治也。四肢浮腫者。八不治也。胸高而突起者。九不治也。五軟五硬者。十不治也。凡見此等之症。即當去矣苟不如幾。而復藥之。則病者之死。雖不由於我。我亦何辭於彼哉。大凡小兒之病有常。多者不得所欲則易怒而啼。故肝病常多。飲食不知節。雖飽而猶求食。故脾病常多。
心神未定。聞響易動。故驚病常多。性喜吮乳。甘食停積。而易感風熱。故痰病常多。治兒之病。審其所常多者。酌而施之。以己之意。參病之情。亦庶乎用藥之無誤也。然此數種。雖或常有。而肝脾之病尤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得心應手。不可以言求也。
白話文:
"有七種情況的病是無法治療的。一、四肢浮腫的病。二、胸部隆起且突出的病。三、全身五處軟弱或者五處僵硬的病。四、所有出現這四種病症的人。五、如果不符合以上條件,再試著用藥,那麼病人即使不是死在我手上,我也難以推卸責任。大致來說,兒童的疾病有一些常態,大多數因為未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而容易生氣和哭泣。因此,肝病常見。飲食沒有節制,即使飽了還想吃。所以,脾病也常見。心神不穩,聽到聲音容易受驚。所以,驚嚇的病常見。喜歡吸吮乳汁,吃甜食導致積食,容易受到風熱侵襲。所以,痰病常見。治療兒童的疾病時,要觀察他們常見的問題,並根據這些來進行治療。以自己的判斷,考慮病情,也能避免藥物使用的錯誤。然而,這幾種常見的問題,尤其是肝和脾的疾病,經常發生。要深刻理解並靈活應用,關鍵在於個人的理解和實踐。能夠得心應手,不能單純用語言描述。"
2. 初誕法
小兒在胎。稟陰陽五行之氣。以生臟腑百骸。藉胎液以滋養。受氣既足。自然生育。出世之時。口含血塊。啼聲一出。隨即嚥下。而毒伏於命門。遇天行時氣。或飲食停滯。或外感風寒。驚風發熱等因。發為瘡疹。須急於未啼時。用軟帛裹指。挖出其血。用黃連硃砂甘草解之。
後出痘亦輕。有咽入。即時肚脹。嘔吐氣短。不乳者。用茯苓丸治之。但黃連性寒。若母稟氣膏粱積熱者。宜服。若滋味淡薄。胎元弱者。又不宜用。硃砂固能解毒。恐金石鎮墜。不若牛黃分許。蜜調與吮為佳。又有嬰兒。因其難產。或冒風寒。而垂厄者。切不可斷臍急烘綿絮包抱懷中。
白話文:
小孩在母親腹中時,接受陰陽五行之氣,生長出五臟六腑和全身骨骼,依靠胎內液體滋養。當受氣充足,自然順利分娩,出生時口中含著血塊,啼哭聲一出,隨即將血塊吞下,血塊中的毒素因此存於命門之中。遇到天氣流行病、飲食阻塞、外受風寒、驚嚇發熱等情況,這些毒素會引發疹子,必須在孩子未啼哭前,使用柔軟的布包裹手指,挖出其血塊,用黃連、硃砂、甘草來解毒。
後期出現的疹子也較輕。如果血塊進入喉嚨,會立即引起腹部脹滿、嘔吐、呼吸困難,不進奶水的,可用茯苓丸治療。但黃連性寒,適合那些母親本質熱氣重、吃過於肥膩食物的孩子,若母親飲食清淡、胎盤弱小的孩子,則不適合使用黃連。硃砂確實可以解毒,但可能會導致金屬石類物質沈澱,不如用約幾分重的牛黃,調和蜂蜜讓孩子吸吮為佳。另外,有些新生兒因為難產或受到風寒而瀕臨危險,千萬不要馬上剪斷臍帶,緊急用棉絮包裹在懷中保護。
急以胎衣置火中煨燒更大紙捻於臍帶上往來燎之。使暖氣入腹。須臾氣復自蘇。猶戒洗浴。恐腠理不密。元氣發泄。而外邪乘之也。
白話文:
緊急時,將胎衣放入火中加熱後,用較大的紙捻在臍帶上來回烘烤,讓溫暖的氣息進入腹部。稍後,他們會自行恢復知覺。但仍需戒除洗澡,以免毛孔不閉合,原本的元氣流失,並讓外部的邪氣趁虛而入。
3. 立方
朱蜜法,先以黃連煎湯拭兒口。吐去惡汁。再以硃砂一分研細。蜂蜜少許。抹兒口吮之。鎮心定魄。安神解毒。
牛黃法,以牛黃二分。硃砂半分。竹葉七片。煎湯調灌。益肝膽。除煩熱。祛驚邪。辟惡氣。除小兒癇病。
茯苓丸
赤茯苓,黃連(胎冷者易芍藥),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乳汁化下。
白話文:
【朱蜜法】,首先用【黃連煎】湯擦拭小孩的嘴巴,吐出惡液。然後再將【硃砂】一分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蜂蜜】,塗抹在小孩的嘴巴讓其含著,能安定心神、平定靈魂、安撫神經、解毒。
【牛黃法】,使用牛黃二分,硃砂半分,【竹葉】七片,煎成湯後調和灌入,能滋補肝膽、消除煩熱、去除驚嚇、避開邪氣、治癲癇病。
【茯苓丸】
【赤茯苓】,【黃連】(若小孩脾胃虛寒則更換為芍藥),【枳殼】(各等份)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煉製成蜜後做成丸狀,每個丸子大小如桐籽。每次服用一丸,用乳汁化開後服用。
4. 護胎法
小兒初生。肌膚未實。宜用舊絮護其背。不可太暖。更宜頻見風日。則血氣剛強。肌肉緻密。若藏於重幃密室。或厚衣過暖。則筋骨軟脆。不任風寒。多易致病。衣服當隨寒熱加減。但令背暖為佳。亦勿令出汗恐表虛風邪易傷。乳哺不宜過飽。若宿滯不化。用消孔丸治之。陳氏所謂忍三分寒。
吃七分飽。頻揉肚。少洗澡。要肚暖頭涼。皆至論也。須令乳母預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爆。則汁清寧。兒不致病。保嬰之法。未病則調治乳母。既病則審治嬰兒。亦必兼治其母為善。
白話文:
新出生的小兒,皮膚尚未完全成熟,應使用舊棉絮覆蓋背部,避免過度保暖,並應經常接觸風和日光,這樣可以讓血液和氣息變得強壯,肌肉更加密實。如果將他們藏在厚重的帳幔或是過度保暖的房間裡,筋骨就會變得柔軟脆弱,無法承受風寒,容易引發疾病。衣物的增減應根據寒熱環境來調整,關鍵是保持背部溫暖即可,避免大量出汗導致表虛,風邪容易傷害。哺乳時不宜過量,若食物殘渣未能消化,可以使用消食丸來治療。陳氏所說的「忍三分寒,吃七分飽」、「經常揉肚子、少洗澡、要肚暖頭涼」等都是很好的原則。必須讓乳母注意控制情緒、避免受到外在風、濕、燥、熱、寒、毒等影響,飲食應清淡,這樣乳汁才能清潔平靜,孩子不易生病。保護嬰兒的方法是,在他們還沒有生病時就調理乳母,一旦生病後則要仔細診治嬰兒,同時也要照顧好母親。
5. 立方
消乳丸
砂仁(炒),蓬朮(煨),三稜,陳皮,神麯,麥芽(各五錢),香附(一兩炒)
上為末。麵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白湯下。
下頦屬腎水。左腮屬肝水。天庭印堂屬心火。鼻準屬脾土。右腮屬肺金。半周兩歲為嬰兒。三四歲為孩兒。五六歲為小兒。七八歲為齠齔。九歲為童子。十歲為稚子矣。
白話文:
【消乳丸】
砂仁(炒)、蓬朮(煨)、三稜、陳皮、神麲、麥芽(各五錢)、香附(一兩炒)。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調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顆,用白開水送下。
下頦關聯到腎水,左側腮關聯到肝水,額頭及印堂關聯到心火,鼻子根部關聯到脾土,右側腮關聯到肺金。一圈半到兩圈為嬰兒期,三至四圈為兒童期,五至六圈為小兒時期,七至八圈為齠齔時期,九圈為童子時期,十圈即為稚子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