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內外傷辨

(附內傷)

凡傷寒。惡寒。猛火不除。內傷。惡寒。稍就溫暖即止。傷風。惡風。不耐一切風寒。內傷。惡風。偏惡夢小賊風。外傷。惡熱。無有休歇。日晡轉劇。直待汗下方退。內傷發熱煩躁。時作時止。或自袒裸亦便清涼。內傷寒熱間作而不齊。外傷寒熱齊作而不間。內傷頭痛時止時作外傷頭疼非發散直待入里方罷。

內傷元氣不足。神思昏怠。語言倦懶。外傷邪氣有餘。神思猛壯語言強健。內傷則手心熱而手背不熱。外傷則手背熱而手心不熱。內傷邪在血脈中而不渴。外傷邪氣傳裡則大渴。又以手按心口不痛為勞役傷。痛為飲食傷。勞役傷發熱兼惡寒。頭骨節俱痛。飲食傷不惡寒但發熱。

頭不甚痛。骨節不痛。但中脘飽悶。見食即惡。宜細辨之。

白話文:

(附帶內傷說明)

一般來說,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會非常怕冷,用很強的火力都無法驅散寒意;而內傷引起的怕冷,只要稍微保暖就會停止。外感風邪引起的疾病,會怕風,無法忍受任何一點風寒;內傷引起的怕風,則只會特別討厭微小的賊風。外感引起的發熱,會持續發熱不會停止,通常在午後會更加嚴重,必須等到出了汗才會退燒;內傷引起的發熱煩躁,則是時好時壞,有時候自己脫掉衣服反而覺得涼快。內傷引起的忽冷忽熱是不規律的;外感引起的忽冷忽熱則是有規律的,不會間斷。內傷引起的頭痛,是時好時壞;外感引起的頭痛,如果沒有用發散的方法,必須等到病邪深入體內才會停止。

內傷是因為元氣不足,所以精神萎靡、思考遲鈍、說話有氣無力;外傷是因為邪氣太盛,所以精神亢奮、說話有力。內傷會出現手心發熱而手背不熱的情況;外傷則會出現手背發熱而手心不熱的情況。內傷是邪氣在血脈中,所以不會口渴;外傷是邪氣傳到體內,就會感到非常口渴。另外,用手按壓心口,如果不痛,就是勞累過度造成的損傷;如果痛,就是飲食不當造成的損傷。勞累過度引起的損傷,會發熱兼怕冷,並且頭和骨頭關節都會疼痛;飲食不當引起的損傷,則不會怕冷,只會發熱,頭也不會太痛,骨頭關節也不會痛,只是覺得胸口中脘部位脹悶,看到食物就想吐,應該仔細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