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附飲
痰伏胞絡,自肺竅嗽出。涎伏脾胃,自口角流出。飲生胃腑,從食脘吐出。
飲症有六:水停腸胃,腹響轆轆有聲,名痰飲;水流在脅,咳吐則痛,名懸飲;水流四肢,身體重痛,名溢飲;水停膈上,飽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名支飲;水停心下,背冷如手掌大,四肢歷節疼痛,缺盆咳嗽轉甚,名留飲;水停膈滿,嘔吐喘咳,腰背痛淚出,名伏飲。
六者不同,皆因飲水及茶酒停蓄不散,再加外邪生冷七情,相搏而成。脈多弦滑或伏,眼下皮如炭黑。
治法在皮裡膜外:表分者,汗之;在胸膈者,吐之;在四肢經絡脅肋者,分利之;在腸胃裡分者,下之。
病人一臂痛,不一時復移在一臂,其脈沉細非風也,必有飲在上焦矣。
白話文:
痰液潛藏在身體的脈絡中,會從肺的孔竅咳嗽出來;口水潛藏在脾胃中,會從嘴角流出來;水飲積存在胃腑,會從食道吐出來。水飲造成的疾病有六種:水停留在腸胃,肚子會發出轆轆的聲音,這叫做痰飲;水流到脅肋,咳嗽時會感到疼痛,這叫做懸飲;水流到四肢,身體會感到沉重疼痛,這叫做溢飲;水停留在膈膜之上,會感到飽脹、想靠著東西休息,呼吸短促無法躺臥,這叫做支飲;水停留在心臟下方,背部會感到像手掌大小的冰冷,四肢各關節會疼痛,鎖骨處咳嗽加劇,這叫做留飲;水停留在膈膜充滿,會嘔吐、喘咳、腰背疼痛流淚,這叫做伏飲。這六種狀況雖然不同,但都是因為喝水、茶、酒等停留在體內無法消散,再加上外邪侵襲、吃生冷食物或情緒波動等因素互相搏擊而成。脈象多為弦滑或沉伏,眼下的皮膚會像炭一樣黑。治療的方法要針對在皮膚和肌肉之間、胸膈、四肢經絡脅肋、腸胃等不同的部位,在皮膚肌肉之間的,要用發汗的方法;在胸膈的,要用催吐的方法;在四肢經絡脅肋的,要用利尿的方法;在腸胃裡的,要用通便的方法。如果病人一邊手臂疼痛,過一會兒又換到另一邊手臂,脈象是沉細,這並不是因為風邪造成的,而是因為上焦有水飲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