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先天脈鏡論云

一論六淫之邪浮越起於上。而得按入里便不相似者風也。百病不離乎風。遲滯微虛者寒也。尖而數者火也。洪而盛者熱也。平潤而滲者濕也。細而澀者燥也。或獨至。或兼來。在人體認。如地理之辨星辰。頭同而腳異者。

陽邪在表。自得發散之體。如甑上熱氣。烘烘上升。四圖無約束之狀也。乃陽氣自旺。本部如此者。當伏以降之。

陰邪在表。自得澀滯之體。如煎銀將化。面上有⿰虫嚴。蓋覆不開也。乃陰乘陽也如此當發之。散之。升之。舉之。陰有形而陽無質者此也。

一論人身之中。惟陰陽二氣而已。陰在內陽之守。陽在外陰之使也。陰須在內而根於外陽之下。陽須在外而根內陰之上。故曰。陰根陽。陽根陰也。是以脈中。表須屬陽。以活動為其體性。而猶有靜順之陰在內。里須屬陰。以靜順為其體性。而猶有活動之陽在中。如此乃兩得相依倚也。

或表脈惟散尖洪大。里脈惟蹇遲細小。乃陰陽相拒而不相和。各盛於本位。當以藥之氣味輕清者收斂表陽。使根於內。又以氣味俱厚者。溫和里陰使根於外。又或有表澀下而里衝上者。在外在陽氣不升。在內為陰火沖發。此常情多有也。當升表之陽氣。降里之陰火。亦有表蹇澀而里洪數者。

亦有陰乘陽。陽乘陰也。當升發之。當升降之其治法脈法之綱。不過如此。其中或兼五運六氣之邪。或有積聚成痰。此又在人所擇藥味治之而已。而陰陽之理不能離也。

一論人身中。惟陰血陽氣而已。貴乎不可有偏勝也。一有偏勝。皆為病矣。勝輕則病輕。勝重則病重。至日久則病愈勝。微者愈微。漸至孤陰孤陽。是皆死也。脈若孤陽。死在春夏之日中脈若在孤陰。死在秋冬之夜半。所謂孤陽不生。孤陰不成。何也。蓋陽無陰。則散漫不能收斂。

陽之所倚者陰也。陰無陽則翕聚不能發散。陰之所倚者陽也。觀之天傍地。地傍天。天地自相倚杖。而人則可見矣。

一論陰陽之性。陰之性靜。陽之性動。陰之性收。陽之性散。陰之性降。陽之性升。陰之性沉。陽之性浮。陰之性遲。陽之性數。陰之體平。陽之體尖。陰之性橫。陽之性直。陰之性成。陽之性生。陰之性殺。陽之性長。陰之性內。陽之性外。陰之體弱。陽之體強。陰之體濁。

陽之體清。陰之味鹹。陽之味辛。陰之味苦。陽之味甘。陰之氣涼。陽之氣溫。陰之氣寒。陽之氣熱。陰之體潤。陽之體燥。陰之體扁。陽之體圓。陰之體短。陽之體長。陰之體有形。陽之體有質。此陰陽形質之大道也。

一論陰陽升降之道。其陽上升非在陽分而復上升。乃陰極陽生之道。陽自陰分上升至陽分耳。陰下降。非在陰分而復下降。乃陽極陰生之道。陰自陽分下降。至陰分耳。故曰。天陰自上而降地。天晴自下而上升。正此意也。又曰。地氣上而為云。天氣下而為雨。

白話文:

先天脈鏡論說:

第一點論述,六種外邪侵入人體,最初在體表浮散,如果被壓制進入體內,脈象就會變得不同。像是風邪,它導致的病症變化多端,各種疾病都可能與風有關。脈象遲緩而微弱,代表是寒邪;脈象尖銳而跳動快速,代表是火邪;脈象洪大而旺盛,代表是熱邪;脈象平和滑潤而有滲透感,代表是濕邪;脈象細小而澀滯,代表是燥邪。這些邪氣可能單獨侵入,也可能同時出現。我們要仔細辨別,就像在觀察星辰一樣。同樣是頭部不適,病因卻可能不同。

陽邪侵入體表,自然會表現出發散的特性,就像鍋爐上的熱氣,不斷向上升騰,沒有任何約束的樣子。這是因為陽氣過於旺盛。這種情況應該用藥物將陽氣收斂下降。

陰邪侵入體表,自然會表現出澀滯的特性,就像熔化的銀液表面有蟲子一樣的紋路,覆蓋著無法散開。這是陰邪侵犯陽氣的表現。這種情況應該用發散、疏通、提升、舉起的方法來治療。陰邪有形而陽邪無質,這就是陰陽邪氣的不同之處。

第二點論述,人體內只有陰陽二氣。陰氣在內,是陽氣的守護;陽氣在外,是陰氣的使者。陰氣必須在內,根植於外在陽氣的下方;陽氣必須在外,根植於內在陰氣的上方。所以說,陰氣根植於陽氣,陽氣根植於陰氣。因此,脈象中,體表的脈象屬於陽,以活動為其特性,但內在仍有靜順的陰氣;體內的脈象屬於陰,以靜順為其特性,但內在仍有活動的陽氣。這樣陰陽才能互相依賴。

如果體表的脈象散亂、尖銳、洪大,而體內的脈象則蹇澀、遲緩、細小,這就表示陰陽不和,互相排斥,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過於旺盛。此時應使用氣味輕清的藥物來收斂體表的陽氣,使其根植於體內;同時使用氣味厚重的藥物來溫和體內的陰氣,使其根植於體外。還有一種情況,體表的脈象澀滯而下沉,體內的脈象則上沖,這是因為體表的陽氣無法上升,而體內是陰火上炎所致。這種情況很常見。應當升發體表的陽氣,降伏體內的陰火。也可能出現體表脈象蹇澀而體內脈象洪大快速的情況。

此外,還存在陰邪侵犯陽邪,或陽邪侵犯陰邪的情況。治療時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升發或升降。治療脈象的基本原則就是這樣。其中可能還會夾雜五運六氣的邪氣,或有積聚形成的痰液,這就需要在辨證後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但陰陽的道理是不能違背的。

第三點論述,人體內只有陰血和陽氣。陰血和陽氣的平衡至關重要,不能有任何一方過於強盛。一旦出現偏盛,就會導致疾病。偏盛的程度輕,則病症輕;偏盛的程度重,則病症重。如果時間長了,疾病就會越來越嚴重。輕微的偏盛會越來越輕微,最終導致孤陰或孤陽的局面,這都是致命的。如果脈象呈現孤陽,就會在春夏的白天死亡;如果脈象呈現孤陰,就會在秋冬的夜晚死亡。這就是所謂的「孤陽不生,孤陰不成」的原因。因為陽氣沒有陰氣的滋養,就會散漫而無法收斂;陰氣沒有陽氣的推動,就會凝聚而無法發散。陽氣依賴陰氣才能存在,陰氣依賴陽氣才能存在。就像天空依傍著大地,大地依傍著天空一樣,天地互相依賴,而人也是如此。

第四點論述,陰陽的特性。陰的特性是靜止,陽的特性是活動;陰的特性是收斂,陽的特性是發散;陰的特性是下降,陽的特性是上升;陰的特性是沉潛,陽的特性是浮動;陰的特性是遲緩,陽的特性是快速;陰的體性是平穩,陽的體性是尖銳;陰的特性是橫向,陽的特性是直向;陰的特性是完成,陽的特性是生長;陰的特性是收殺,陽的特性是增長;陰的特性是內在,陽的特性是外在;陰的體質是虛弱,陽的體質是強盛;陰的體質是渾濁,陽的體質是清澈;陰的味道是鹹味,陽的味道是辛辣味;陰的味道是苦味,陽的味道是甘甜味;陰的氣是涼爽,陽的氣是溫熱;陰的氣是寒冷,陽的氣是熱燥;陰的體性是潤澤,陽的體性是乾燥;陰的體性是扁平,陽的體性是圓形;陰的體性是短小,陽的體性是長大;陰的體性是有形狀,陽的體性是有質地。這就是陰陽形質的根本道理。

第五點論述,陰陽升降的道理。陽氣的上升,不是在陽的範圍內再次上升,而是陰氣發展到極致產生陽氣的結果。陽氣從陰的範圍上升到陽的範圍而已。陰氣的下降,不是在陰的範圍內再次下降,而是陽氣發展到極致產生陰氣的結果。陰氣從陽的範圍下降到陰的範圍而已。所以說,天空陰沉時,陰氣自上而下降落到地面;天空晴朗時,陽氣自下而上升起。這就是這個道理。又說,地上的氣上升變成了雲,天上的氣下降變成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