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診脈捷要歌

浮緊弦遲屬風寒。升之散之氣自完。

弦數浮洪風熱認。藥用收降病自安。

浮弦小澀如絲線。風燥藥宜降潤施。

浮而平滲來歸指。風濕升散加參主。

小澀無力寒燥傷。溫潤之藥端可與。

洪盛而澀乃燥熱。降藥潤藥當急取。

平潤革遲為寒濕。升燥之藥為第一。

滲潤洪數為濕熱。苦寒藥餌宜用急。

枯澀小澀乃火燥。滋潤之藥用之可。

數而無力寒火觀。甘補溫藥俱勿少。

數而有力熱火功。苦寒之藥正相同。

亦有濕盛火俱下。寒火之脈認宜真。

有見表滯里表實。此脈莫把熱認之。

分明寒鬱熱難發。發散寒邪熱自驅。

又有表數里無力。陰盛格陽正此期。

溫內更加斂表藥。陰陽和時脈自如。

積滯之脈自沉伏。流注如珠或結芤。

血積有形按不散。氣積按有尋卻無。

按滑如苔名痰積。食積惟在右關係。

氣口緊盛食積新。關若伏兮食多日。

食不下兮氣口滑。食不化兮氣口滯。

大凡痛脈多屬陰。陽脈即散痛難成。

亦有火熱來作痛。外由陰鬱故來侵。

白話文:

脈象浮、緊、弦、遲,多屬於風寒。用升散的方法來治療,氣就能恢復正常。

脈象弦、數、浮、洪,多屬於風熱。用收斂、降火的藥物治療,病就能痊癒。

脈象浮、弦、細、澀,像絲線一樣,多屬於風燥。用降火、滋潤的藥物來治療。

脈象浮而平和,按下去滲散的,多屬於風濕。用升散的藥物,並加入人參來治療。

脈象細、澀、無力,多屬於寒燥損傷。用溫潤的藥物最為合適。

脈象洪大而澀,多屬於燥熱。要趕快用降火、滋潤的藥物。

脈象平和、潤澤、革、遲,多屬於寒濕。用升散、燥濕的藥物最為重要。

脈象滲散、潤澤、洪大而數,多屬於濕熱。要趕快用苦寒的藥物。

脈象乾枯、細小、澀,多屬於火燥。用滋潤的藥物來治療即可。

脈象數而無力,多屬於寒火。要用甘溫補益的藥物,不可缺少。

脈象數而有力,多屬於實火。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是正確的。

也有濕氣旺盛,火氣也往下行的情況,寒火的脈象要仔細辨認。

有的脈象是表虛而裡實,這種脈象不要誤認為是熱。

分明是寒氣鬱結導致熱難以發散,要先發散寒邪,熱自然就會消退。

又有表脈數,而裡脈無力的情況,是陰氣盛而陽氣虛,用溫補內裡並加上收斂表虛的藥物,等陰陽調和時,脈象自然就恢復正常。

積滯的脈象,脈會沉伏,或者像珠子一樣滑動,或是脈象結實又虛軟。

血積是實質的,按壓不會散開,氣積按壓時感覺有,但仔細尋找又覺得沒有。

按壓脈象滑如苔蘚,這是痰積;食積主要反映在右手的脈象上。

右手脈象緊而盛,是剛有食積;右手的脈象沉伏,是食積很久了。

如果吃不下東西,右手的脈象滑;如果食物不消化,右手的脈象就會滯澀。

一般來說,疼痛的脈象多屬陰,陽脈是散的,難以形成疼痛。

也有火熱導致疼痛的,是體內陰氣鬱積,導致火熱發散出來。

2. 照脈玄竅訣

夫人身之有五臟六腑。俱靜而不能自動。惟脾一臟。時時能動。磨掣水穀。以司變化。故五臟六腑之繫於脾者。由萬物稟育於土也。若脾有病。則不能以養百脈。凡各臟有病。或各腑有病。亦不能不幹累於脾。凡各臟腑有病。內則病氣干於脾之臟。外有脈氣見於脾之部。故有諸中。

必形諸外。形諸外。則有所據。是以看脾為之關鑰。凡診脈稍有疑難。隨將脾部下指。看是甚體。真切一照。即知病脈見。於某部遂將這部移指去尋。又當體認。十八脈狀響應如神。世莫如此。實玄竅也照法參究。抄錄於後。

表三焦手少陽經,表胃脈足陽明經,表大腸手陽明經

里命門(又半表半裡心包絡厥陰絡具右尺)

里脾脈(當作三層看診足太陰脾經)

里肺脈手太陰肺經

右手經絡訣

寸表大腸手陽明經

寸裡肺脈手太陰經

關表胃脈足陽明經

關裡脾脈足太陰經

尺表三焦手少陽經

尺半表半裡心包絡厥陰經

尺裡命門

表膀胱脈足太陽經,表膽脈足少陽經,表小腸脈手太陽經

寸表小腸手太陽經

寸裡心脈手少陰心經

關表膽脈足少陽膽經

關裡肝脈足厥陰肝經

尺表膀胱足太陽膀胱經

尺裡腎脈足少陰腎經

里心脈手少陰心經

里肝脈足厥陰肝經

里腎脈足少陰腎經

假如。經脈者。若十二月也。絡脈者。若三百六十日也。

孫脈者。若四千三百二十時也。人亦如一小天地。於此則可見矣。

白話文:

人體有五臟六腑,它們都是靜止的,無法自己活動。只有脾臟,它會不停地活動,磨碎和轉化食物,來負責身體的變化。所以說,五臟六腑都依賴於脾臟,就像萬物都從土壤中得到滋養一樣。如果脾臟生病了,就無法滋養全身的經脈。任何臟腑生病,都或多或少會影響到脾臟。當臟腑生病時,內部病氣會影響到脾臟,外部則會在脾臟所對應的脈象上顯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有諸內,必形諸外」。既然外在會表現出來,我們就可以根據外在的表現來判斷。所以說,脾臟是診斷疾病的關鍵。當我們診脈遇到疑難時,應該把手指放在脾臟所對應的脈位上,仔細體會它的脈象。只要能準確地摸清脈象,就能知道病脈出現在哪個部位,然後再將手指移到那個部位去仔細診察。同時,還要體會脈象的十八種變化,它們之間的呼應非常靈驗。世上沒有比這個更神奇的方法了,這真是診脈的精髓所在。這裡記載了診脈的訣竅,可以參考學習。

手少陽經對應三焦的表面,足陽明經對應胃的表面,手陽明經對應大腸的表面。

命門(包括一半表面一半內裡的範圍,以及心包絡、厥陰絡,都在右手的尺脈位置)。

脾脈(要分三層來診斷,對應足太陰脾經)。

肺脈對應手太陰肺經。

右手的經絡訣:

寸脈的表面對應手陽明大腸經。

寸脈的內裡對應手太陰肺經。

關脈的表面對應足陽明胃經。

關脈的內裡對應足太陰脾經。

尺脈的表面對應手少陽三焦經。

尺脈一半表面一半內裡的範圍對應心包絡、厥陰經。

尺脈的內裡對應命門。

足太陽經對應膀胱的表面,足少陽經對應膽的表面,手太陽經對應小腸的表面。

寸脈的表面對應手太陽小腸經。

寸脈的內裡對應手少陰心經。

關脈的表面對應足少陽膽經。

關脈的內裡對應足厥陰肝經。

尺脈的表面對應足太陽膀胱經。

尺脈的內裡對應足少陰腎經。

心脈的內裡對應手少陰心經。

肝脈的內裡對應足厥陰肝經。

腎脈的內裡對應足少陰腎經。

可以這樣理解,經脈就像一年十二個月,絡脈就像一年三百六十天,孫脈就像一天四千三百二十個時辰。人體就像一個小天地,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來了。

3. 照脈口訣

脾經見浮脈,其病受在肺。與大腸經(其肺與大腸相表裡)見芤脈,其病受在五臟,與六腑無干。(其五臟屬陰心肝脾肺腎也)見滑脈,其病受在肺與胃二經。見實脈,其病受在心與小腸。見弦脈,其病受在肝與膽二經。見緊脈,其病受在膀胱一經。見洪脈,其病受在心,與膀胱腎三經。見微脈,其病受在三焦命門。見沉脈,其病受在腎一經。見緩脈,其病受在本經之脈也。(若太緩太急其病在胃經)見澀脈,其病受在肺與腎。見濡脈,其病受在膀胱一經。見弱脈,其病受在腎與命門。見遲脈,其病受在大腸一經。

見伏脈,其病受在三道之內。(氣道血道津液道女人受在命門)見虛脈,其病受在心胞絡。(其數脈六部未嘗缺也)

若諸部俱無犯,成病脈,單在脾經見,又作脾經受病。

白話文:

如果脾經的脈象摸起來是浮脈,那麼病可能影響到肺。如果是芤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五臟,和六腑沒有關係。如果是滑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肺和胃。如果是實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心和小腸。如果是弦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肝和膽。如果是緊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膀胱。如果是洪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心、膀胱和腎。如果是微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三焦和命門。如果是沉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腎。如果是緩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脾經本身(如果脈象太緩或太急,則病可能影響到胃經)。如果是澀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肺和腎。如果是濡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膀胱。如果是弱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腎和命門。如果是遲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大腸。

如果是伏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氣、血、津液這三個方面(對女性來說,還可能影響到命門)。如果是虛脈,表示病可能影響到心包絡。(雖然脈象變化多端,但各個部位的脈動都不會消失。)

如果其他部位的脈象都沒有異常,只有在脾經摸到病態的脈象,那就表示病是影響到脾經。

4. 三焦照六腑

六臟受病處。脈形疑似不明。三焦照之相同。相似即是無差。

白話文:

六腑生病的地方,如果脈象看起來模糊不清難以判斷,可以用三焦的情況來對照判斷。如果脈象和三焦的情況相似,那就表示判斷沒有錯誤。

5. 脾照五臟

五臟受病處。脈形疑似不明。以脾照之相同。相似無差。

脾見浮脈。肺亦有浮脈。即斷肺有風。

三焦見浮脈。大腸亦有浮脈。即斷大腸有風。

脾見芤脈。五臟相應。與三焦無干。

脾見滑。脯亦滑。

三焦見滑脈。胃亦滑。

脾見實脈。心亦實。

三焦見實脈小腸亦實。

脾見弦脈。肝亦弦。

三焦見弦脈。膽亦弦。

脾見緊脈。腎亦緊。

脾見洪脈心亦洪。

三焦見洪脈。小腸亦洪。

白話文:

五臟如果生病,但脈象看起來不明顯,可以透過脾的脈象來對照判斷,如果兩者相似沒有差異,就能推斷是哪個臟腑生病。

如果脾的脈象是浮脈,肺的脈象也是浮脈,就可以判斷肺有風邪。

如果三焦的脈象是浮脈,大腸的脈象也是浮脈,就可以判斷大腸有風邪。

如果脾的脈象是芤脈,則五臟都會有相應的脈象,這與三焦無關。

如果脾的脈象是滑脈,胃的脈象也會是滑脈。

如果三焦的脈象是滑脈,胃的脈象也會是滑脈。

如果脾的脈象是實脈,心的脈象也會是實脈。

如果三焦的脈象是實脈,小腸的脈象也會是實脈。

如果脾的脈象是弦脈,肝的脈象也會是弦脈。

如果三焦的脈象是弦脈,膽的脈象也會是弦脈。

如果脾的脈象是緊脈,腎的脈象也會是緊脈。

如果脾的脈象是洪脈,心的脈象也會是洪脈。

如果三焦的脈象是洪脈,小腸的脈象也會是洪脈。

6. 十八脈形歌

浮洪濡虛是扁脈。圓脈芤滑實沉遲。

尖脈惟有細一樣。長脈數緊並弦微。

緩弱澀伏皆長類。十八脈形細認知。

白話文:

浮脈、洪脈、濡脈、虛脈,這幾種脈象是屬於比較扁平的脈形。圓脈、芤脈、滑脈、實脈、沉脈、遲脈,這幾種脈象各自不同。

尖脈和細脈只有一點點差異。長脈、數脈、緊脈、弦脈、微脈,這幾種脈象也各自不同。

緩脈、弱脈、澀脈、伏脈,這些脈象都歸屬於長脈這一類。這十八種脈象的形狀要仔細認識清楚。

7. 五運體性

圓扁、尖長、乃金水火木之體。金之形圓。水之形扁。火之形尖。木之形長。四者本來自然之體。而豈無體耶。各旺四時。中和之體也。乃土之體也。圓形中和。乃圓形內有土體也。扁形中和。乃扁形之內有土也。而尖長皆然所謂土旺四時無不在也。四者之體固如此。而升降浮沉。

人為四者之性。急為木之性。聚為金之性。滲為水之性。亦道易云本乎天。上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意同。

其各部中。當認天陽地陰乃天地自然之本體。若地陰居上。而天陽在下。而陰鬱陽當。以散其陰邪。而復其天陽矣。

白話文:

圓形、扁形、尖形、長形,分別是金、水、火、木的形體。金的形狀是圓的,水的形狀是扁的,火的形狀是尖的,木的形狀是長的。這四種形狀本來就是它們自然的樣子,難道會沒有形體嗎?它們各自在四季旺盛,而中和的形體,就是土的形體。圓形的中和,是說圓形裡面有土的形體;扁形的中和,是說扁形裡面有土;尖形和長形也是這樣,所以說土在四季都很旺盛,無所不在。這四者的形體本來就是這樣,它們還會有上升、下降、浮、沉的特性。

人的性情,與這四者的特性有關。性情急躁是木的特性,性情收斂是金的特性,性情滲透是水的特性。這也和《易經》說的「本於天,上者親上;本於地,下者親下」意思相同。

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中,應當認識到天為陽,地為陰,這是天地自然的根本道理。如果地的陰氣跑到上面,而天的陽氣跑到下面,那就是陰氣鬱積,陽氣受阻。這時就應該散開陰邪,恢復天的陽氣。

8. 六氣合來為邪脈

以上六脈

下部臍至腿足止

中部胸至臍止

上部首腦至背胸止

論三部脈。先定陰陽與太過不及。

白話文:

這段文字在講述中醫診脈時,將全身分為三個部分來診察,並且要先判斷陰陽以及脈象是否過盛或不及。

  • 下部脈的診察範圍從肚臍到腿腳。
  • 中部脈的診察範圍從胸部到肚臍。
  • 上部脈的診察範圍從頭部、腦部到背部和胸部。

論述這三個部位的脈象時,首先要確定是陰脈還是陽脈,以及脈象是太過(過盛)還是不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