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發熱門

世間發熱數種,治各不同。而外感內傷乃大關鍵。然外感之熱與內傷之熱,又有虛實之分,醫者不可不辨。如傷感發熱是實邪入衛,與陽氣交爭而為外熱;其脈緊而有力,此發於正冬之時也,類傷寒發熱。冬傷寒不即病,至春變溫,至夏變熱。又有一種天行瘟疫熱病,多發於春夏之間。

沿門閣境相同者,此天地之疫氣,時令不正,乍寒乍熱之感也。病有發喘者,熱則息粗,而氣不循序也。病有發嘔者,胃中有熱而火炎上也。有鼻窒者,熱客陽明,而鼻䐜脹也。又有一種冬瘟之病,治之非其時,而有其氣;蓋冬寒時也,而反病溫焉,此天時不正,陽氣反泄而熱也。

又有一種時行寒疫,卻在冬溫之時;此亦天時不正,陰氣返逆而熱也。又有夏月傷暑之病,雖屬外感,卻類內傷,與傷寒大異。蓋寒傷形,寒邪客表,有餘之症,故宜汗之。暑傷氣,元氣為熱所傷而耗散,其脈虛遲而無力,不足之症。又有因時暑熱,而過食冷物以傷其內;或過取冷風,以傷其外。此則非暑傷人,乃因暑而自致之病也。若夫飲食勞倦,內傷元氣;其熱晝夜兼發,或晝重夜輕,口中無味;是陽氣自傷不能升達於陰分,而為內熱,乃陽虛也。故其脈大而無力,屬肺脾。內傷色欲發熱,午後發熱至半夜止,口中有味;是陰血自傷不能制火,陽氣升騰而為內熱,乃陽旺也。

故其脈數而無力,屬心腎。陰陽兩傷,晝夜發熱,煩渴不止。鼻乾者,有內傷飲食,類傷寒初症;但右手脈氣口緊盛,身體不痛為異。有內傷思慮,神昏恍惚,眼燒而發熱者。有內傷生冷,郁遏陽氣而發熱者。有因服金石、炙爆、夜臥火坑,或火烘衣服,久則蘊積熱毒,脈浮大,此屬實熱。

有因銷爍腎水,相火炎上,口燥煩渴,精神短少,脈細小,此屬虛熱。有氣分實熱、血分實熱、血氣俱實熱;有氣分虛熱、血分虛熱、血氣俱虛熱。有骨蒸熱。有心熱,熱在血脈,日中甚,面赤心煩喜哭,瘡瘍自汗,掌中熱口舌乾是也。有肺熱,熱在皮毛,日西甚,上氣喘急,咳嗽咽痛,肩背痛,鼻流血是也。

有脾熱,熱在肌肉,遇夜猶甚,怠惰嗜臥,面黃腹脹,口甜流涎,易飢體重是也;有肝熱,熱在肌肉之下,骨之上,寅卯尤甚,脅疼目痛淚出頰腫,頭旋筋急,多怒是也。有腎熱,熱在骨間,夾子時甚,兩足手心如火,多睡,溺澀口乾,足腫是也。有五心煩熱,乃陰虛火盛也。有胸中煩熱,頭昏口燥,乃心內煩躁,無外熱;仍分虛實。若因汗吐下後,津液去多,五內枯燥者,皆屬虛也。若不因汗吐下後而得者,是實。有潮熱;若傷寒日晡發熱,乃胃實,別無虛症。其餘當審其虛實;如前有面獨熱,是陽明經氣盛有餘,或風熱上升也。然積病最能發熱。

白話文:

世間發熱的原因有很多種,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其中,外感和內傷是兩個最關鍵的因素。然而,外感引起的發熱和內傷引起的發熱,又分為虛證和實證,醫生必須仔細辨別。

像是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熱,是邪氣入侵體表,與陽氣交戰而產生的外熱。這種發熱通常脈象緊而有力,多發生在冬季。類似於傷寒的發熱,但傷寒不一定立即發病,可能會在春天轉為溫病,夏天轉為熱病。還有一種是天行時疫的熱病,多發生在春夏之間,在同一地區的人們容易同時發病。這是因為天地之間的疫氣,導致時令不正,人們會感到忽冷忽熱。這種病症如果出現喘息,就會表現為呼吸急促,氣息紊亂。如果出現嘔吐,則是胃中有熱,熱氣向上竄。如果出現鼻塞,則是熱邪侵犯陽明經脈,導致鼻子腫脹。另外還有一種冬季的溫病,雖然是冬天,但卻出現溫熱的症狀,這是因為天時不正,陽氣外泄而導致的發熱。

還有一種時行的寒疫,卻在天氣溫暖的冬天出現,這也是因為天時不正,陰氣反逆而導致的發熱。另外,夏天中暑的病症,雖然屬於外感,卻類似於內傷。這和傷寒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寒邪傷形,寒邪停留在體表,是屬於有餘的症狀,所以適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而暑邪傷氣,會損傷人體的元氣,使元氣耗散,屬於虛弱的症狀。這種情況的脈象會虛弱遲緩而無力。另外,還有些人因為夏天貪涼,過食冷飲,損傷了脾胃的陽氣,或是過度吹冷風,損傷了體表,這並不是暑邪直接傷人,而是因為暑熱而導致的疾病。

至於飲食勞累,導致內傷元氣,引起的發熱,會出現白天晚上都會發熱,或是白天發熱嚴重,晚上發熱較輕,口中無味等症狀。這是因為陽氣受損,無法升達陰分而導致的內熱,屬於陽虛。所以脈象會大而無力,這種情況多和肺、脾的虛弱有關。如果因為過度縱慾,損傷了陰血,導致下午發熱,直到半夜才停止,而且口中有味,這是因為陰血不足,無法抑制火氣,導致陽氣上升而引起的內熱,屬於陽盛。所以脈象會細數而無力,這種情況多和心、腎的虛弱有關。陰陽兩虛的人,會出現白天晚上都發熱,而且口渴不止,鼻子乾燥。

如果因為內傷飲食,會出現類似傷寒初期的症狀,但右手脈氣口處會脈象緊盛,而且身體不會疼痛。如果因為思慮過度,會出現精神恍惚、眼睛發燙而發熱的症狀。如果因為吃了生冷的食物,會導致陽氣鬱結而發熱。還有些情況是因為長期服用金石類藥物,或是睡在火炕上,或是用火烘烤衣服,導致熱毒積聚,脈象會浮大,這屬於實熱。

如果因為過度消耗腎水,導致相火上炎,會出現口乾舌燥、煩躁口渴、精神不佳、脈象細小,這屬於虛熱。發熱還有分為氣分實熱、血分實熱、血氣俱實熱,以及氣分虛熱、血分虛熱、血氣俱虛熱。還有骨蒸熱,以及心熱。心熱會表現在血脈中,白天發熱嚴重,臉色發紅,心煩易怒,經常哭泣,容易出汗,手掌發熱,口舌乾燥等。肺熱會表現在皮毛,傍晚時分發熱嚴重,會出現氣喘、咳嗽、咽喉疼痛、肩膀背部疼痛、流鼻血等症狀。脾熱會表現在肌肉,晚上發熱嚴重,容易疲勞嗜睡,面色發黃,腹部脹滿,口中甜膩,流口水,容易飢餓,身體沉重等。肝熱會表現在肌肉和骨之間,在寅時和卯時發熱嚴重,會出現脅肋疼痛、眼睛疼痛、流淚、臉頰腫脹、頭暈、筋脈緊張、容易發怒等症狀。腎熱會表現在骨骼之間,在子時發熱嚴重,手心腳心發燙,嗜睡,小便不順暢,口乾,腳腫等。還有五心煩熱,這是因為陰虛火旺引起的。還有胸中煩熱、頭昏口燥,這是因為心內煩躁引起的。

發熱沒有外感症狀的,也要分辨虛實。如果是因為發汗、嘔吐、瀉下等原因,導致津液流失過多,身體內乾燥的,都屬於虛證。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原因而發熱的,則是屬於實證。還有潮熱,像是傷寒在午後發熱的,是因為胃實所導致的,但沒有其他的虛證表現。其餘的發熱症狀都要仔細辨別虛實。像是臉部獨熱,是因為陽明經氣盛有餘,或是風熱上升所導致的。

另外,長期的慢性病也容易引起發熱,多在晚上腹部發熱嚴重。古書上說,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像是風熱、痰熱、濕熱,這三者是許多疾病的根本原因,需要詳細審視。像是風熱引起的頭部、眼睛腫痛、眩暈、眼花、眼睛發紅、耳朵聽力下降、鼻塞、口乾舌燥、長出斑疹等,都是風熱向上侵犯的表現。像是痰熱引起的咽喉疼痛、呼吸不順暢、胸悶、心悸、癲狂、驚恐等,都是痰火凝結在中焦所導致的。像是濕熱引起的泄瀉、痢疾、水腫、腹脹、黃疸、遺精、白濁、疝痛、腳氣、腰膝疼痛等,都是濕熱向下流注的表現。

治療時,對於輕微的發熱,要用涼性的藥物來平和它,對於較重的發熱,要用寒性的藥物來收斂它,對於嚴重的發熱,要用發汗的方法來發散它。內熱要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外熱要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虛證要用補益的方法來治療,這樣才不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