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黃疸門

(附黃腫,附黃汗)

黃疸之症。皆濕熱所成。濕氣不能發泄。則鬱蒸而生熱。熱氣不能宣暢。則固結而生濕。濕得熱而益深。熱因濕而愈熾。二者相助而相成愈久而愈甚者也。然求其濕熱之所由生。未有不由於大醉大飽。及醉飽後貪睡久臥。與努力行房。而得者。或醉飽後入水洗洛。寒氣斂束。

密其腠理。汗不得出。以致濕熱相感。而成此病焉。外不得汗。內不得瀉。熏蒸濡染流入皮膚。上達面目。下至足趺。中及手臂。前腹後背。皆如塗金。小便赤如薑黃。猶之罨鹽罨醬。因濕熱而變其色也。大法上半身黃甚。則宜發汗。下半身黃甚。則宜利小便。以分消其濕而兼以退熱之劑。

然又必觀其所傷之物。而消化之。非徒治其濕熱而已。其疸有五。酒疸。黃疸。黃汗。谷疸。女勞疸。須有種之分。病源起之於濕熱。欲知其不治之症。何以辨之。曰黃疸變黑如煙塵者死。小便如膏者死。腹脹者死。飲食太少死。若眼漸白。小便長者病將退也。

白話文:

黃疸這種病症,都是因為體內濕熱造成的。濕氣無法排出,就會悶住而產生熱;熱氣無法順暢散發,就會凝結而產生濕。濕氣得到熱氣的助長會更加嚴重,熱氣因為濕氣的關係也更加熾盛,兩者互相幫助,時間越久就越嚴重。然而追究濕熱產生的原因,沒有不是因為大醉大飽,以及酒足飯飽後貪睡久臥,或是過度行房而造成的。也有些人是酒足飯飽後去洗冷水澡,寒氣收斂毛孔,導致汗液無法排出,以致濕熱相互影響而形成這種疾病。

汗液無法從體表排出,體內濕熱也無法透過排泄消除,就這樣悶在體內,侵襲濡染到皮膚,向上到達臉面眼睛,向下至腳背,中間到手臂,前腹後背,都像塗了金一樣呈現黃色。小便的顏色赤紅像薑黃,就像用鹽或醬油浸漬東西一樣,因為濕熱而改變了顏色。治療的大原則是上半身黃疸較嚴重,就應該發汗;下半身黃疸較嚴重,就應該利小便,來分散消除體內的濕氣,同時搭配退熱的藥物。

然而,還必須觀察是吃了什麼東西而造成的,要幫助消化,不能只是治療濕熱而已。黃疸有五種,分別是酒疸、黃疸、黃汗、穀疸、女勞疸,必須仔細區分種類。雖然病源都是起於濕熱,要如何辨別不治之症呢?如果黃疸變成像煙塵一樣的黑色,就會死亡;小便像膏狀一樣黏稠,就會死亡;腹部脹大,就會死亡;飲食量太少,也會死亡。如果眼睛逐漸變白,小便量增加,就表示病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