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1)

1. 脈云

氣虛者。脈必緩而無力。血虛者。必數而無力。痰者。寸關沉滑。氣滯者。寸關沉而滯澀。

2. 立方

透關散,治噎膈不通。痞滿氣結。飲食難下。

白豆蔻,子丁香沉香(各四錢),青皮(醋炒),香附(醋炒),橘紅枳實(各五錢),青礞石(煆過三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煮酒送下。

神仙蒸臍法,治噎膈。極危重症。服藥不效。用此法神驗。並一切五勞七傷。諸虛百損。遺精白濁。痞塊蠱脹。中風不語。婦人赤白帶下。效妙種種。不能盡述。

附子(一個重一兩童便浸焙),人參,白茯苓鹿茸,青鹽,蓮蕊,真川椒(各一錢)

上為細末。填入臍中。外用槐錢蓋上。將蘄艾灸五壯為度。

黃金散,治噎膈。湯水不能下。

螺螄(淘淨養於瓷盆內俟吐出殼內之泥曬乾五錢),牛黃(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燒酒送下。

又方,治鼠噎。

鼠糞(燒灰存性),萊菔子(炒),白豆蔻(炒),沉香(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送下。

分氣飲,治遠年近日噎膈神效。

藿香枇杷葉,貝母(去心),陳皮(各一錢),當歸厚朴(薑汁炒),沉香,香附(醋炒)蘇子(炒),白豆蔻(各一錢五分),生薑五片煎服。

二豆靈丹,治噎膈如神。

雄黃(二錢),百草霜(五錢),乳香硇砂(各一錢五分),烏梅(十二個),綠豆黑豆(各四十九粒)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用一丸。噙口中。不待化盡。以白麵餅浸濕壓下。坐功取效。淨心少坐。用意在丹田。直穿過尾𠤏。尾𠤏行至泥丸。並九宮一轉。落下口中。虛咽一口送下。引至丹田。少停再行。如此三十六遍。每日做七次。夜間做五次。七日全愈。驗過數人。效妙通神。

3. 附梅梜氣

梅梜氣。乃七情所傷。痰氣鬱滯。結在咽喉之間。吐不出。咽不下者。是也。

4. 立方

加味二陳湯,治六郁七情。神思所傷。結成痰梜芥芥喉中。咯之不出。吐之不下。

茯苓陳皮半夏(各一錢),厚朴桔梗枳實黃芩,貝母(去心),蘇子(各一錢二分),甘草肉桂(各二分),生薑三片。煎服。

丁香透膈丹,治一切梅梜氣。

檳榔,半夏(姜礬制),木香砂仁(炒研),枳殼(二兩芭豆四十九粒入內紫好酒醋煮乾去芭豆不用),橘紅,枳實(炒),白豆蔻(炒),沉香,貝母(各一兩),丁香(五錢),硇砂(三錢),草果(炒),益智仁(炒各八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六分。薑湯送下。

5. 脾胃門

五臟之有脾胃。猶五行之有土也。天一生水。得土之五而成六。地二生火。得土之五而成七。天三生木。得土之五而成八。地四生金。得土之五而成九。天五生土。復得土之五而成十。五行無土。不能成五行。五臟無脾胃。不能資五臟。脾胃者。五臟之本也。心肝肺腎不能容飲食。

能容之者。脾與胃也。飲食入於脾胃。而精氣行焉。味之咸者。先入於腎。所謂水得土而成水也。味之苦者。先入於心。所謂火得土而成火也。味之酸者。先入於肝。所謂木得土而成木也。味之辛者。先入於肺。所謂金得土而成金也。味之甘者。本宮受之。而實所以調和五臟。

所謂土又得土而後成也。夫然後腎水常滋。心火常淨。肝木調達。肺金清潤。而周身脈絡無不貫通。病無自而作矣。故善保身。惟養脾胃而已。若不節勞即傷脾。而四肢於是乎倦怠。不節食即傷胃。而中脘於是乎痞塞。濕土之氣鬱而不發。則鼓脹黃疸之疾成。濕土之氣潰而下注。

則痢疾瀉泄之病作。而脾胃之症此為極矣。不但已也。脾胃一傷。則五臟皆無生氣。由是為腰痛。為煩渴。為膀胱脹滿。而腎斯病矣。為恍惚。為怔忡。為煩燥。而心始病矣。為吞酸。為吐酸。為脅脹。為多怒。而肝始病矣。為咳嗽。為喘急。為呃逆。而肺始病矣。五臟之病。

雖亦有自為病者。未可皆歸罪於脾胃也。而病之始於脾胃者居多焉。人其可以不調理脾胃乎。要而言之。飲食勞倦。皆宜有節。而二者之間又以節飲食為至要蓋胃居脾下。飲食之所聚也。而克化之權。則在於脾。脾覆乎胃運闔闢之機。無一時而不動。胃火上升。脾火下降。氣常溫暖是以飲食易消。

若嗜味而過飽。則充塞胃口。上礙於脾。脾雖欲動。不能動矣。其能以克化乎。此所以調理脾胃。又莫先飲食之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