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脈云

瘧脈自弦。弦遲多寒。弦數多熱。代散則死。弦短者傷食。弦滑者多痰。弦如刀刃者死。弦小者生。

白話文:

瘧疾的脈象,通常會呈現弦脈。弦脈如果偏慢,多半是寒症;弦脈如果偏快,多半是熱症。如果脈象呈現代脈又散亂,表示病情危急將會死亡。弦脈短促,多半是飲食停滯損傷腸胃。弦脈滑動流利,多半是體內有痰。弦脈像刀刃般銳利,表示病情危急將會死亡。弦脈細小,表示病情可以好轉。

2. 立方

清脾飲,治脾瘧脈來弦數。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

茯苓(去皮),青皮(醋炒),厚朴(薑製),草果(去皮),半夏(各六分姜礬制),白朮(土炒),黃芩(酒炒),柴胡(各一錢二分),甘草(四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空心服。

桂枝芍藥湯,治瘧大作戰動。陽盛陰虛。此太陽陽明合病也。

桂枝(一錢五分),黃耆,知母,芍藥,石膏(各三分)

水二鍾。姜五片熱服。

四獸飲,治五臟氣虛。陽明偏勝。結聚涎飲。與胃經相傳者。

白朮,人參(各一錢),甘草,茯苓,半夏(各八分),陳皮(一錢二分),烏梅(二個)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空心服。

七寶飲,治一切瘧痰無論寒熱多少。及山嵐障氣。

青皮,陳皮,厚朴,甘草(各一錢二分),草果,檳榔,常山(各一錢)

水酒各一鍾。清晨服。

鱉甲飲子,治瘧久不愈。脅下痞滿。腹中結塊。名曰瘧母。

川芎,黃耆,白朮,鱉甲(各一錢五分),草果,橘紅,甘草,白芍,檳榔,厚朴(各八分),烏梅(二個)

水二鍾。棗二枚。食遠服。

秘驗方,治瘧疾久遠不愈。一服止。

人參(二錢),知母,白朮,柴胡,藿香(各一錢六分),常山,(一錢),烏梅(七個),何首烏(一錢四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露一宿空心服。

神妙丸,治瘧母積塊。作痛發熱。

真沉香(一兩),阿魏,檳榔,穿山甲,云術(各一兩五錢),硃砂,雄黃(各八錢)

上共為細末。醋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薑湯下。

參苓養胃湯,治瘧多寒少熱。脾胃虛弱。飲食不進。

茯苓,人參(各一錢),蒼朮,半夏,陳皮,草果,藿香,厚朴(各八分),甘草(四分),烏梅(一個)

水二鍾。棗二枚。煎七分。另以老薑三兩取汁和勻。露一宿。空心服。

祛瘧飲,治瘧經歲月不愈者。諸藥不效。方可服之。

白朮,蒼朮,青皮,陳皮,草果(各一錢二分),厚朴,檳榔,茯苓,甘草,良薑,半夏(各一錢),人參(三錢),烏梅(三個)

水二鍾加姜五片空心服。

茯苓扶元湯,治瘧疾陰陽不和。元氣虛弱。寒熱漸盛。

柴胡,黃芩,人參(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白朮,青皮(各錢),何首烏(二錢),茯苓,肉桂(各八分)

水二鍾。棗二枚。食遠服。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平素不足。兼勞碌內傷。感寒受暑。以致瘧疾。

黃耆,白朮,黃芩,人參,柴胡(各一錢),半夏,陳皮(各八分),升麻(三分),白芍,當歸(各一錢二分),甘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空心服。

七棗湯,治瘧疾但寒無熱。

附子(一個以鹽水浸泡七次去皮臍)

白話文:

清脾飲:治療瘧疾,脈象呈現弦而數的情況,或者發熱多而怕冷少,口苦咽乾,小便發紅且排尿不暢。

藥材:茯苓(去皮)、青皮(用醋炒過)、厚朴(用薑製過)、草果(去皮)、半夏(各六分,用薑和礬製過)、白朮(用土炒過)、黃芩(用酒炒過)、柴胡(各一錢二分)、甘草(四分)。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兩顆,煎煮至七分。空腹服用。

桂枝芍藥湯:治療瘧疾發作時劇烈顫抖,呈現陽氣過盛而陰液不足的症狀,這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發病的狀況。

藥材:桂枝(一錢五分)、黃耆、知母、芍藥、石膏(各三分)。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加生薑五片,趁熱服用。

四獸飲:治療五臟氣虛,陽明經偏盛,導致痰涎積聚,並與胃經互相影響的瘧疾。

藥材:白朮、人參(各一錢)、甘草、茯苓、半夏(各八分)、陳皮(一錢二分)、烏梅(兩個)。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兩顆。空腹服用。

七寶飲:治療各種瘧疾,無論寒熱症狀輕重,以及瘴氣所致的疾病。

藥材:青皮、陳皮、厚朴、甘草(各一錢二分)、草果、檳榔、常山(各一錢)。

煎藥方法:用水和酒各一碗。清晨服用。

鱉甲飲子:治療瘧疾久治不愈,脅肋下方感到痞悶不適,腹部有結塊,這種情況被稱為瘧母。

藥材:川芎、黃耆、白朮、鱉甲(各一錢五分)、草果、橘紅、甘草、白芍、檳榔、厚朴(各八分)、烏梅(兩個)。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加紅棗兩顆。在飯後服用。

秘驗方:治療瘧疾久遠不癒,服用一次即可見效。

藥材:人參(二錢)、知母、白朮、柴胡、藿香(各一錢六分)、常山(一錢)、烏梅(七個)、何首烏(一錢四分)。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放置一夜後,空腹服用。

神妙丸:治療因瘧母導致的積塊,引起疼痛和發熱。

藥材:真沉香(一兩)、阿魏、檳榔、穿山甲、云術(各一兩五錢)、硃砂、雄黃(各八錢)。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調和製成丸劑,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六十丸,用生薑湯送服。

參苓養胃湯:治療瘧疾以怕冷為主,發熱較少,脾胃虛弱,食慾不振。

藥材:茯苓、人參(各一錢)、蒼朮、半夏、陳皮、草果、藿香、厚朴(各八分)、甘草(四分)、烏梅(一個)。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加紅棗兩顆,煎煮至七分。另用老薑三兩取汁,混合均勻。放置一夜後,空腹服用。

祛瘧飲:治療瘧疾多年不癒,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

藥材:白朮、蒼朮、青皮、陳皮、草果(各一錢二分)、厚朴、檳榔、茯苓、甘草、良薑、半夏(各一錢)、人參(三錢)、烏梅(三個)。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加生薑五片,空腹服用。

茯苓扶元湯:治療瘧疾陰陽失調,元氣虛弱,寒熱症狀逐漸加重。

藥材:柴胡、黃芩、人參(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白朮、青皮(各一錢)、何首烏(二錢)、茯苓、肉桂(各八分)。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加紅棗兩顆。在飯後服用。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療原本身體虛弱,又因勞累而導致內傷,同時感受寒邪或暑熱而引起的瘧疾。

藥材:黃耆、白朮、黃芩、人參、柴胡(各一錢)、半夏、陳皮(各八分)、升麻(三分)、白芍、當歸(各一錢二分)、甘草(五分)。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兩顆。空腹服用。

七棗湯:治療瘧疾只感到寒冷而沒有發熱。

藥材:附子(一個,用鹽水浸泡七次後去皮臍)。

煎藥方法:分為兩次服用。用水兩碗,加紅棗七枚、生薑七片,煎煮至七分。在瘧疾發作前一天空腹服用。

二陳湯:以這個方劑為基礎,根據各經絡的病症,加入不同的藥物,記錄如下:

藥材:茯苓(一錢)、甘草(六分)、陳皮、半夏(各二錢五分)。

太陽經瘧疾:一定會出現腰背、頭項疼痛。加藁本、防風、羌活。 少陽經瘧疾:一定會出現口苦、嘔吐、噁心、脅肋疼痛。加柴胡、黃芩、青皮。 少陰經瘧疾:在子、午、卯、酉這四個時辰發作,舌頭乾燥,口乾煩躁,想嘔吐,想要關閉門窗。加川芎、當歸、黃連、黃柏,或加小柴胡湯、半夏。 厥陰經瘧疾:在寅、申、巳時,或與這幾個時辰相鄰的日子發作,小腹疼痛,牽引至陰部,小便淋瀝不暢。加桂枝、生薑、附子,症狀嚴重者加四物湯、玄胡、金鈴子、附子。 太陽經瘧疾:在辰、戌、丑、未時發作,腹脹、腹瀉、容易嘔吐,嘔吐後症狀減輕。加蒼朮、白朮、柴胡,這三味藥是治療瘧疾的常用藥。 以上三陰經絡的血分受到疾病侵擾,在處暑之後發作的,都屬於痰瘧。怕冷症狀嚴重的,使用理中湯(方劑見傷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