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四 (9)
卷之四 (9)
1. 附哮
哮者即痰喘也。甚而常發者。喉中有水雞聲。牽引胸背是也
白話文:
哮,就是指痰多引起的喘。嚴重的、常常發作的哮,喉嚨會有像水雞叫的聲音,並且會牽引到胸部和背部疼痛。
2. 立方
四陳散,治痰哮。
陳𡵚茶,陳薄荷,陳皮,陳紫蘇(各二錢),姜十片。煎熟溫服。
必勝飲,治哮症久久不愈。一服即止。
半夏,枳實(各二錢),石膏(煆三錢),杏仁(去皮尖),茶葉,麻黃,栝蔞霜(去油),甘草(各一錢),姜五片。不拘時服。
二仙丹,治一切哮症。
沉香(一兩),萊菔子(淘淨蒸熟曬乾。五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為細丸。每服八分。白滾湯送下。
白話文:
四陳散,治療痰多引起的哮喘。
使用陳年的蒼朮茶、陳年的薄荷、陳皮、陳年的紫蘇(各二錢),加上生薑十片。一起煎煮好後溫熱服用。
必勝飲,治療哮喘久治不癒的情況,一服藥就能見效。
使用半夏、枳實(各二錢),煅燒過的石膏(三錢),去皮尖的杏仁、茶葉、麻黃、去油的栝蔞霜、甘草(各一錢),加上生薑五片。不拘時間服用。
二仙丹,治療各種哮喘。
使用沉香(一兩)、淘洗乾淨蒸熟曬乾的萊菔子(五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生薑汁將藥粉揉成小丸子。每次服用八分,用白開水送服。
3. 附喘
呼吸急促之甚。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然火有虛實。虛者氣乏身虛。實者氣壯身熱。凡喘未發時。以養正氣。已發時。以攻邪為主。
白話文:
呼吸非常急促,情況嚴重。醫書上說:「各種氣逆上衝的現象,都屬於火。」然而火有虛火和實火之分。虛火是身體虛弱、氣不足造成的;實火是身體強壯、發熱引起的。凡是氣喘還沒發作的時候,應該以調養身體的正氣為主;一旦發作了,就應該以攻除邪氣為主。
4. 立方
定喘湯,治胃虛作喘。脈氣無力。抬肩擷項喘而不休。
麥門冬(去心),人參(各二錢),遼五味(二十一粒),麻黃(五分),白朮(土炒),杏仁(去皮尖),陳皮,葶藶子(各一錢二分),加黑棗二枚。食遠服。
二母湯,治水喘。水氣轆轆有聲。怔忡者。
遼五味,黃柏(酒炒),知母(鹽酒炒),貝母(去心各二錢),加黑棗二枚。食遠服。
平喘湯,治火喘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匕復喘。
蘇子(炒),黃芩(酒炒),枳實(各二錢),山梔仁(炒黑),桔梗(炒),杏仁(去皮尖),栝蔞仁(去油),桑白皮(各一錢),加燈心三十莖。食遠服。
保肺飲,治肺氣不足。因嗽久而作喘。
白茯苓,人參,金沸草,麥門冬(去心各一錢),遼五味(二十一粒),阿膠(蛤粉炒),紫菀(各二錢),水煎溫服。
紫金錠,治一切痰喘食喘。氣喘。水喘。惟火喘不可。用薑湯磨服二錢。(方見痰症門)
三拗湯,治外感風邪。並多服參耆發喘。
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各二錢),生甘草(一錢),生薑三片。黑棗二枚。煎服。
白話文:
定喘湯,治療因胃虛弱引起的喘氣。症狀是脈搏無力,聳肩抬頭、呼吸急促且持續不止。
藥材包含:麥門冬(去除中心)、人參(各八克),遼五味(二十一粒),麻黃(一點五克),白朮(用土炒過),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陳皮,葶藶子(各四點五克),另加黑棗兩枚。在飯後服用。
二母湯,治療因水氣引起的喘氣。症狀是胸腔裡有水聲,並且感到心悸。
藥材包含:遼五味,黃柏(用酒炒過),知母(用鹽和酒炒過),貝母(去除中心,各八克),另加黑棗兩枚。在飯後服用。
平喘湯,治療因火氣引起的喘氣,症狀是喘氣時好時壞,吃東西後會減輕,但飯後又會喘起來。
藥材包含:蘇子(炒過),黃芩(用酒炒過),枳實(各八克),山梔仁(炒黑),桔梗(炒過),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栝蔞仁(去除油脂),桑白皮(各三克),另加燈心草三十莖。在飯後服用。
保肺飲,治療因肺氣不足,因為長期咳嗽而引起的喘氣。
藥材包含:白茯苓,人參,金沸草,麥門冬(去除中心,各三克),遼五味(二十一粒),阿膠(用蛤粉炒過),紫菀(各六克),用水煎煮後溫服。
紫金錠,治療各種因痰、食物、氣或水引起的喘氣。唯獨因火氣引起的喘氣不適用。用薑湯磨成粉末服用八克。(藥方在痰症相關章節)
三拗湯,治療因外感風邪引起的症狀,也用於因過多服用人參、黃耆而引發喘氣的情況。
藥材包含: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各八克),生甘草(三克),生薑三片,黑棗兩枚。煎煮後服用。
5. 嘔吐門
(附翻胃)
嘔者,有物在中,其所來之道遠,故必嘔而出也。吐者,亦有物在中,其所來之道近,故一吐而即出也。分而言之,微有不同;合而言之,同歸於火。飲食痰涎停積不化,胃氣一升,則湧而出矣,其與翻胃相似,而實各有所屬。翻胃屬寒,嘔吐屬熱。惟其熱也,故其出也,無定時。
或隨食隨吐,或食良久而後吐。隨食隨吐者,火邪急速,不及入胃而即出,無嘔吐之苦,無揮咯之勞,是即吐之謂也。食良久而後吐者,火猶稍緩,必入胃余時,委曲而出,酸苦萬狀,傷神勞精,腸卷而腹急,是即嘔之謂也。而所出之物,亦不甚盡。惟翻也,則陰氣下結,水穀暫容。
朝食則暮吐,暮食則朝吐,或朝食至午而吐,午時至暮而吐,其吐必盡所食,日日如此,不少愆期。蓋胃家受寒,不能運化,自不容於不出,此翻胃與嘔吐所以不同也。又有吞酸吐酸者何也?蓋飲食入胃,胃弱不能消,而又挾肝火,是以作酸。浮飲停蓄,變為酸痰,肝火升即吐,肝火降即吞。
其吞與吐,皆肝火升降之所為也。故治嘔吐者,必治其熱;治翻胃者,必治其寒;治吞酸吐酸,必抑其肝,而後所投之藥無不中矣。
白話文:
(包含翻胃)
嘔吐是因為有東西在身體裡面,它來的路途比較遠,所以一定會往外湧出。吐也是因為有東西在身體裡面,它來的路途比較近,所以一下就吐出來了。分開來說,兩者稍微有點不同;合起來說,它們都跟火氣有關。飲食、痰涎堆積在體內無法消化,胃氣一上衝,就會湧出來。這種情況跟翻胃很像,但實際上各有歸屬:翻胃是屬於寒症,嘔吐是屬於熱症。正因為是熱症,所以嘔吐的時間不固定。
有時候吃下去就吐,有時候吃下去過一陣子才吐。吃下去就吐的,是火氣太急,還沒進入胃就吐出來了,沒有嘔吐的痛苦,也不需要費力咳出,這就叫做吐。吃下去過一陣子才吐的,是火氣比較緩慢,一定要進入胃一段時間,才會曲折地吐出來,會感到酸苦萬分,傷神勞累,腸子會捲縮,腹部會急痛,這就叫做嘔。而且吐出來的東西,也不一定會完全吐乾淨。至於翻胃,是陰氣在下凝結,水穀暫時停留在胃裡。
早上吃的,晚上才吐;晚上吃的,早上才吐;或者早上吃的,到中午才吐;中午吃的,到晚上才吐,而且一定會吐光當天吃的東西,每天都這樣,不會延遲。這是因為胃部受寒,無法運化,自己無法容納,所以一定要吐出來,這就是翻胃和嘔吐不同的地方。還有吞酸、吐酸又是怎麼回事呢?那是因為食物進入胃裡,胃比較虛弱不能消化,又加上肝火,所以會產生酸味。停留在胃中的液體,就會變成酸痰,肝火上升就吐出來,肝火下降就吞下去。
這種吞和吐,都是因為肝火升降所造成的。所以治療嘔吐,一定要治療熱症;治療翻胃,一定要治療寒症;治療吞酸吐酸,一定要抑制肝火,這樣用藥才能對症下藥。
6. 脈云
關上脈滑。而大小不勻者。必吐逆。又云。嘔吐無他。寸緊滑數。微數血虛。單浮帶芤則有瘀。最忌澀弱。
白話文:
關脈的脈象呈現滑動的感覺,如果脈搏的大小不均勻,病人一定會嘔吐。另外,嘔吐的原因如果沒有其他因素,摸到寸脈呈現緊、滑、數的脈象,如果脈象微弱且快,代表是血虛;單獨摸到浮脈,同時又有芤脈出現,就表示體內有瘀血。最忌諱摸到澀脈和弱脈。
7. 立方
安胃和中退,治嘔吐。因飲食過多。一時不能克化。胃窄不能容。又挾寒邪於內。
山楂,檳榔,草果,藿香,白豆蔻(各一錢五分),半夏(姜礬制),南星(泡過),厚朴,蘇梗(各一錢),生薑十片。煎服。
姜橘飲,治嘔吐乾噦。四肢厥冷。
廣橘皮(四兩),老生薑(六兩),水煎不拘時服。
藿香定嘔湯,治七情傷感氣鬱於中。變成嘔吐寒熱眩暈。不進飲食。
人參,藿香,半夏(各一錢),枇杷葉(五片蜜炙),蒼朮(一錢二分),內桂,木香,橘紅桔梗(各七分),甘草(三分),水煎空心熱服。
加味二陳湯,治氣鬱傷脾。飲食停胃。以致嘔吐。
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各八分),藿香梗,砂仁,厚朴,香附(各一錢),山楂肉,紅豆蔻(各六分),生薑五片。煎服。
調胃和中湯,治中脘寒痰。嘔吐不止。
大附子(童便制),橘紅,蒼朮,青皮,草果,子丁香,半夏(各一錢五分),生薑十片。煎服。
六妙飲,治吐嘔不止口渴身熱。
陳皮,半夏(姜礬制),黃連(薑汁炒),梔子仁(酒炒),檳榔(各三錢),老生薑(五錢),水煎溫服
白話文:
安胃和中退,治療嘔吐。因為吃太多,一時之間無法消化,胃部狹窄容納不下,又加上體內有寒邪。
山楂、檳榔、草果、藿香、白豆蔻(各一錢五分),半夏(用生薑和礬製過)、南星(泡製過)、厚朴、紫蘇梗(各一錢),生薑十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薑橘飲,治療嘔吐、乾嘔,四肢冰冷。
廣橘皮(四兩),老生薑(六兩),用水煎煮後不拘時間服用。
藿香定嘔湯,治療因為情緒受到傷害,導致氣鬱積在體內,變成嘔吐、發冷發熱、頭暈,吃不下東西。
人參、藿香、半夏(各一錢),枇杷葉(五片用蜂蜜炙過),蒼朮(一錢二分),肉桂、木香、橘紅、桔梗(各七分),甘草(三分),用水煎煮後,在空腹時趁熱服用。
加味二陳湯,治療因為氣鬱傷到脾胃,飲食停滯在胃部,導致嘔吐。
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各八分),藿香梗、砂仁、厚朴、香附(各一錢),山楂肉、紅豆蔻(各六分),生薑五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調胃和中湯,治療胃部中間部位有寒痰,導致嘔吐不止。
大附子(用童子尿炮製過)、橘紅、蒼朮、青皮、草果、丁香、半夏(各一錢五分),生薑十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六妙飲,治療嘔吐不止、口渴、身體發熱。
陳皮、半夏(用生薑和礬製過)、黃連(用薑汁炒過)、梔子仁(用酒炒過)、檳榔(各三錢),老生薑(五錢),用水煎煮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