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9)

1. 附哮

哮者即痰喘也。甚而常發者。喉中有水雞聲。牽引胸背是也

2. 立方

四陳散,治痰哮。

陳𡵚茶,陳薄荷,陳皮,陳紫蘇(各二錢),姜十片。煎熟溫服。

必勝飲,治哮症久久不愈。一服即止。

半夏,枳實(各二錢),石膏(煆三錢),杏仁(去皮尖),茶葉,麻黃,栝蔞霜(去油),甘草(各一錢),姜五片。不拘時服。

白話文:

【四陳散】,用於治療痰哮。

陳年茶,陳年薄荷,陳年陳皮,陳年紫蘇(各使用二錢),姜十片。加水煮沸後,溫熱服用。

【必勝飲】,用於治療哮喘久治不癒。服用一次即可停止。

半夏,枳實(各使用二錢),石膏(經過炒製後使用三錢),杏仁(去皮尖),茶葉,麻黃(各使用一錢),栝蔞霜(去除油脂),甘草(各使用一錢),姜五片。不分時刻,可以任意服用。

二仙丹,治一切哮症。

沉香(一兩),萊菔子(淘淨蒸熟曬乾。五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為細丸。每服八分。白滾湯送下。

白話文:

['二仙丹',治療各種哮喘症狀。

沈香(一兩),萊菔子(淘淨後蒸煮熟透並曬乾,共五兩)。

以上成分研磨成細末。以鮮生薑汁製成小丸。每次服用八分量。用熱開水送服。']

3. 附喘

呼吸急促之甚。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然火有虛實。虛者氣乏身虛。實者氣壯身熱。凡喘未發時。以養正氣。已發時。以攻邪為主。

白話文:

【呼吸頻繁急促。經典中提到,各種逆氣上沖的情況,都與火有關。然而,火有虛實之分。虛火表現為氣力不足、身體虛弱;實火則表現為氣息強壯、身體發熱。在喘息尚未發作時,應注重養生調理,滋補正氣。當喘息已經發作時,主要的治療策略應為祛除邪氣。】

4. 立方

定喘湯,治胃虛作喘。脈氣無力。抬肩擷項喘而不休。

麥門冬(去心),人參(各二錢),遼五味(二十一粒),麻黃(五分),白朮(土炒),杏仁(去皮尖),陳皮,葶藶子(各一錢二分),加黑棗二枚。食遠服。

二母湯,治水喘。水氣轆轆有聲。怔忡者。

白話文:

【定喘湯】,用於治療胃虛導致的喘息症狀。脈象微弱,肩膀和頸部提動,喘息持續不停。

  • 麥門冬(去心):兩錢
  • 人參:兩錢
  • 遼五味:二十一粒
  • 麻黃:五分
  • 白朮(土炒):一錢
  • 杏仁(去皮尖):一錢
  • 陳皮:一錢
  • 葶藶子:一錢二分
  • 加黑棗:二枚
  • 服法:飯後服用

【二母湯】,用於治療由水氣引起的心悸和喘息。有如車輪滾動般的聲音,伴有驚悸的情況。

遼五味,黃柏(酒炒),知母(鹽酒炒),貝母(去心各二錢),加黑棗二枚。食遠服。

平喘湯,治火喘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匕復喘。

蘇子(炒),黃芩(酒炒),枳實(各二錢),山梔仁(炒黑),桔梗(炒),杏仁(去皮尖),栝蔞仁(去油),桑白皮(各一錢),加燈心三十莖。食遠服。

白話文:

【五味湯】,用來治療因火熱引起的氣喘,症狀可能時好時壞。吃東西後,症狀會緩解,但飯後又會復發。

【平喘湯】,用於治療火熱引發的氣喘。只要一進食,症狀就會減輕,但吃完飯後症狀又會重新出現。

  • 【蘇子】(炒),【黃芩】(酒炒),【枳實】(各兩錢),山梔仁(炒至黑色),【桔梗】(炒),杏仁(去皮和尖端),栝蔞仁(去油),【桑白皮】(各半兩),再加上燈心草三十根。在飯後服用。

保肺飲,治肺氣不足。因嗽久而作喘。

白茯苓,人參,金沸草,麥門冬(去心各一錢),遼五味(二十一粒),阿膠(蛤粉炒),紫菀(各二錢),水煎溫服。

紫金錠,治一切痰喘食喘。氣喘。水喘。惟火喘不可。用薑湯磨服二錢。(方見痰症門)

三拗湯,治外感風邪。並多服參耆發喘。

白話文:

【保肺飲】,治療肺氣不足,尤其是長期咳嗽引發的喘息。配方包括:白茯苓、人參、金沸草、麥門冬(去心各一錢)、遼五味(二十一粒)、阿膠(蛤粉炒)、紫菀(各二錢)。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溫服。

【紫金錠】,適用於一切痰喘、食喘、氣喘,但對於由火引起的喘息則不適用。使用時需用薑湯調和後,服用二錢。詳細用法見痰症門。

【三拗湯】,適用於外感風邪所導致的病症,並且可以多服用此湯以緩解參耆引發的喘息。

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各二錢),生甘草(一錢),生薑三片。黑棗二枚。煎服。

白話文:

材料:

  • 麻黃(不剝去節):兩錢
  • 杏仁(不剝皮和尖端):兩錢
  • 生甘草:一錢
  • 生薑:三片
  • 黑棗:二枚

使用方法: 將上述材料加水煎煮後,即可服用。

5. 嘔吐門

(附翻胃)

嘔者有物在中。其所來之道遠。故必嘔而出也。吐者亦有物在中。其所來之道近。故一吐而即出也。分而言之。微有不同。合而言之。同歸於火。飲食痰涎停積不化。胃氣一升。則湧而出矣。其與翻胃相似。而實各有所屬翻胃屬寒。嘔吐屬熱。惟其熱也。故其出也。無定時。

或隨食隨吐。或食良久而後吐。隨食隨吐者。火邪急速不及入胃而即出。無嘔吐之苦。無揮咯之勞是即吐之謂也。食良久而後吐者。火猶稍緩。必入胃余時。委曲而出。酸苦萬狀。傷神勞精。腸卷而腹急。是即嘔之謂也。而所出之物。亦不甚盡惟翻也。則陰氣下結。水穀暫容。

白話文:

嘔是指胃裡有東西,從遠處上來,所以必須通過嘔吐的方式排出。吐也是胃裡有東西,但這些東西從近處上來,所以只需一次吐就可以排出。若細細分辨,兩者有些微差異,但總體來說,都是因為飲食、痰液或膩質等在胃裡積聚不消化,當胃氣上升時,這些東西就會被排出。這種情況與翻胃類似,但實際上各有不同的特徵。翻胃主要由寒氣引起,而嘔吐則多由熱氣引起。由於是熱氣導致,所以排出的時間並無固定,可能隨著飲食立即就吐,也可能吃完一段時間後才吐。

在隨飲食立即就吐的情況下,熱邪迅速,未及進入胃部就被排出,因此沒有嘔吐的痛苦,也沒有咳嗽的勞累,這就是我們稱為「吐」的情況。而在吃完一段時間後才吐的情況下,熱邪稍微緩和,必定進入胃部一段時間後,再曲折地排出,會出現各種酸、苦的味道,對精神造成傷害,腸道收縮,腹部緊張,這是我們稱為「嘔」的情況。而排出的東西,通常不會完全清除。對於翻胃來說,則是陰氣向下凝結,食物暫時被容納。

朝食則暮吐。暮食則朝吐。或朝食至午而吐。午時至暮而吐。其吐必盡所食日日如此不少愆期。蓋胃家受寒不能運化。自不容於不出。此翻胃與嘔吐所以不同也。又有吞酸吐酸者何也。蓋飲食入胃。胃弱不能消。而又挾肝火。是以作酸。浮飲停蓄。變為酸痰。肝火升即吐。肝火降即吞。

其吞與吐。皆肝火升降之所為也。故治嘔吐者。必治其熱。治翻胃者。必治其寒。治吞酸吐酸。必抑其肝。而後所投之藥無不中矣。

白話文:

古人有「朝食則暮吐」、「暮食則朝吐」之說,或者早上吃的食物到了中午就吐出,到了下午又吐出早上吃的食物。這是因為胃受到寒冷的影響,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排出體外。這種現象與一般嘔吐的不同在於,它會每天固定發生,而且不會有任何間歇。

此外,還有一種「吞酸吐酸」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飲食進入胃部後,胃的功能較弱,無法充分消化,加上肝火的影響,導致產生酸味。過多的飲食積存在胃中,轉化為酸性痰液,當肝火上升時,就會吐出酸味;當肝火下降時,就會感到酸味並吞嚥下去。

這種吞嚥和嘔吐現象,都是由於肝火的上下運動所導致。因此,治療嘔吐、翻胃和吞酸吐酸的情況,必須分別對症下藥,針對熱、寒和肝火進行治療,這樣所使用的藥物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6. 脈云

關上脈滑。而大小不勻者。必吐逆。又云。嘔吐無他。寸緊滑數。微數血虛。單浮帶芤則有瘀。最忌澀弱。

白話文:

脈象關位閉合,脈動流暢但大小不均勻時,必定會出現嘔吐現象。另外有說法指出,嘔吐並非其他原因所致,主要是因為寸脈緊繃、滑動且數跳。若脈象微數則可能為血虛的徵兆。當脈象單純浮起並伴隨著芤(脈搏空虛)現象時,則可能有瘀血存在。最忌諱的是脈象澀弱,即脈動細小、緩慢且無力。

7. 立方

安胃和中退,治嘔吐。因飲食過多。一時不能克化。胃窄不能容。又挾寒邪於內。

山楂,檳榔,草果,藿香,白豆蔻(各一錢五分),半夏(姜礬制),南星(泡過),厚朴,蘇梗(各一錢),生薑十片。煎服。

姜橘飲,治嘔吐乾噦。四肢厥冷。

廣橘皮(四兩),老生薑(六兩),水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安胃和中退,治嘔吐】:針對因為飲食過量,導致胃部無法及時消化,以及內部寒邪影響所引發的嘔吐情況。

【山楂】、【檳榔】、【草果】、【藿香】、【白豆蔻】(各一錢五分)、【半夏】(經過姜礬製)、「南星」(浸泡過)、【厚朴】、【蘇梗】(各一錢),【生薑】十片。這些藥材煎煮後服用,可以治療因過度飲食而引起的胃部不適和嘔吐。

【姜橘飲】,用來治療乾噦和嘔吐,並能緩解四肢冰涼的症狀。

【廣橘皮】(四兩)、【老薑】(六兩),將這兩種材料加水煎煮,不限定時間,隨時服用,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

藿香定嘔湯,治七情傷感氣鬱於中。變成嘔吐寒熱眩暈。不進飲食。

人參,藿香,半夏(各一錢),枇杷葉(五片蜜炙),蒼朮(一錢二分),內桂,木香,橘紅桔梗(各七分),甘草(三分),水煎空心熱服。

加味二陳湯,治氣鬱傷脾。飲食停胃。以致嘔吐。

白話文:

【藿香定嘔湯】,此方用於治療由情緒波動導致的中焦氣滯,表現為嘔吐、寒熱、頭暈、食慾不振的情況。

  • 人參:補益元氣
  • 藿香:芳香化滯,和胃止噁
  • 半夏:降逆止噁
  • 枇杷葉(蜜炙):清肺化痰,和胃止噁
  • 蒼朮:燥濕健脾,除瘴解毒
  • 內桂:溫中散寒,引火歸元
  • 木香:行氣止痛,調和脾胃
  • 橘紅:理氣化痰,和胃止噁
  • 桔梗:宣肺利咽,引藥上行
  • 甘草:調和諸藥

以上各味藥材按照規定比例混合後,用水煎煮,於空腹時熱服。

【加味二陳湯】,此方用於治療因情緒抑鬱影響脾臟功能,進而導致飲食在胃中停留,引起嘔吐的情況。

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各八分),藿香梗,砂仁,厚朴,香附(各一錢),山楂肉,紅豆蔻(各六分),生薑五片。煎服。

調胃和中湯,治中脘寒痰。嘔吐不止。

大附子(童便制),橘紅,蒼朮,青皮,草果,子丁香,半夏(各一錢五分),生薑十片。煎服。

白話文:

【調胃和中湯】,用來治療中焦有寒痰引發的嘔吐不止。

成分如下:

  • 半夏:八分
  • 陳皮:八分
  • 白茯苓:八分
  • 甘草:一錢
  • 藿香梗:一錢
  • 砂仁:一錢
  • 厚朴:一錢
  • 香附:一錢
  • 山楂肉:六分
  • 紅豆蔻:六分
  • 生薑:五片

使用方法:將以上成分加水煎煮後,服用。

另一個配方:

  • 大附子(童便製):一錢五分
  • 橘紅:一錢五分
  • 蒼朮:一錢五分
  • 青皮:一錢五分
  • 草果:一錢五分
  • 子丁香:一錢五分
  • 半夏:一錢五分
  • 生薑:十片

使用方法:將以上成分加水煎煮後,服用。

這兩個方子都用於調節胃部功能,和緩中焦氣機,對中焦寒痰導致的嘔吐有很好的療效。

六妙飲,治吐嘔不止口渴身熱。

陳皮,半夏(姜礬制),黃連(薑汁炒),梔子仁(酒炒),檳榔(各三錢),老生薑(五錢),水煎溫服

白話文:

【六妙飲】,治療噁心嘔吐不停、口渴、身體發熱。

陳皮,半夏(經過姜礬處理),黃連(用薑汁炒過),梔子仁(用酒炒),檳榔(每種各三錢),老生薑(五錢),用水煎煮後溫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