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8)

1. 咳嗽門

(附哮,附喘)

有聲無痰之謂咳。有痰無聲之謂嗽。有聲有痰者名曰咳嗽。然謂無聲者。非全無聲也。咳而易出。聲之不甚響也。謂無痰者。非果無痰也。嗽而費力痰之不易出也。分而言之。咳為在肺。嗽為在脾。合而言之。肺與脾迭相為用。而又互相為害者也。使肺不受熱。則化氣自清。

亦可以利脾。而何至於生痰。脾不受熱。則遊溢情氣。自足以滋肺。而何以至於成嗽。此肺與脾之互相為害也。由是觀之。則脾肺雖分二經。而咳嗽總為一病。病之所由。成皆火之所致也。雖然火固能致病矣。而亦有得於外。或傷於風。或傷於寒熱。如此之類。種種不同。亦皆歸咎於火乎。

白話文:

「有聲音但無痰稱為咳嗽。有痰但無聲音稱為啞嗽。有聲音和有痰的情況則被稱為咳嗽。然而,稱為無聲音的狀況,並不是完全沒有聲音,只是咳嗽聲音不太響亮而已。稱為無痰的狀況,也不是真的沒有痰,只是咳嗽時吐痰比較困難而已。分開來說,咳嗽主要發生在肺部,啞嗽主要發生在脾臟。綜合來說,肺和脾互為作用,但也互相損害。讓肺不受熱氣影響,那麼肺的氣息自然清潔,也能夠對脾臟有益,就不會產生痰了。脾不受熱氣影響,則其運行的氣息能夠滋潤肺,就不會導致啞嗽。這是肺和脾互相損害的原因。由此可知,雖然脾肺分屬不同的經絡,但咳嗽最終都是一種疾病,病因多由熱引起。雖然熱氣確實能引發疾病,但也有外因,例如受到風邪或寒熱侵襲,這些情況各不相同,也不能完全歸咎於熱氣。」

殊不知始之者。風寒與熱也。而成之者火也。內外夾攻。病斯成焉。而不可以一端求也。然此特論夫咳嗽之由耳。而咳嗽之名非一言之所能盡悉。而數之有火痰嗽。濕痰嗽。郁痰嗽。頑痰嗽清痰嗽風寒痰嗽。酒食痰嗽。乾咳嗽時行嗽。瘀血嗽。與大肺脹嗽之異焉。而諸嗽之形症。

又何以別之。蓋火痰嗽者。嗽必面赤。聲多痰少。用力久而後出。脈數喘急是也濕痰嗽者。喉中漉漉有聲。嗽而易出者是也。郁痰嗽者。胸臆脹滿。連嗽不出。喉中有喘聲。夜不得眠。上飽下餓者是也。頑痰嗽者。膠住咽喉咯不能出必努力大嗽。而後出少許。如脂膏之狀者是也。

白話文:

殊不知病因,初起可能由風寒或熱邪引起,發展至後期則為火邪。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疾病形成,治療時不可單一視之。然而,這只是一般論述咳嗽的原因,而咳嗽的種類並非單一描述所能涵蓋。

咳嗽的種類包括火熱型、痰濕型、鬱結型、固執型、清熱型、風寒型、飲食過量型、乾咳型、流傳性咳嗽、血瘀型以及大肺脹型等,各有不同的表現和特徵。

對於各種咳嗽的區分,需注意的是:火熱型咳嗽,面部常見潮紅,聲音較多而痰量少,咳嗽需用力長時間才能咳出,脈象快速且呼吸急促;痰濕型咳嗽,喉部有漉漉的聲音,咳嗽容易咳出;鬱結型咳嗽,胸部或腹部有脹滿感,連連咳嗽但難以咳出,喉部有喘息聲,夜晚難以入睡,出現上腹飽滿下腹空虛的情況;固執型咳嗽,痰塊黏著在咽喉,無法咳出,必須用力大口咳嗽才能咳出少量痰液,狀似油脂膏脂。

清痰嗽者。必待嗽而後出。其痰不稠黏者是也。風痰嗽者。肺氣壅盛。必頓嗽而後出。其痰浮而有沫。狀如津唾。而略稠黏者是也。寒痰嗽者得於秋冬之交。或為冷雨所淋。或為冷風所侵。或露臥星月。或寒天入水所致。其嗽必哮喘。而或肩背覺寒。得熱湯飲之則緩者是也。

酒痰嗽者。醉後感冒風熱。腹中有酒積。飲濁酒即發者是也。食積痰嗽者。每食後則嗽。胸膈不寬。其痰稠黏。覺有甜意。面上蟹爪路。一黃一白者是也。乾咳嗽者平素陰血不足。虛火有餘。喉中常癢。癢即頻嗽。有聲而無痰是也。時行嗽。發寒熱鼻塞氣急。瘀血嗽。喉間常有腥氣。

白話文:

清痰咳嗽:必須在咳嗽後才會咳出痰液,且痰液不會過於濃稠粘稠。風痰咳嗽:肺部氣息壅塞旺盛,咳嗽必須在頓時後才會咳出,痰液漂浮且有泡沫,狀似唾液,並略帶濃稠粘稠。寒痰咳嗽:多發生於秋冬之際,或因冷雨淋濕,或受冷風侵襲,或露宿星月之下,或寒冷天氣下水所致。咳嗽會伴有哮喘,或者感覺肩背寒冷,喝熱湯後會得到緩解。

酒痰咳嗽:醉酒後受到風熱侵襲,腹部有積存的酒,飲用渾濁的酒會引發咳嗽。食積痰咳嗽:每次進食後都咳嗽,胸部和膈肌不舒暢,痰液濃稠粘稠,感到有一種甜味。臉上出現蟹爪痕跡,顏色一黃一白。乾咳嗽:平時陰血不足,虛火過剩,喉嚨總是癢,癢就會頻繁咳嗽,有聲音但沒有痰。時行咳嗽:發燒、鼻塞、呼吸急促。瘀血咳嗽:喉嚨經常有腥味。

肺脹嗽。動則喘滿氣急或左或右眠不得者。此痰與瘀血礙氣而病也。又有嗽而兩脅痛者。名曰肝咳。有嗽而腰軟痛者。名曰腎咳。有嗽而中脘作痛者。名曰脾咳。有嗽而鼻流清涕者。名曰肺咳。有嗽而口苦舌乾者。名曰心咳。又有嗽而遺尿者。氣虛也。又有嗽而五心煩熱者。

血虛也。凡治病者。當精詳而審之。

白話文:

肺部有痰喘和呼吸困難的情況,尤其在活動時會感到胸悶、喘不過氣,或是隻能向左或向右躺著睡覺。這可能是因為痰液和瘀血阻塞了氣道所導致的病症。此外,還有一種咳嗽伴有兩側肋骨疼痛的現象,稱為「肝咳」;咳嗽同時伴有腰部軟弱和疼痛,被稱為「腎咳」;咳嗽加之中腹部疼痛,是「脾咳」;咳嗽加之上呼吸道分泌物為清涕,是「肺咳」;咳嗽加之上火,口腔苦澀、舌頭乾燥,是「心咳」;咳嗽加之上小便失禁,這是「氣虛」所致;咳嗽加之上全身潮熱、心煩,這是「血虛」的表現。

在治療疾病時,必須仔細地進行診斷和分析。

2. 脈云

肺脈實者。浮大有力。若沉而滑。則痰氣盛也。虛者。弦洪無力。若沉而帶數。則火鬱也。大要浮大者生。沉伏匿者不治。

白話文:

肺脈實者,指的是脈搏浮起且大且有力,如果脈象沈而滑動,那麼代表體內痰與氣的積聚過多。肺脈虛弱者,脈搏呈現弦狀且洪大無力,如果脈象沈而帶有快速跳動,則可能代表體內有熱邪鬱滯。總的來說,浮大有力的脈象表示生命狀態良好,而沈伏隱藏的脈象則表示病情難以治療。

3. 立方

嚀嗽抑火湯,治肺火上炎咳嗽痰多。午後面赤。

知母,栝蔞仁(去油),貝母(各二錢),玄參,麥門冬,黃芩,天花粉,山梔仁,枳實(各一錢),竹茹,桔梗(各八分),生薑三片煎服。

開鬱降痰湯,治郁痰咳嗽。胸脅脹懣。並積痰咳嗽。

白話文:

【抑火湯】,用於治療肺火上炎引致的咳嗽和痰多症狀,尤其在午後臉部會出現紅熱現象。

  • 知母:具有清熱潤燥的效果。
  • 栝蔞仁(去油):去除油脂後的栝蔞仁能幫助化痰。
  • 葵母:有清熱潤肺的作用。
  • 玄參:滋陰清熱,利於降火。
  • 麥門冬:滋陰養胃,清熱潤肺。
  • 黃芩:清熱燥濕,有利於肺部清潔。
  • 天花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山梔仁: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 枳實:行氣消食,有利於消化。
  • 竹茹:清熱化痰,安神定志。
  • 桔梗:宣肺利咽,有助於咳嗽。
  • 生薑:發散風寒,增加藥效。

以上材料各取一定份量,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服用。

【開鬱降痰湯】,用於治療因情緒鬱結導致的咳嗽以及胸部脅下感到脹滿不適的情況,同時也適用於積聚痰液引發的咳嗽症狀。

杏仁(去皮尖),枳殼,黃芩(酒炒),蘇子(炒各一錢),桔梗(炒),香附(童便制),貝母(去心),栝蔞仁(去油),山楂(各二錢),甘草(二分),燈心三十莖食後服。

保肺飲,治久患咳嗽。肺金衰弱。上氣喘急。口乾喉啞。痰中帶血絲。或咯出鮮血。或痰如灰色。將成肺痿。

知母,天門冬,五味子,川貝母,杏仁(各一錢),天花粉,麥門冬,紫菀茸,款冬花,百合,桔梗,蘇子,阿膠(各八分),水煎溫服。

白話文:

【保肺飲】,用於治療長期咳嗽。此方旨在補強肺部功能,針對肺氣虛弱導致的上氣不順、呼吸急促、口乾舌燥、聲音嘶啞,以及咳嗽時痰中帶有血絲,或是咳出鮮血,或是痰色灰暗等症狀,預防發展為肺痿病。

配方包含:

  • 杏仁(剝皮去尖):1錢
  • 枳殼:1錢
  • 黃芩(酒炒):1錢
  • 蘇子(炒):1錢
  • 桔梗(炒):1錢
  • 香附(童便製):1錢
  • 貝母(去心):2錢
  • 栝蔞仁(去油):2錢
  • 山楂:2錢
  • 甘草:2分
  • 燈心:30莖

在餐後服用。

另一個配方為:

  • 知母:1錢
  • 天門冬:1錢
  • 五味子:1錢
  • 川貝母:1錢
  • 杏仁:1錢
  • 天花粉:1錢
  • 麥門冬:1錢
  • 紫菀茸:1錢
  • 款冬花:1錢
  • 百合:1錢
  • 桔梗:1錢
  • 蘇子:1錢
  • 阿膠:8分

加水煎煮後,溫服。

清氣化痰湯,治酒色過度。咳嗽不止。兩肋疼痛。

人參,沉香,青皮(各八分),甘草(二分),知母,桑白皮,地骨皮(各一錢五分),五味子(二十一粒),蘇子,半夏(姜礬制),麥門冬(各一錢),水煎食遠服。

蘆吸散,治寒痰凝結肺經。喘嗽氣急。午後發寒。

肉桂,明雄黃,鵝管石,款冬花,粉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清氣化痰湯】,治療因飲酒和房事過度導致的咳嗽不愈、兩側肋骨疼痛。

  • 人參(1145):滋補元氣。
  • 沈香(987):調理氣血。
  • 青皮(1142):行氣消食。
  • 甘草(二分):調和藥性。
  • 知母:清熱潤燥。
  • 桑白皮(1152):清肺利尿。
  • 地骨皮(1015):清熱涼血。
  • 五味子(21粒):收斂止咳。
  • 蘇子:降氣平喘。
  • 半夏(姜礬制)(966):燥濕化痰。
  • 麥門冬(各一錢):養陰潤肺。 以上藥物加水煎煮,飯後服用。

【蘆吸散】,治療寒痰凝結於肺部,導致喘息咳嗽、氣急,並在下午出現寒意。

  • 肉桂(1148):溫暖脾胃。
  • 明雄黃(1339):清熱解毒。
  • 鵝管石(4688):清熱化痰。
  • 款冬花:止咳平喘。
  • 粉甘草:調和藥性。 以上藥物等量混合使用。

上為極細末。以蘆管挑藥。輕輕含之吸入喉內。徐徐以清茶過口。

保真湯,治微微干嗽。骨蒸盜汗。四肢壯熱。飲食少進。氣虛血虧損。

生地,熟地,黃耆,人參,地骨皮,白朮(各六分),柴胡,黃柏,橘紅(各五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二分),天門冬,知母,麥門冬,貝母,白茯苓(各八分),水煎食遠服。

白話文:

上為極細末,以蘆管挑藥,輕輕含之吸入喉內,徐徐以清茶過口。此方名為「保真湯」,用於治療微細乾咳,骨蒸盜汗,四肢壯熱,飲食減少,氣虛血虧損的症狀。

配方如下:

  • 生地
  • 熟地
  • 黃耆
  • 人參
  • 地骨皮
  • 白朮(以上各六分)
  • 柴胡
  • 黃柏
  • 橘紅(以上各五分)
  • 五味子(十五粒)
  • 甘草(二分)
  • 天門冬
  • 知母
  • 麥門冬
  • 貝母
  • 白茯苓(以上各八分)

將所有材料加水煎煮後,待冷卻後食用,請在餐前服用。

噙化潤金丹,治諸般咳嗽。久久不愈。此丹能清氣化痰。生液保肺。滋陰降火。止嗽定喘。

玄參,貝母,款冬花,麥門冬(各五錢),牛黃(一錢),金沸草,知母(各二錢),明硼砂(八分),烏梅肉,當歸(各一錢八分)

上為細末。以梨汁熬膏為丸。如芡實大。每次一丸。噙口內潤化下。

華蓋飲,治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胸膈脹滿。頭目昏眩。

白話文:

"噙化潤金丹",用來治療各種咳嗽症狀,如果長期未能痊癒,這丹藥可以清淨氣體、化解痰液、保護肺部、滋潤陰津、降伏火氣,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成分包括:玄參、貝母、款冬花、麥門冬(各取五錢)、牛黃(一錢)、金沸草、知母(各取二錢)、明硼砂(八分)、烏梅肉、當歸(各取一錢八分)。

以上所有成分研磨成細粉,然後用梨汁熬成膏狀製成藥丸,大小類似芡實,每次服用一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吞下。

"華蓋飲",用來治療肺部感受寒冷邪氣引發的咳嗽,咳嗽聲音沈重,胸腔和膈肌有脹滿感,頭腦昏沈,視線模糊等症狀。

赤茯苓,桑白皮,橘紅,蘇子(各一錢五分),乾葛,桔梗,杏仁(各一錢),麻黃(五分)生薑三片食遠服。

團參飲子,治七情六郁所傷以致臟氣不平。咳嗽濃血。將成肺痿。憎寒發熱。羸瘦困倦。

團參,膽星,半夏,甘草,麥門冬,杏仁(各一錢二分),遼五味(十五粒),阿膠(蛤粉炒),紫菀,百部,旋覆花(各一錢),桑葉(經霜者五片),生薑五片。食遠服。

白話文:

赤茯苓、桑白皮、橘紅、蘇子(各取1.5錢)、乾葛、桔梗、杏仁(各取1錢)、麻黃(取0.5錢),與三片生薑一同服用,應於餐後服用。

團參飲子,用於治療因七情六鬱導致的臟氣不平,如咳嗽、濃血,可能引發肺痿,出現畏寒發熱、體弱無力、疲倦等症狀。主要配方包括:團參、膽星、半夏、甘草、麥門冬、杏仁(各取1.2錢)、遼五味(共15粒)、阿膠(蛤粉炒)、紫菀、百部、旋覆花(各取1錢)、桑葉(經霜後的,共5片),以及五片生薑。應於餐後服用。

如意丹,治嗽久不愈。諸火上升。口苦面赤。頑痰壅塞。氣逆口疳。

青礞石(煆過),硼砂,款冬花,薄荷葉(各四兩),黃芩(酒炒),玄明粉,桔梗(各六錢)大黃(酒蒸九次五錢)

上為末。烏梅肉搗爛為丸。每服二錢。白滾湯送下。

參蘇飲,治肺感風邪。膈中有熱。咳嗽聲重。鼻流清涕。

人參(五錢),紫蘇,桔梗,乾葛,前胡,半夏,枳殼,白茯苓,陳皮(各一錢二分),甘草(三分),蔥頭三枝。生薑二片。不拘時服。

白話文:

如意丹,用於治療長期未愈的咳嗽,以及因各種內火上升導致的口苦、臉色紅赤、頑固性痰塊堵塞、氣逆和口疳等症狀。配方包括:煆過的青礞石、硼砂、款冬花、薄荷葉(各四兩)、酒炒黃芩、玄明粉、桔梗(各六錢)、大黃(酒蒸九次後五錢)。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搗碎的烏梅肉製成丸劑,每次服用量為二錢,用水煮沸後的湯水送服。

參蘇飲,用於治療因感受風邪而引起的肺部疾病,以及膈肌內有熱、咳嗽聲音加重、鼻涕清流等症狀。配方包括:人參(五錢)、紫蘇、桔梗、乾葛、前胡(各一錢二分)、半夏、枳殼、白茯苓、陳皮(各一錢二分)、甘草(三分)、蔥頭三枝、生薑二片。根據需要隨時服用。

諸嗽皆宜用桔梗。乃肺經之要藥。故不可不用但不可多用。以其為舟楫之劑。能上而不下。不用則不能引藥至肺部。多用則又承載諸藥而不能行。反能作飽故不可多用。

白話文:

各種咳嗽都適合使用桔梗。桔梗是肺經的重要藥材,因此不可或缺,但也不能過量使用。桔梗像是一艘船,能夠帶領藥物上行而不會下行。如果不用,藥物就不能到達肺部;如果過量使用,反而會載著其他藥物而無法運行,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因此,桔梗不能過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