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二 (19)
卷之二 (19)
1. 脈云
太陽病發其脈沉而細者為痓。
白話文:
太陽病發作時,如果脈象是沉而細微的,這代表是痙病。
2. 立方
葛根湯,治剛痓。
乾葛(四錢),麻黃(三錢),桂枝,甘草,羌活(各二錢)
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桂附湯,治柔痓。
官桂,大附子,防風,黃芩,川芎,防己,甘草,玄參(各一錢)
生薑三片。煎熟熱服。
八味順氣散,治七情痓。
陳皮,青皮(炒),白茯苓(去皮),烏藥(各一錢五分),人參,白朮(土炒),白芷(各一錢),甘草(三分)
水二鍾。加黑棗二枚。煎熟熱服。
益元湯,治去血過多痓。
當歸,生地,人參,黃耆(各一錢),川芎,白朮,丹皮(各一錢五分)
水二鍾棗二枚煎服。
祛風逐痰湯,治痰痓挾風。
半夏曲,枳實(炒),橘紅(各一錢五分),桔梗(炒),膽南星,明天麻(濕紙包煨),防風薄荷(各一錢),全蠍(七枚洗淨)
水二鍾。加竹瀝半酒杯。薑汁十茶匙。
抑火湯,治火痓。
川黃連(酒炒),當歸(酒洗),白芍(酒炒),黃芩(酒炒),黃柏(炒各一錢五分),知母(鹽水炒),枳殼(麩炒),甘草,玄明粉(各一錢)
水二鍾。加燈心三十莖。童便半酒杯。
白話文:
葛根湯,治療肌肉強直痙攣。
葛根(15克),麻黃(11克),桂枝、甘草、羌活(各7.5克)
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用水煎煮後服用。
桂附湯,治療肌肉軟弱痙攣。
官桂、大附子、防風、黃芩、川芎、防己、甘草、玄參(各3.75克)
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
八味順氣散,治療因情緒波動引起的痙攣。
陳皮、青皮(炒過)、白茯苓(去皮)、烏藥(各5.6克),人參、白朮(炒過)、白芷(各3.75克),甘草(1.1克)
用水兩碗,加入黑棗兩枚。煎煮後,趁熱服用。
益元湯,治療因失血過多引起的痙攣。
當歸、生地、人參、黃耆(各3.75克),川芎、白朮、丹皮(各5.6克)
用水兩碗,加入紅棗兩枚。煎煮後服用。
祛風逐痰湯,治療因痰和風邪引起的痙攣。
半夏曲、枳實(炒過)、橘紅(各5.6克),桔梗(炒過)、膽南星、明天麻(用濕紙包起來煨過)、防風、薄荷(各3.75克),全蠍(七枚,洗淨)
用水兩碗,加入竹瀝半酒杯、薑汁十茶匙。煎煮後服用。
抑火湯,治療因火邪引起的痙攣。
川黃連(酒炒)、當歸(酒洗)、白芍(酒炒)、黃芩(酒炒)、黃柏(炒過,各5.6克),知母(鹽水炒過)、枳殼(麩炒)、甘草、玄明粉(各3.75克)
用水兩碗,加入燈心草三十根,童子尿半酒杯。煎煮後服用。
3. 麻木門
(附脫陽)
人皆以麻木為一病,而不知麻與木固自有不同也。所謂麻者,非癢非痛,肌肉之內,如千萬小蟲亂行雜沸,按之不止,搔之愈甚者是也。所謂木者,非癢非痛,自己之肌肉,如他人之肌肉,按之不知,搔之不覺者是也。麻如木之亂,故名曰麻木;如木之厚,故名曰木。麻猶知痛癢,
而木則全無覺矣。然求其痛之所屬將何以斷之?蓋麻有久暫,木有久暫。暫時之麻者,或因坐臥不得其所,四體相壓阻節,榮衛血行既遲,而氣亦未至故也。然麻或太甚,亦有似於木焉。暫時之木者,亦因坐臥不得其所,四體重壓又著寒氣一時不曾護持,而榮衛不相聯屬,血已不行,
而氣久不至故也。然木或還醒,亦有似於麻焉。此其暫時之麻木,雖因氣血不足,而有未足為病,惟久麻久木者,斯為病耳。蓋經年累月無一日而不麻者,麻之久者也。麻之久者,非坐臥不穩所致,必其內氣虛甚,風痰輳為患,不能作麻,以其挾於風邪,痰為風之所噓,如風吹波浪,
自騰沸而去,肌肉之中已為風痰所處,陰陽二氣失其運行之柄,安得而不麻乎?經年累月無一日而不木者,木之久者也。亦非坐臥不穩所致,乃是死血凝滯於內,外挾風寒,又因陽氣虛敗,不能運動,而肉已死,若與我不相干,此其所以木也。人之一身,皆氣血所養,氣血行遲,
即能成病,況其不行乎?此久麻久木所以可畏也。然麻木之處,小猶可治之,若半體一肢,甚難救療。醫者知此,則人之死生、病之輕重,瞭然於胸中,而用藥之妙,尤在善處,其可以執法乎?使暫麻暫木而用重劑,則損其真元;久麻久木而用輕劑,則不能取效。審而治之可也。
白話文:
人常常把麻木當成一種病,卻不知道「麻」和「木」其實是不同的。「麻」是指不癢不痛,肌肉裡面好像有成千上萬隻小蟲子在亂竄、沸騰,按壓它不會停止,搔抓它反而更嚴重的感覺。「木」是指不癢不痛,自己的肌肉感覺像別人的肌肉一樣,按壓它沒有感覺,搔抓它也沒有知覺。「麻」就像「木」的混亂狀態,所以稱為麻木;「木」就像樹木的厚實感,所以稱為木。麻還能感覺到痛癢,而木則完全沒有感覺。
然而,要如何判斷疼痛的根源呢?麻有暫時性和長久性,木也有暫時性和長久性。暫時性的麻,可能是因為坐臥姿勢不當,身體互相壓迫、阻礙了氣血的運行,導致氣血遲緩而無法到達。但是,麻的程度太嚴重,也會有類似於木的感覺。暫時性的木,也可能是因為坐臥姿勢不當,身體受到重壓又加上寒氣侵襲,沒有及時保暖,導致氣血無法連結,血液無法運行,氣也無法到達。但是,木的狀況有時也會恢復知覺,變得像麻的感覺。
這些暫時性的麻木,雖然是因為氣血不足,但還不算是疾病,只有長期的麻和長期的木,才是疾病。如果經年累月,每天都感到麻,那就是長期的麻。長期的麻,不是因為坐臥姿勢不當所造成,而是因為體內氣虛嚴重,風邪和痰結合為患,導致麻的感覺產生。由於風邪的影響,痰像被風吹動的波浪一樣,在肌肉中沸騰亂竄,肌肉已經被風痰佔據,陰陽二氣失去運行的主導,怎麼可能不麻呢?如果經年累月,每天都感到木,那就是長期的木。長期的木,也不是因為坐臥姿勢不當所造成,而是因為死血凝滯在體內,加上外受風寒侵襲,又因為陽氣虛衰,無法運動,肌肉已經像死了一樣,跟自己沒有關係,這就是木的原因。
人體全身都靠氣血來滋養,氣血運行遲緩就會生病,更何況是氣血無法運行呢?這就是長期麻和長期木可怕的地方。然而,麻木的範圍小,還可以治療,如果麻木發生在半身或四肢,就難以救治了。醫生如果了解這些道理,就能清楚了解人的生死和疾病的輕重,用藥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善於應對。
對於暫時性的麻木,如果使用重藥,會損害人的元氣;對於長期的麻木,如果使用輕藥,就無法產生療效。應該仔細辨證後再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