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1)

1. 水漬法

抵當湯

大黃(三錢),水蛭(糯米炒七枚),虻蟲(炒去翅。足七枚)

上作一服。水一鍾半煎一鍾。去渣服。

十棗湯

莞花(醋浸炒),大戟,甘遂(煨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弱人減半。水二鍾。棗十枚。煎八分去渣服。

舌見黃而尖白者。表少里多。宜天水散一服。涼隔散二服合進之脈弦者。宜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散(方見前)

舌見黃。而色有膈瓣者。熱已入胃。邪毒深矣。心火煩渴。急宜大承氣湯下。若身發黃者用茵陳湯下。血用抵當湯。水在脅內十棗湯。結胸甚者入陷胸湯。

大承氣湯茵陳湯抵當湯十棗湯大陷胸湯(五方俱見前)

舌見四邊微紅。中央灰黑色者此由失下而致用大承氣湯下之。熱退可愈。必下三四次方退。五次下之而不退者。不治。

大承氣湯(方見前)

舌見黃。而黑點亂生者。其症必渴譫語。脈實者生。脈澀者死循衣摸床者不治。若下之見黑糞亦不治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見前)

舌見黃中黑至尖者。熱氣已深。兩感見之十人九死。惡寒甚者亦死。不惡寒而下利者可治。宜調胃承氣湯主之。

調胃承氣湯(方見前)

舌見外淡紅心淡黑者如惡風表未盡。用雙解散。加解毒湯。相半微汗之。汗罷急下。如結胸煩躁目直視者不治。

雙解散加解毒湯(方見前)

舌見灰色。尖黃而不惡寒者。脈浮可下之。若惡風惡寒者。用雙解散加解毒湯主之三四下之見糞黑不治。

雙解散加解毒湯(方見前)

舌見灰黑色。而有黑紋者。脈實急以大承氣湯下之。脈浮渴飲水者。用涼隔散。

大承氣湯

涼隔散(方見前)

舌根微黑。尖黃脈。滑者可下之。脈浮者當養陰退陽。若惡風寒者微汗之。用雙解散。若下利用解毒湯。十救七八也。

雙解散

解毒湯(方俱見前)

舌根灰黑。尖黃。隱見或有一紋者。脈實急用大承氣湯下之。脈浮渴飲水者。以涼膈散解之。十可救二三。大承氣湯。

涼隔散(方俱見前)

以上三十六舌。乃傷寒驗證之捷要。臨症時當細心治之百無一失耳。

灸少陰(少陰吐痢手反不冷反食飲水脈不至者)

少陰即太谿穴也。太谿二穴。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灸七壯。

灸關元穴(臟結死症不可攻宜此)

關元穴。在臍下一寸是也。乃少陰任脈之會。

灸期門穴(婦人熱入血室,咳逆,打呃)

婦人屈乳頭向下盡處骨間。丈夫及乳小者。以指為率。陷中有動脈是穴。艾炷如小豆大。灸五七壯婦人熱入血室刺之下針。令病人吸五吸。停針良久起針。

白話文:

[水漬法]

抵當湯

使用大黃三錢、水蛭(用糯米炒過)七枚、虻蟲(炒過並去除翅膀和腳)七枚。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後服用。

十棗湯

使用芫花(用醋浸泡後炒過)、大戟、甘遂(煨過)各等分。

每次服用二錢,體質虛弱者減半。加水二碗,紅棗十枚,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後服用。

如果舌苔呈現黃色,但舌尖是白色的,表示病邪在表面較少,內部較多。應該先服用天水散一劑,接著服用涼隔散兩劑,合併服用。如果脈象是弦脈,應該使用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散(藥方見之前)

如果舌苔呈現黃色,且有隔瓣的顏色,表示熱邪已經進入胃部,邪毒已經很深。如果出現心煩口渴,應該立即使用大承氣湯來瀉下。如果身體發黃,則使用茵陳湯來瀉下。如果病邪在血分,使用抵當湯;如果水邪停留在脅肋部位,使用十棗湯。如果胸部結實嚴重,則加入陷胸湯。

大承氣湯、茵陳湯、抵當湯、十棗湯、大陷胸湯(這五個藥方都見之前)

如果舌頭四邊微微發紅,中間呈現灰黑色,這是因為錯誤地使用瀉下藥所導致。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瀉下,等熱邪退去就可以痊癒。通常需要瀉下三四次才能退熱,如果瀉下五次都無法退熱,則表示病難以治療。

大承氣湯(藥方見之前)

如果舌苔呈現黃色,且有黑色斑點散亂分佈,這種情況一定會出現口渴和胡言亂語的症狀。如果脈象實有力,則表示還有希望;如果脈象澀滯,則表示病情危險。如果出現手在空中亂摸或總是摸著床邊的動作,表示難以治療。如果瀉下後排出黑色糞便,也表示難以治療。應該使用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藥方見之前)

如果舌苔呈現黃色,且黑色延伸到舌尖,表示熱邪已經深入。如果出現寒熱症狀,通常十人中有九人會死亡。如果出現極度怕冷也表示危險。如果沒有怕冷的症狀,但出現腹瀉,則還能治療,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

調胃承氣湯(藥方見之前)

如果舌頭邊緣呈現淡紅色,中間呈現淡黑色,而且有怕風的症狀,表示表證尚未解除。可以使用雙解散,加上解毒湯,合併服用,使身體微微出汗。出汗後要立即瀉下。如果出現胸部結實、煩躁不安、眼睛直視等症狀,表示難以治療。

雙解散加解毒湯(藥方見之前)

如果舌苔呈現灰色,舌尖黃色,而且沒有怕冷的症狀,脈象浮盛,可以瀉下。如果出現怕風怕冷的症狀,應該使用雙解散加上解毒湯來治療,瀉下三四次。如果出現排出黑色糞便的情況,表示難以治療。

雙解散加解毒湯(藥方見之前)

如果舌苔呈現灰黑色,而且有黑色紋路,脈象實有力,應該立即使用大承氣湯來瀉下。如果脈象浮盛,而且口渴想喝水,應該使用涼隔散。

大承氣湯

涼隔散(藥方見之前)

如果舌根微微發黑,舌尖黃色,脈象滑利,可以瀉下。如果脈象浮盛,應該養陰退陽。如果有怕風怕冷的症狀,可以讓身體微微出汗,使用雙解散。如果瀉下後出現腹瀉,可以使用解毒湯。這樣治療有十分之七八的機會可以救回。

雙解散

解毒湯(藥方都見之前)

如果舌根灰黑色,舌尖黃色,隱約可見或有一條黑紋,脈象實有力,應該立即使用大承氣湯來瀉下。如果脈象浮盛,且口渴想喝水,應該使用涼膈散來治療,這樣做有十分之二三的機會可以救回。

大承氣湯

涼隔散(藥方都見之前)

以上三十六種舌象,是傷寒辨證的重要依據。臨床診斷時,應該仔細觀察,認真治療,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灸少陰穴(少陰病出現嘔吐、腹瀉、手腳冰冷,反而想吃東西喝水,但脈象微弱的情況)

少陰穴也就是太谿穴。太谿穴有兩個,在腳的內踝後方,跟骨上方,動脈搏動的凹陷處。灸七壯。

灸關元穴(臟腑結滯的危重症,不能使用攻下法,適合灸此穴)

關元穴,在肚臍下方一寸的地方,是少陰經和任脈的交會穴。

灸期門穴(婦女熱邪進入血室,出現咳嗽、打嗝等症狀)

婦女在乳頭向下延伸到盡頭,肋骨間的凹陷處,(男性或乳房小的婦女,以手指來測量),感覺有動脈搏動的地方就是期門穴。艾炷如小豆大小,灸五至七壯。婦女熱邪進入血室,可以針刺此穴,讓病人深吸五次氣後,停針一段時間再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