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8)

1. 癍疹門

癍屬少陽。三焦相火。有色痕而無頭粒。重者紅如錦紋。疹屬少陰君火。浮小而有頭粒。隨出隨沒。沒而復出也。傷寒發斑有四。惟濕毒發斑至重。紅赤者為胃熱。紫黑者為胃爛也。一則下之早。一則下之晚。乃外感熱病發斑也。陰症發斑。皆出背胸之間。手足雖有。亦稀少而微紅。

此無根失守之火。聚於胸中。止獨熏肺。傳於皮膚。而為斑點。但如蚊蚋蚤蝨形狀。而非錦紋也。內傷發斑者。胃氣極重。一身之火遊行於外。所致輕如蚊跡。多在手足也。疹雖屬少陰君火。見於面多者。乃心火入肺而然。背上多者。足太陽膀胱火熱而然。胸前多者。足陽明火熱而然。

四肢多者。脾與心火熱而然也。又有所謂癮疹者。多屬脾。隱隱然在皮膚之間。故曰癮疹。發則多癢不仁。有風熱風濕之殊。又有所謂丹疹者。皆惡熱毒血蓄於命門。遇相火合發。即發也。色有赤白。熱有微甚耳。在小兒得之名曰赤瘤。自有治法。見啞科。

白話文:

斑疹這種病症屬於少陽病,是三焦的相火引起的。它會出現有顏色的痕跡,但沒有突起的顆粒。病情嚴重的,紅色會像錦緞的花紋一樣。疹子這種病症屬於少陰病,是君火引起的。它會出現浮起的小顆粒,而且會時有時無,消失了又會再出現。傷寒引起的發斑有四種情況,其中濕毒引起的發斑最嚴重。如果斑疹是紅色的,代表是胃熱;如果斑疹是紫黑色的,代表是胃已經潰爛了。有的情況是太早使用瀉藥,有的是太晚使用瀉藥,這些都是外感熱病引起的發斑。陰證引起的發斑,大多出現在背部和胸部,手腳雖然也會有,但很少而且顏色比較淡。

這種發斑是無根之火失去了控制,聚集在胸中,只單獨侵襲肺部,然後傳到皮膚表面形成斑點。它的形狀就像蚊子、跳蚤叮咬的一樣,而不是像錦緞的花紋。內傷引起的發斑,是因為胃氣過於旺盛,全身的火氣遊走在體外所導致,輕微的就像蚊子叮咬的痕跡一樣,大多出現在手腳部位。疹子雖然屬於少陰君火,但如果臉上長得多,那是因為心火傳入肺部造成的;如果背上長得多,那是因為足太陽膀胱的火熱造成的;如果胸前長得多,那是因為足陽明的火熱造成的。

如果四肢長得多,那是因為脾和心有火熱。還有一種叫做癮疹的病症,大多屬於脾的問題,它隱隱約約的在皮膚之間,所以叫做癮疹。發作的時候會很癢,感覺麻木,它有風熱和風濕的區別。還有一種叫做丹疹的病症,都是因為邪熱毒血積蓄在命門,遇到相火一起發作就爆發出來了。它的顏色有紅色和白色,熱的程度有輕有重。小孩子得了這種病叫做赤瘤,有其特殊的治療方法,可以在啞科中找到。

2. 脈云

陽浮而數。陰實而大。火盛於表。故陽浮而數。下焦實熱。故陰實而大。

白話文:

陽脈浮在表面且跳動快速,陰脈沉在裡面且脈體粗大。這是因為火熱之氣在體表旺盛,所以陽脈才會浮在表面且跳動快速;下焦的實熱很強,所以陰脈才會沉在裡面且脈體粗大。

3. 立方

消斑青黛飲,治熱傳裡。裡實有虛。血熱不散。熱氣乘虛。出於皮膚而為斑。色黑者不治。柴胡,玄參,黃連,知母,石膏(各一錢五分),生地,山梔,犀角,青黛,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

棗二枳。竹葉十五片。不拘時服。

玄參升麻湯,治熱毒發斑。咽痛煩躁譫語。

玄參,升麻,甘草(各二錢),石膏,知母(各二錢五分)

水煎服。

消毒犀角湯,治癍及癮疹。

牛蒡子(五錢),荊芥,甘草,防風(各二錢)

水煎溫服。

消風散,治丹疹。屬血風血熱。

荊芥,甘草,陳皮,厚朴(各五錢),白殭蠶,人參,蟬蛻,茯苓,防風(各二錢),川芎藿香,羌活(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清茶調下。

通聖散,治諸癍。身上熱疹子。

防風,川芎,當歸,麻黃,薄荷,連翹,芒硝,大黃,白芍(各二錢),黃芩,石膏,桔梗,滑石,荊芥,山梔,白朮,甘草(各一錢五分),水煎熱服。

白話文:

消斑青黛飲,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熱邪傳入體內,造成體內實證的同時又有虛證的情況。當血分有熱且無法消散,熱氣就趁虛跑到皮膚表面形成斑點。如果斑點顏色是黑色的就難以治療。藥方組成:柴胡、玄參、黃連、知母、石膏(各五克),生地、山梔、犀角、青黛、人參(各三克),甘草(二克)。大棗兩枚,枳實兩枚,竹葉十五片。不拘時間服用。

玄參升麻湯,用來治療熱毒引發的斑疹,伴隨咽喉疼痛、煩躁不安、胡言亂語等症狀。藥方組成:玄參、升麻、甘草(各六克),石膏、知母(各七點五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消毒犀角湯,用來治療斑疹和風疹。藥方組成:牛蒡子(十五克),荊芥、甘草、防風(各六克)。用水煎煮後溫服。

消風散,用來治療丹疹,這種疹子屬於血風和血熱引起的。藥方組成:荊芥、甘草、陳皮、厚朴(各十五克),白殭蠶、人參、蟬蛻、茯苓、防風(各六克),川芎、藿香、羌活(各三克)。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九克,用清茶調和後服用。

通聖散,用來治療各種斑疹,以及身上發熱的疹子。藥方組成:防風、川芎、當歸、麻黃、薄荷、連翹、芒硝、大黃、白芍(各六克),黃芩、石膏、桔梗、滑石、荊芥、山梔、白朮、甘草(各四點五克)。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

4. 內外傷辨

(附內傷)

凡傷寒。惡寒。猛火不除。內傷。惡寒。稍就溫暖即止。傷風。惡風。不耐一切風寒。內傷。惡風。偏惡夢小賊風。外傷。惡熱。無有休歇。日晡轉劇。直待汗下方退。內傷發熱煩躁。時作時止。或自袒裸亦便清涼。內傷寒熱間作而不齊。外傷寒熱齊作而不間。內傷頭痛時止時作外傷頭疼非發散直待入里方罷。

內傷元氣不足。神思昏怠。語言倦懶。外傷邪氣有餘。神思猛壯語言強健。內傷則手心熱而手背不熱。外傷則手背熱而手心不熱。內傷邪在血脈中而不渴。外傷邪氣傳裡則大渴。又以手按心口不痛為勞役傷。痛為飲食傷。勞役傷發熱兼惡寒。頭骨節俱痛。飲食傷不惡寒但發熱。

頭不甚痛。骨節不痛。但中脘飽悶。見食即惡。宜細辨之。

白話文:

(附帶內傷說明)

一般來說,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會非常怕冷,用很強的火力都無法驅散寒意;而內傷引起的怕冷,只要稍微保暖就會停止。外感風邪引起的疾病,會怕風,無法忍受任何一點風寒;內傷引起的怕風,則只會特別討厭微小的賊風。外感引起的發熱,會持續發熱不會停止,通常在午後會更加嚴重,必須等到出了汗才會退燒;內傷引起的發熱煩躁,則是時好時壞,有時候自己脫掉衣服反而覺得涼快。內傷引起的忽冷忽熱是不規律的;外感引起的忽冷忽熱則是有規律的,不會間斷。內傷引起的頭痛,是時好時壞;外感引起的頭痛,如果沒有用發散的方法,必須等到病邪深入體內才會停止。

內傷是因為元氣不足,所以精神萎靡、思考遲鈍、說話有氣無力;外傷是因為邪氣太盛,所以精神亢奮、說話有力。內傷會出現手心發熱而手背不熱的情況;外傷則會出現手背發熱而手心不熱的情況。內傷是邪氣在血脈中,所以不會口渴;外傷是邪氣傳到體內,就會感到非常口渴。另外,用手按壓心口,如果不痛,就是勞累過度造成的損傷;如果痛,就是飲食不當造成的損傷。勞累過度引起的損傷,會發熱兼怕冷,並且頭和骨頭關節都會疼痛;飲食不當引起的損傷,則不會怕冷,只會發熱,頭也不會太痛,骨頭關節也不會痛,只是覺得胸口中脘部位脹悶,看到食物就想吐,應該仔細辨別。

5. 脈云

凡內傷氣口脈洪盛外傷人迎脈浮緊。然內傷勞役。氣口脈急大而數。時一代而澀。澀者脈之本脈。代者元氣不相接也。若不甚勞役。惟宿食不消。則獨右關脈沉而滑。經曰。脈沉滑者有宿食也。

白話文:

一般來說,內傷引起的疾病,在寸口脈(手腕橈動脈)會呈現洪大盛滿的脈象,而外傷引起的疾病,則在人迎脈(頸動脈)會呈現浮而緊的脈象。然而,如果是因為內傷且過度勞累,寸口脈會變得急促、大且次數多,有時會出現間歇性的停頓,而且脈象會變得不流暢。這種不流暢的脈象是脈的本質,而間歇性的停頓則表示身體的元氣無法順暢接續。如果不是過度勞累,只是因為過去的食物沒有消化,那麼只有右手的關脈會呈現沉而滑的脈象。醫經上說:「脈象沉而滑,表示有宿食。」

6. 立方

補中益氣湯,治內傷勞倦。加減於後。

人參,黃耆,甘草,當歸,白朮(各一錢二分),升麻(五分),柴胡,陳皮(各八分)

如咳嗽去人參加五味子麥門冬。秋冬加不去節麻黃。春加款冬花。心下痞悶加芍藥。黃連能食心下痞者。加枳實黃連。不能食心下痞者。加生薑陳皮。胃脘當心痛。加草豆蔻。腹痞脹。加枳實厚朴。木香砂仁。天寒加乾薑。腹痛加白芍。寒痛加桂。夏加黃芩。冬加益智。臍下痛加熟地。

不已是寒也。加桂。腳軟痛。加黃柏。不已加防己。身刺痛。倍當歸。加枳殼。身體重痛。乃風濕相搏。去人參黃耆。加羌活蒼朮防風。宿食加山楂麥芽。食不知味。加神麯。飢餓日久。去柴胡。加乾山藥。食不下。胃中有寒。或氣滯。加青皮木香。精神短少。倍參。加五味。

犯房者。陽虛去升柴。加桂附。陰虛者。去升柴。加熟地山藥茱萸。傷飲食。視其所傷何物。各以主藥治之。如傷於魚肉。用山楂陳皮。蓬朮三稜。甚至有加阿魏砂仁巴豆霜。如傷於米食。用麥芽神麯。枳實檳榔草果。如傷於麵食。用萊菔子為君。而佐以蒼朮厚朴陳皮。如傷於生冷。

用官桂木香。乾薑砂仁。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治療因內傷勞累導致的病症。以下是加減藥的用法:

基本藥方:人參、黃耆、甘草、當歸、白朮(各一錢二分)、升麻(五分)、柴胡、陳皮(各八分)。

  • 如果咳嗽,去除人參,加入五味子和麥門冬。
  • 秋冬季節,可以加入不去節的麻黃。
  • 春天可以加入款冬花。
  • 如果心下(胃部附近)覺得悶脹,加入芍藥。
  • 如果能吃東西但心下痞悶,加入枳實和黃連;如果不能吃東西且心下痞悶,加入生薑和陳皮。
  • 如果胃脘(胃部)感到疼痛,加入草豆蔻。
  • 如果腹部悶脹,加入枳實、厚朴、木香和砂仁。
  • 天氣寒冷,加入乾薑。
  • 如果腹痛,加入白芍;如果是寒性疼痛,加入肉桂。
  • 夏天可以加入黃芩。
  • 冬天可以加入益智仁。
  • 如果肚臍下方疼痛,加入熟地黃。

如果病症持續沒有好轉,屬於寒症,加入肉桂。 如果腳軟無力且疼痛,加入黃柏,如果還是沒有改善,加入防己。 如果身體有刺痛感,加倍當歸,並加入枳殼。 如果身體沉重疼痛,是風濕所致,去除人參和黃耆,加入羌活、蒼朮和防風。 如果因宿食(食物積滯),加入山楂和麥芽。 如果吃東西沒有味道,加入神麯。 如果長期飢餓,去除柴胡,加入乾山藥。 如果吃不下東西,是胃中有寒或是氣滯,加入青皮和木香。 如果精神不振,加倍人參,並加入五味子。

如果因房事過度導致陽虛,去除升麻和柴胡,加入肉桂和附子。 如果因房事過度導致陰虛,去除升麻和柴胡,加入熟地黃、山藥和吳茱萸。 如果因飲食不當引起,要看是吃了什麼東西,用針對性的藥物來治療。

  • 例如,如果是吃了魚肉導致的,用山楂、陳皮、蓬朮和三稜,甚至可以加入阿魏、砂仁和巴豆霜。
  • 如果是吃了米飯導致的,用麥芽、神麯、枳實、檳榔和草果。
  • 如果是吃了麵食導致的,用萊菔子作為主要藥物,輔以蒼朮、厚朴和陳皮。
  • 如果是吃了生冷食物導致的,用肉桂、木香、乾薑和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