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三 (6)
卷之三 (6)
1. 痰門
(附痰飲)
痰本脾胃津液。周流運用,血氣山之如道路。然不可無者。但內外感傷,則津液壅逆稠濁,故名為痰。或吐咯上出,或凝滯胸膈,或聚積腸胃,或流注四肢,或在皮裡膜外,或在脅下,或隨氣升降,遍身上下無處不到。其為病也種種不一。初起頭疼發熱,類是外感表症。久則咳嗽朝輕夜重。
內傷陰火,又有痰飲流注肢節。痰痛類乎風症,但痰症胸滿食減,肌色如故,脈滑不勻為異耳。又眼胞及眼下如炭,煙燻黑者痰也。要分久新。新而輕者,形色青白稀薄,氣味亦淡。久而重者,黃濁稠黏凝結,咯之難出,漸成惡味,酸辣腥臊鹹苦,甚至帶血而出。生於脾多四肢倦怠。
或腹痛腫脹泄瀉,其脈緩。肥人多有之,名曰濕痰。若挾食積瘀血,遂窠囊痞塊,又名食痰。留於胃脘,多嘔吐吞酸嘈雜,上衝頭面烘熱,名曰火痰。若因飲酒乾嘔,多成臂脅痛,又名酒痰。升於肺,多毛焦面白如枯骨,咽乾口燥,咳嗽喘促,名曰燥痰。久為老痰、郁痰。又七情鬱滯咽膈。
多胸脅痞滿,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破絮,或如梅核,名曰氣痰。迷於心多怔忡顛狂,夢寐奇怪,其脈洪,名曰熱痰。動於肝,多眩運頭風,眼目瞤動昏澀,耳輪瘙癢,脅肋脹痛,左癱右瘓,麻木蜷跛奇症,名曰風痰。聚於腎,多足膝痠軟,腰背強痛,肢節冷痹骨痛,名曰寒痰。
又勞力色欲過度,有氣虛痰、血虛痰。凡身中習習如蟲行,或身中結核,不紅不痛,或走馬喉痹,或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噎塞煩悶,或背中常有一點如冰冷痛,或心下冰冷時痛,或四肢腫硬似痛非痛,或骨節刺痛無常處,或吐冷涎綠水黑汁,或大小便膿,或關格不通,以致癆瘵荏苒。
婦人經閉,小兒驚搐,皆須先去敗痰,然後調理。如斗毆胸骨撲傷刺痛不已,散血之劑罔功,續以自己,飲之須臾吐痰,其痛立止。百病兼痰,如此治法。以痰生於脾胃,宜實脾燥濕,又隨氣而升,宜順氣為先,分導次之。又氣升屬火,順氣在於降火。熱痰則清之,濕痰則燥之。
風痰則散之,郁痰則開之,頑痰則軟之,食痰則消之。在上者吐之,在中者下之。中氣虛者宜固中氣,以運痰。若攻之太急,則胃氣虛而痰愈盛矣。凡痰喘聲脈散,汗出如油,身冷如冰者必死也。
白話文:
痰,本來是脾胃的津液,在身體裡循環運行,就像血氣在道路上運行一樣,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因為內外受到損傷,津液就會阻塞、變得濃稠,這就形成了痰。痰可能從嘴裡吐出來,可能凝結在胸膈,可能積聚在腸胃,可能流注到四肢,可能在皮膚或肌肉之間,可能在脅肋下,可能隨著氣的升降而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引起的疾病也各種各樣。
剛開始可能像感冒一樣出現頭痛發熱,時間久了會咳嗽,而且早上輕晚上重。內傷陰火也會導致痰飲流注到肢體關節,引起痰痛,看起來像風濕病。但是痰症會胸悶、食慾減退,皮膚顏色基本不變,脈象是滑而不均勻,這和風濕病有所不同。另外,如果眼皮和眼下像被炭燻黑一樣,也是痰的表現。痰還分為新舊,新痰比較輕,顏色是青白色,稀薄,氣味也淡;久痰比較重,顏色黃濁,濃稠黏膩,難以咳出,而且味道越來越難聞,可能出現酸辣、腥臭、鹹苦的味道,甚至會帶血。痰如果生於脾,通常會導致四肢倦怠,或者腹痛腫脹、腹瀉,脈象是緩慢的,肥胖的人比較多,這叫濕痰。如果痰裡夾雜著食物殘渣或瘀血,就會形成包塊,這叫食痰。食痰停留在胃部,容易引起嘔吐、吞酸、嘈雜,還會向上衝到頭面部,出現發熱感,這叫火痰。如果因為喝酒引起乾嘔,多半會導致手臂和脅肋疼痛,這叫酒痰。痰如果向上到肺部,多半會面色憔悴,皮膚乾燥像枯骨一樣,咽喉乾燥,咳嗽氣喘,這叫燥痰。久了會變成老痰、鬱痰。另外,七情鬱結在咽喉,也會導致胸脅脹滿,想咳咳不出,想咽咽不下,感覺像破棉絮或者梅核一樣,這叫氣痰。氣痰如果影響到心,多半會引起心悸、癲狂、做奇怪的夢,脈象是洪大的,這叫熱痰。氣痰如果影響到肝,多半會引起頭暈、頭痛、眼皮跳動、眼睛昏花、耳輪瘙癢、脅肋脹痛,甚至會出現半身不遂、麻木、肢體蜷縮等奇怪的症狀,這叫風痰。氣痰如果聚積在腎,多半會引起足膝酸軟、腰背強痛、肢體冰冷麻木、骨頭疼痛,這叫寒痰。
此外,勞累過度、性慾過度,也會產生氣虛痰、血虛痰。凡是身體裡感覺像有蟲子在爬,或者身體裡長出不紅不痛的結核,或者出現走馬喉痹(急性咽喉腫痛),或者感覺胸腹之間有兩股氣在相互纏繞,導致噎塞煩悶,或者背部經常有一點像冰一樣的冷痛,或者心下冰冷時常疼痛,或者四肢腫脹僵硬,像痛又不像痛,或者骨節刺痛,沒有固定位置,或者吐出冷的黏液、綠色水或黑色汁液,或者大小便有膿,或者大小便不通暢,導致癆病纏身,婦女月經不來,小兒驚厥抽搐,這些情況都必須先去除痰,然後再進行調理。如果因為打鬥或撞擊導致胸骨疼痛不止,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都沒用,可以用催吐的方法,讓人喝下去後吐出痰,疼痛就會立刻停止。各種疾病都可能與痰有關,治療方法應該從痰的產生原因入手,痰是由脾胃產生,所以應該健脾祛濕。痰還會隨著氣的升降而移動,所以應該先調理氣機,使之順暢,再疏導痰。氣升屬火,所以順氣的重點在於降火。熱痰就用清熱的方法,濕痰就用燥濕的方法,風痰就用疏散的方法,鬱痰就用開鬱的方法,頑痰就用軟堅的方法,食痰就用消食的方法。痰在上就用催吐的方法,痰在中間就用通下的方法。中氣虛弱的人應該補中氣,幫助運化痰。如果過於急於攻伐,就會損傷胃氣,導致痰更多。凡是喘氣有痰聲,脈象散亂,大汗淋漓,身體冰冷的人,都屬於危重病症。
2. 脈云
脈弦細滑。大小不勻痰之為病。偏弦為飲。雙弦為癃飲。浮滑而洪。膈上有稠痰也。
白話文:
脈象呈現弦細且滑的狀態,大小不一致,這是痰造成的疾病。如果脈象偏弦,代表是飲邪;如果雙脈都弦,代表是癃閉飲邪。如果脈象浮滑且洪大,表示膈上積聚著濃稠的痰液。
3. 立方
二陳湯,此為治痰之主方。加減錄後。
茯苓(一錢),甘草,(五分),陳皮(去白),半夏(各二錢姜礬制)
二陳橘半茯苓草。清氣化痰為至寶。
膈上不寬加枳桔。火旺生痰黃芩好。
參朮如名六君子。健脾和胃無如此。
中脘生痰去了參。舒中順氣香砂增。
飲食過餐不克消。曲麥山楂厚朴調。
再加枳實黃芩炒。何必拘愁體弱嬌。
咳嗽生痰分冷熱。熱即芩連並枳桔。
寒痰枳宿配原方。化氣胸中痰自滅。
風寒外感嗽何辜。二陳枳桔與前胡。
乾葛桑杏能消去。東垣為此號參蘇。
二陳半夏性本燥。血虛煩渴皆不要。
人有風痰疾病生。天麻白附皂角星。
濕痰在胃身多軟。二術仍須配二陳。
火鬱胸中是痰結。滯住喉間咯不絕。
星蔞香附桔連翹。少佐玄胡痰自消。
痰在經絡及四肢。薑汁還將竹瀝施。
脾胃有痰須枳實。脅間白芥永全除。
溫膽湯加竹茹實。寧神豁痰為第一。
五六日來嘔不休。心中脹悶手難揉。
多加枳樸芩連芍。便秘硝黃一服療。
嘈雜噯氣一般看。胸中積熱與停痰。
石膏香附並南星。二陳加減有何難。
悶脹吞酸與吐酸。本方加入炒茱萸。
此是二陳加減法。休將方與外人傳。
玉樞丹(即紫金錠)
此丹解諸毒療諸瘡。利關竅。治百病。開頑痰。功過於牛黃。居家出外。不可無此。
山茨菰(三兩去皮淨),紅芽大戟(一兩五錢洗焙為末),麝香(五錢),千金子(一兩去油殼淨),文蛤(即五倍子二兩)
上各為末。以糯米粉糊和勻。於木柏中杵千下。分作六十錠。每服半錠。重症一錠。薑湯。或薄荷湯。磨下。修合日於端午。重陽。勿令婦人孝服及雞犬要在淨室中。處心焚香修制。
竹瀝達痰丸,此方清氣化痰。不傷元氣。痰自大便中出。
半夏(姜礬制),橘紅(各四兩),人參,白朮(各二兩土炒),茯苓(去皮),沉香(各一兩)大黃(三兩蒸九次),黃芩(一兩五錢酒炒),甘草(五錢),青礞石(一兩二錢消煆)
上為末。竹瀝一大碗。薑汁二酒鍾。為丸如綠豆大。每八十丸。白滾湯送下。
蠲痰飲,治痰流注四肢。阻滯經絡。疼痛之極。
羌活,威靈仙,蒼朮(各一錢),桂枝,沉香,烏藥,膽星(各一錢二分),木通,牛膝(各八分)
薑汁五茶匙。竹瀝半杯。熱服。
導痰湯,治痰凝氣滯。
半夏(二兩),南星,枳殼,橘紅,赤茯苓(各五錢),甘草(一錢)
姜五片煎服。
逐痰湯,治痰壅塞上焦不行。
大黃(四錢),黃芩,沉香,枳實,半夏(各二錢),南星(一錢)
竹瀝半杯。生薑五片。煎服。
消痰噙化丸,治一切痰氣凝結。痰嗽喘急。
苦丁茶,孩兒茶(各五錢),牛黃(四錢),天花粉(三錢),川貝母,硼砂,真沉香(各二錢)
上為末。蜜丸如雞豆大。噙口中潤下。
加味滾痰丸,治諸般痰症。失心喪志。癲狂癇病。效驗如神。
大黃(六兩蒸曬九次),黃芩(五兩酒炒),膽南星,青礞石(焇煆),沉香,橘紅(各二兩)
上為細末。竹瀝為丸。每服三錢。空心白湯下。
舒中化痰湯,治氣不降升。痰涎壅盛。
橘紅,貝母,枳實,柴胡,膽南星(各一錢二分),木通,半夏,蔞仁,桔梗,蘇子(各一錢)
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化痰湯,治痰嗽。並氣上逆。
黃連(一錢五分酒炒),桑白皮,杏仁,枳殼,海石(各二錢研細),橘紅,蘇子(炒研),茯苓,黃芩(酒炒),半夏曲(各一錢二分)
生薑三片煎服。
和中丸,治濕痰症。
蒼朮(米泔浸炒),橘紅(薑汁拌曬),黃芩(各四兩酒炒),半夏(姜礬制),香附(各三兩醋炒)
上為末。水法為丸。每服三錢。空心白滾湯下。
牛黃丸,治諸風緩縱。言語謇澀。心怔健忘。頭目眩暈。胸中煩郁。痰涎壅塞。心經不足。神志不定。驚恐畏怖。虛損少睡。喜怒無時。癲狂癇症。並皆治之。
茯神,遠志(去骨),羚羊角,麥門冬(各一兩五錢去心),牛黃(一兩二錢),犀角,龍腦真阿膠(蛤粉炒),麝香,沉香(各二兩),川芎,杏仁(去尖油),人參,枳實(各八錢麩炒),金箔(三百片為衣),防風,當歸(酒洗),硃砂(研細),大附子(黃連甘草煮),桔梗(各一兩炒)白芷(七錢),黃連(二兩薑汁炒)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重一錢二分。硃砂金箔為衣。蠟封。薑湯調下。小兒驚風。薄荷湯下。
四制丸,化痰清熱。並治陰虛咳嗽。
半夏(四斤泡去臍),分作四分。一分生薑黃連各四兩。水二碗同煮乾。一分知母貝母各四兩。水二碗同煮乾。一分人參杏仁各四兩。水二碗同煮乾。一分桔梗桑皮各四兩。水二碗同煮乾。
上諸藥揀出。只用制過半夏。切片曬乾。為細末。水法為丸。每服二錢。空心薑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