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三 (4)
卷之三 (4)
1. 附黃腫
人有病黃腫者。不可誤以為黃疸。蓋黃疸者。遍身如金。眼目俱黃。而面無腫狀。又呼曰黃胖。黃腫之黃則其色帶白。而眼目如故。雖同出脾胃。而病形不同。醫者當審而治之。黃疸之起由於濕熱蒸染。而黃腫之症。則濕熱未甚。而多因蟲積食積之為害也。或偶吞硬食過多。
礙其脾家道路。經久不消。脾胃失運化之權。濁氣上騰。故面部黃而且浮。手足皆無血有蟲者。又吐黃水。毛髮直指肌膚不澤。且好食生米。茶葉之類者是也。若腫及四肢者難治。腫及腹者不治。飲食減少者不治。以其無胃氣也。
大溫中丸,專治黃胖。
香附(一斤童便浸),甘草(二兩),針砂(一斤炒紅醋煆三次),苦參(春夏二兩秋冬一兩)厚朴(五兩薑製),芍藥(五兩酒炒),陳皮(二兩),山楂(五兩),青皮(六兩),蒼朮(五兩米泔浸),白朮,茯苓(各三兩)
俱為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面黑筋骨露。氣實者米飲下。六十丸。麵肥白與氣虛羸弱者白朮湯下四十丸。
調脾湯,一婦年六十。面黃倦甚。足酸口苦。脈散而大此濕傷也。
白朮,陳皮,蒼朮,木通(各一錢),黃芩,砂仁,人參,川芎(各一錢二分),黃柏,甘草(各八分)
水煎食前服。
神效丸,治男婦大小黃病。
皂礬(八兩加面一斤和作餅入火內煨焦為度),蒼朮(米泔浸),厚朴(薑汁炒),陳皮,甘草(各六兩),川椒(十兩去目閉口者)
上為末。用紅棗三斤。煮熟去皮核。胡桃三斤去殼。同搗成膏。和藥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酒服。初服時覺此藥甘美。服至病將愈。便覺藥臭矣。
白話文:
人如果得了黃腫這種病,不可以把它誤認為是黃疸。黃疸的症狀是全身皮膚像金色一樣,眼睛也是黃的,但臉部不會腫脹,又被稱為黃胖。而黃腫的黃色會帶一點白色,眼睛顏色則正常,雖然兩者都與脾胃有關,但疾病的表現形式不同,醫生應該仔細辨別並給予治療。黃疸的發生是由於濕熱之氣薰蒸感染所致,而黃腫則通常是濕熱情況不嚴重,多是因為體內有蟲或食物積滯造成的。有時是因為吃了太多難以消化的硬東西,阻礙了脾臟的正常運作,時間久了無法消化,導致脾胃失去運化功能,濁氣上升,所以臉部會呈現黃色而且浮腫。如果手腳沒有血色而且有蟲,還會吐黃水,頭髮會豎立而沒有光澤,並且喜歡吃生米、茶葉之類的東西,就是這種情況。如果腫脹蔓延到四肢就難以治癒,腫脹到腹部則無法治癒,食量減少的情況也無法治癒,因為這代表沒有胃氣了。
《大溫中丸》這帖藥專門治療黃胖。
香附(一斤,用童子尿浸泡)、甘草(二兩)、針砂(一斤,炒紅後用醋淬三次)、苦參(春夏二兩,秋冬一兩)、厚朴(五兩,用薑製過)、芍藥(五兩,用酒炒過)、陳皮(二兩)、山楂(五兩)、青皮(六兩)、蒼朮(五兩,用米泔水浸泡)、白朮、茯苓(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都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成藥丸,像桐子一樣大。面色發黑、筋骨外露且體質強壯的人,用米湯送服,每次六十丸;面色肥白、體質虛弱的人,用白朮湯送服,每次四十丸。
《調脾湯》:一位六十歲婦人,面色發黃,感到非常疲倦,腳發酸,口中發苦,脈象散亂而大,這是因為濕邪損傷導致。
白朮、陳皮、蒼朮、木通(各一錢)、黃芩、砂仁、人參、川芎(各一錢二分)、黃柏、甘草(各八分)。
用水煎服,飯前服用。
《神效丸》:治療男女老少各種黃病。
皂礬(八兩,加入一斤麵粉做成餅,放入火中煨烤至焦黃)、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厚朴(用薑汁炒過)、陳皮、甘草(各六兩)、川椒(十兩,去除籽和閉口者)。
將以上藥材都磨成粉末,用紅棗三斤煮熟去皮核,再加核桃仁三斤去殼,一同搗成膏狀,再和藥粉製成藥丸,像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用酒送服。剛開始吃的時候會覺得這藥很甘甜,吃到快要痊癒時,就會覺得藥味很臭了。
2. 附黃汗
黃汗之為病。身體腫兼發熱。汗出而渴。其汗沾衣。其色黃如柏汁染者。脈來沉細。此症因何而得之。人若以汗出時入水而浴。病從毛孔中入得也。
耆桂酒,治黃汗。
黃耆,白芍(各一兩),桂枝(三錢)
苦酒半碗。水一碗。煎八分。空心服。
又方
黃柏,黃耆(各一錢),棗仁,人參,牡蠣,黃連,白朮(各一錢五分)
水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黃汗這種病,會導致身體腫脹且發燒,出汗後會感到口渴。汗液沾到衣服上,顏色會像被柏樹汁染過一樣黃。把脈時會感覺到脈象沉細。這種病是如何引起的呢?如果人在出汗的時候跑去洗澡,病邪就會從毛孔進入體內而得病。
有一個名為「耆桂酒」的藥方,可以治療黃汗。
藥方內容包含:黃耆、白芍(各一兩),桂枝(三錢)。
使用方法是:加入半碗苦酒、一碗水,煎煮至剩八分,空腹服用。
另一個藥方是:
黃柏、黃耆(各一錢),棗仁、人參、牡蠣、黃連、白朮(各一錢五分)。
用水煎煮,不拘時間服用。
3. 火門
火之為病,其害甚大,其變甚速,其勢甚彰,其死甚慘。何者?蓋緣燔灼焚焰,飛走狂越,一動便傷元氣,偏寒遺害他經。《內經》病機十九條,而屬火者五。劉河間推廣五運,為病屬肝者,諸風之火;屬脾胃者,諸濕痰火;屬心肺者,諸實熱火;屬腎者,諸虛之火;散於各經,浮游之火。
入氣分,無根之火;入血分,消陰伏火。故曰:「諸病尋痰火,痰火生異症。」要分內外虛實。外因邪郁經絡,積熱臟腑,此為有餘火;內因飲食情欲,氣盛似火,此為有餘之中不足;陰虛火動,乃不足之火。又有大怒之火,起於肝,則手掉目眩;醉飽之火,起於胃,則痞塞腫滿;悲哀之火,
起於肺,則氣鬱喘息;房勞之火,起於腎,則骨蒸潮熱。氣從左邊起者,肝火也;氣從臍下起者,陰火也。熱從腳下起至腹者,虛之極也;若壯實之人有此,是濕鬱成熱之候也,不可不辨。實火內外皆熱,口渴,日夜潮熱,大小便閉;虛火潮熱有間,口燥不渴。虛火可補,實火可瀉。
輕者可降,重者從其性而升之。君火正治,可以濕伏,可以水滅,可以直折;相火反治,不可以水濕折,惟從其性而伏之。即如實火發狂,宜三黃湯治;虛火發狂,先與薑湯,然後補陰,其火自降。凡火盛不可猛用涼藥,必酒炒過,或兼溫散,能緩急,火不妄動。動由於心,靜之一字,
其心中之水乎?
白話文:
火這種病,造成的危害非常大,變化速度非常快,發病時的聲勢很明顯,死亡的狀況也很慘烈。為什麼呢?因為火就像燃燒的火焰,會四處亂竄,一旦發作就會傷害人體的元氣,導致身體偏寒,還會遺留病根到其他經絡。內經的病機十九條,關於火的病症就有五種。劉河間推廣五運,認為火的病症,屬於肝的,就是各種風火;屬於脾胃的,就是各種濕痰火;屬於心肺的,就是各種實熱火;屬於腎的,就是各種虛火。這些火會散布在各個經絡,像是沒有固定位置到處游走的火,進入氣分;沒有根源的火,進入血分;還有會消耗陰液潛伏在體內的火。
所以說各種疾病的產生都是因為痰和火,痰火會產生各種奇怪的病症,必須分辨是體內還是體外,是虛證還是實證。外在因素是邪氣鬱積在經絡,累積熱在臟腑,這是多餘的火。內在因素是飲食和情慾,導致氣盛就像火一樣,這是多餘之中又不足的狀況。陰虛火旺,這是不足的火。還有大怒引起的火,從肝產生,會造成手抖、眼睛昏花;吃太飽喝醉引起的火,從胃產生,會感到堵塞腫脹;悲傷引起的火,從肺產生,會感到氣鬱喘不過氣;房事過度引起的火,從腎產生,會感到骨頭發熱、潮熱。如果氣從左邊上升,是肝火;如果氣從肚臍下面上升,是陰火;如果熱從腳底升到腹部,這是虛到極點的現象。如果是身體強壯的人出現這種狀況,是濕氣鬱積成熱的徵兆,必須要分辨清楚。實火是體內體外都感到熱,口渴,白天晚上都潮熱,大小便不順暢。虛火的潮熱會斷斷續續,口乾但不口渴。虛火要用補的方法治療,實火要用瀉的方法治療。
輕微的可以用降火的方法,嚴重的要順應火的特性來提升它。君火的治療,可以用濕氣來壓制,用水來撲滅,也可以用直接的方法去折損它。相火的治療,不能用水和濕氣去折損它,只能順應它的特性來壓制。就像實火導致發狂,要用三黃湯治療;虛火導致發狂,要先喝薑湯,然後補陰,火自然就會降下來。凡是火氣旺盛,不可以猛用寒涼的藥,必須用酒炒過,或是同時用溫散的藥,這樣才能緩解病情。火不會無緣無故亂動,它的發動是受到心的影響,保持心靜,就像心中有水一樣。
4. 脈云
經曰。脈來弦數無力為虛火。實大有力為實火。洪數見於左寸為心火。見於右寸為肺火。見於左關為肝火。見於右關為脾火。見於兩尺腎與命門火。
白話文:
經書上說,脈象來時呈現弦而快的狀態,但按下去卻沒有力氣,這是虛火的表現;如果脈象來時強大有力,則是實火的表現。脈象洪大且快,出現在左手寸關部位,代表心火;出現在右手寸關部位,代表肺火;出現在左手關部,代表肝火;出現在右手關部,代表脾火;出現在兩手的尺部,代表腎和命門的火氣。
5. 立方
黃連解毒湯,治實火躁亂。煩渴蓄熱內盛。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仁(各二錢)
水煎服。加大黃。名梔子金花丸。
滋陰抑火湯,治陰虛火動。火起於湧泉穴此補坎水降離火。
當歸,川芎,知母,白芍(各一錢二分),生地,黃連,人參,熟地(各一錢),龜板(二錢),丹皮,杜仲(各八分)
棗二枚。煎服。
葆膈散,治一切鬱火。
連翹,黃芩,山梔,薄荷(各一錢二分),大黃(三錢),甘草(五分),芒硝(二錢)
加姜三片煎服。如咽喉痛。加桔梗。荊芥。酒毒加黃連。乾葛。淡竹葉。咳而嘔。加半夏。衄血。加當歸。赤芍。生地。小便淋瀝。加滑石。茯苓。風眩加防風。川芎。石膏。斑疹。加乾葛。荊芥。赤芍。防風。天花粉。咳嗽。加桑皮。杏仁。桔梗。款冬花。譫語發狂。加黃連。目生翳瘴流淚。加菊花。木賊。生地。
益元散,治火不流通。(方見傷寒門)
碧雪,治積熱不行。口舌生瘡。心煩喉閉。並痰火神效。
芒硝,石膏,青黛,寒水石,馬牙硝(各二兩研細末),甘草(六兩),牛黃(三錢)
上將甘草煎濃湯去渣。入諸藥末。再以柳木條不住手攪令硝溶。入青黛和勻。傾砂盆內候冷。結成霜。研為末。每用少許。含化津嚥下。
清咽丸,治肺火作嗽。咽喉痛甚。
薄荷葉(五兩),犀角(一兩五錢),川芎(八錢),防風(一兩),桔梗(二兩),真柿霜(一兩五錢)
上研細末。蜜為丸。如龍眼核大。噙化。
三黃丸,治三焦積熱。咽喉煩躁。小便赤澀。大便秘結。
黃連(二兩),黃芩,大黃(各四兩酒浸蒸曬)
共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玄明粉,治邪熱所幹。胸中氣滯。一切痰火。咳嗽等症。
朴硝二十斤。入鍋化開炒極燥。貯陽城罐內。上以園瓦蓋之。鹽泥封固。入火煆至裡外通紅為度。乘熱傾入水研化。用竹籃上以布綿紙二層將水瀝下清汁。露一宿明早去水。其下凝結白如冰者。復照前法。滾湯化開。又露約數次。待其味淡即成粉矣。曬收瓷罐內。每一斤加甘草生熟各一兩為末。和勻每服一二錢不拘時服。
清火神秘湯,治四肢發燒。鬱火不散。心煩內熱。口苦咽乾。
丹皮,地骨皮,柴胡,沙參(各一錢二分),人參(一錢),玄參,天花粉,生地,當歸(各二錢),白芍,甘草,知母(各六分)
燈心三十莖。食前服。
祛火利痰丸,治一切痰火。久嗽不住。
大黃(錦紋者一斤切片好酒浸二日上下柳葉蒸黑色曬乾為末),巴戟天(四兩水泡去骨),蘿蔔子(炒),真蘇子(炒),麥芽(炒),枳實(炒各二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清茶下。
凡大怒動火起於肝經。醉飽動火起於脾經。悲哀動火起於肺經。房勞動火起於腎經。思慮動火起於心經。見牙痛齦宣。腮頰頤腫。此胃火動也。見月黃口苦。坐臥不安。此膽火動也。見舌苔喉痛。便秘不通。此大腸火動也。見頭眩體倦。手足心熱。此三焦火動也。
瀉各經之火藥。
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芍藥瀉脾火。柴胡人中白瀉肝火。知母黃柏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青黛瀉五臟之鬱火。玄參石膏瀉胃經之遊火。龍膽草瀉肝膽之火。童便降諸經之火。山梔仁能去一身曲折之火。滑石能降三焦妄火。大黃瀉大腸火。玄明粉能潤十二經之燥火。此皆苦寒之劑。能瀉有餘之火也。
白話文:
立方
**黃連解毒湯:**治療實火引起的躁動不安,口渴,體內積熱過盛。 藥材: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各八克) 用法:用水煎服。如果加入大黃,就稱為梔子金花丸。
**滋陰抑火湯:**治療陰虛導致的火氣上炎,火氣從湧泉穴上升。此方用來滋補腎水,降低心火。 藥材:當歸、川芎、知母、白芍(各四點八克),生地、黃連、人參、熟地(各四克),龜板(八克),丹皮、杜仲(各三點二克) 用法:加入紅棗兩枚,用水煎服。
**葆膈散:**治療各種鬱結的火氣。 藥材:連翹、黃芩、山梔子、薄荷(各四點八克),大黃(十二克),甘草(二克),芒硝(八克) 用法: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服。如果咽喉疼痛,加入桔梗、荊芥;如果因酒引起的毒熱,加入黃連、葛根、淡竹葉;如果咳嗽且想吐,加入半夏;如果流鼻血,加入當歸、赤芍、生地;如果小便不順暢,加入滑石、茯苓;如果頭暈,加入防風、川芎、石膏;如果出現皮疹,加入葛根、荊芥、赤芍、防風、天花粉;如果咳嗽,加入桑白皮、杏仁、桔梗、款冬花;如果胡言亂語、發狂,加入黃連;如果眼睛出現翳障、流淚,加入菊花、木賊、生地。
**益元散:**治療火氣不流通。(藥方在傷寒門)
**碧雪:**治療積熱不散,導致口舌生瘡、心煩、咽喉腫痛,對於痰火症狀有奇效。 藥材:芒硝、石膏、青黛、寒水石、馬牙硝(各八十克,研成細末),甘草(二百四十克),牛黃(十二克) 用法:先用甘草煎煮濃湯,去除藥渣,再加入其他藥末,用柳木條不停攪拌使硝溶解,加入青黛攪拌均勻,倒入砂盆中冷卻,結成霜後研成細末,每次取少量含在口中,慢慢吞下。
**清咽丸:**治療肺火引起的咳嗽,以及嚴重的咽喉疼痛。 藥材:薄荷葉(二百克),犀角(六十克),川芎(三十二克),防風(四十克),桔梗(八十克),柿霜(六十克) 用法:將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龍眼核,含在口中慢慢化開。
**三黃丸:**治療三焦積熱,咽喉煩躁,小便赤黃澀痛,大便秘結。 藥材:黃連(八十克),黃芩、大黃(各一百六十克,用酒浸泡後蒸過曬乾) 用法:將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玄明粉:**治療邪熱侵襲,胸中氣滯,以及各種痰火、咳嗽等症狀。 藥材:樸硝十公斤。 用法:將樸硝放入鍋中熔化,炒至極乾燥,放入陽城罐內,用圓瓦蓋住,用鹽泥封固。放入火中燒至內外通紅,趁熱倒入水中研磨溶解。用竹籃上鋪兩層布棉紙,將水瀝出,取清汁靜置一夜,第二天早上去除水,剩餘凝結如冰的白色物質。再按前法,用熱水溶解,靜置數次,待味道變淡即成粉末。曬乾後放入瓷罐中。每一斤玄明粉加入生、熟甘草末各四十克,攪拌均勻。每次服用四至八克,不限時間。
**清火神秘湯:**治療四肢發熱,鬱火難散,心煩內熱,口苦咽乾。 藥材:丹皮、地骨皮、柴胡、沙參(各四點八克),人參(四克),玄參、天花粉、生地、當歸(各八克),白芍、甘草、知母(各二點四克) 用法:加入燈心草三十根,飯前服用。
**祛火利痰丸:**治療各種痰火,久咳不止。 藥材:大黃(五百克,選擇有錦紋的,切片用好酒浸泡兩天,用柳葉蒸至黑色,曬乾研末),巴戟天(二百克,用水泡過去除骨頭),萊菔子(炒)、紫蘇子(炒)、麥芽(炒)、枳實(炒)(各八十克) 用法:將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清茶送服。
凡是因大怒而動火,是肝經的火;因醉飽而動火,是脾經的火;因悲哀而動火,是肺經的火;因房事勞累而動火,是腎經的火;因思慮過多而動火,是心經的火。如果牙痛、牙齦腫脹、腮頰腫大,這是胃火引起的。如果出現月經不調、口苦、坐臥不安,這是膽火引起的。如果舌苔黃膩、咽喉疼痛、便秘不通,這是大腸火引起的。如果頭暈體倦、手足心熱,這是三焦火引起的。
以下是瀉各經之火的藥物:
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芍藥瀉脾火,柴胡、人中白瀉肝火,知母、黃柏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青黛瀉五臟的鬱火,玄參、石膏瀉胃經的遊火,龍膽草瀉肝膽之火,童子小便能降各經之火,山梔子能去除全身彎曲的火氣,滑石能降三焦的妄火,大黃瀉大腸火,玄明粉能滋潤十二經的燥火。這些都是苦寒之藥,能瀉有餘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