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痢疾門
凡瀉在脾。而痢在腎。故先瀉而後痢者,則曰脾傳腎,為賊邪,其病難愈。先痢而瀉者,則曰腎傳脾,為微邪,其病易愈。此前人之說也。以愚論之,瀉為在脾不暇言矣。而後謂痢為在腎,不能無議焉。瀉固多由於飲食,而痢獨非飲食之所傷乎。飲食停積,因濕熱而化,遂為稠濁膠固於腸胃之中。
欲下不下,是以有裡急後重之苦,明是脾經之病矣。而顧以痢屬於腎者,何所謂歟。吾未聞飲食之人,不由於脾,而反由於腎也。大概謂之腎病矣。然治痢之藥,悉用蒼朮、厚朴、黃連、木香、白朮、陳皮之類,並未有用杜仲、黃柏、牛膝、地黃補腎等藥。治腎之疾,而乃用脾家之劑,必其非腎病故也。
要之,先痢後瀉而易愈者,以其積滯已盡,而脾尚虛也。豈腎傳脾之謂耶。先瀉後痢而難愈者,以脾土已壞,而積滯方壅也。豈脾傳腎之謂耶。腎能藏精,不能藏飲食。若以痢屬於腎,則飲食皆藏於腎矣,豈理也哉。大約治痢之法,與大人無異。但下痢純血者,在大人則為難治。
在小兒則為食積,而無所妨。而治小兒之痢,又宜多以消積為主,其詳具大人痢疾門,不復細贅耳。
白話文:
一般來說,腹瀉是脾臟的問題,而痢疾則是腎臟的問題。所以,先腹瀉後痢疾,就說是脾臟的問題傳到腎臟,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很難治好;先痢疾後腹瀉,就說是腎臟的問題傳到脾臟,情況比較輕微,比較容易治好。這是以前的人的說法。
依我來看,腹瀉是脾臟的問題,這沒什麼好說的。但說痢疾是腎臟的問題,我不太認同。腹瀉多半是飲食引起的,難道痢疾就不是飲食造成的嗎?飲食積在體內,因為濕熱而變成黏稠的物質,堵塞在腸胃中,想排又排不出來,所以會有裡急後重的痛苦,這明明是脾經的病啊!怎麼能說痢疾是腎臟的問題呢?我從沒聽說過,飲食的問題不是脾臟引起的,而是腎臟引起的。
大概說痢疾是腎臟的病,但治療痢疾的藥,都是用蒼朮、厚朴、黃連、木香、白朮、陳皮這些藥,並沒有用到杜仲、黃柏、牛膝、地黃這些補腎的藥。治療腎臟疾病的藥不用,反而用脾臟的藥,肯定是痢疾不是腎臟的問題。
總之,先痢疾後腹瀉比較容易好,是因為體內積滯已經排空,而脾臟只是比較虛弱,哪裡是腎臟的病傳到脾臟呢?先腹瀉後痢疾比較難好,是因為脾臟已經虛弱,體內積滯又還很多,哪裡是脾臟的病傳到腎臟呢?腎臟的功能是儲藏精氣,不是儲藏食物的。如果說痢疾是腎臟的病,那不就變成食物都儲藏在腎臟了嗎?這不合道理啊!
大致上治療痢疾的方法,跟大人差不多。只是大人拉純血的痢疾,比較難治,而小孩拉純血的痢疾,多半是飲食積滯引起的,沒有什麼大礙。治療小孩的痢疾,又應該多以消積為主。詳細的情況,可以參考大人痢疾病的說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