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六 (1)
卷之六 (1)
1. 丹毒門
丹毒,火症也。得於胎熱。其母受胎之後,不忌胡椒、薑蒜、煎熬炙爆、酒麵之類。或感風熱,或不節房事,皆能助火。火邪內攻,胎受其毒,而傳氣於兒。故小兒出胎之後,多有是症。近則五六日,或十日,或半月;遠則彌月之後,或兩三月。其症形不同:或頦下如櫻桃突出,色赤而光,謂之赤瘤;或遍身紅點如灑珠,謂之丹疹;或遍身紅腫,熱氣如蒸,謂之火丹;或小腹、䏝公、上陰囊等處,忽然紅腫如霞,流行不定,謂之赤遊丹。病名非一,總為丹毒。
丹毒入腹,腹脹不飲乳者死。必於未入腹之時,急服退毒涼劑,外用小刀輕輕刺出惡血,猶有可生。其入腹者,無如一瀉;間有瀉而得生者,乃千百中之一也。諸丹毒,惟赤遊丹為至危。
善保嬰者,若見小兒多啼、多哭、多乳,則遍視其身上。一有紅色,即急治之。苟看視不周,丹毒在身,而母猶未覺,及至覺時,已入腹矣,救之奚及!丹毒惟絲瘤不治,因久服熱藥,迫熱在胎,非藥所能解也。
白話文:
丹毒是一種發炎性的熱症,通常是因為胎熱所引起的。母親懷孕期間,如果沒有忌口,吃了胡椒、薑、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或是煎炸燒烤、飲酒等,或是感冒風熱,或是性生活不節制,這些都會助長體內的火氣。火邪內攻,胎兒受到毒素影響,就會將這股熱氣傳給孩子。所以,有些嬰兒出生後,就會出現這種病症。發病時間有早有晚,近的可能五六天,或十天、半個月,遠的可能滿月後,甚至兩三個月才出現。
這種病的症狀表現各不相同,有的在下巴處像櫻桃一樣突出,顏色紅而發亮,稱為赤瘤;有的全身出現像灑了珠子一樣的紅點,稱為丹疹;有的全身紅腫,發熱像蒸籠一樣,稱為火丹;有的在小腹、陰囊等部位,突然紅腫像晚霞一樣,而且會到處遊走不定,稱為赤遊丹。病名雖然不同,但都屬於丹毒。
丹毒如果進入腹部,就會導致腹脹、不喝奶,這樣就很危險了。所以,必須在丹毒尚未進入腹部時,趕緊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並用小刀輕輕刺破患處,放出惡血,這樣可能還有救。
如果丹毒已經進入腹部,只能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但能活下來的機率非常低,大概只有千分之一。各種丹毒中,以赤遊丹最為危險。善於照顧嬰兒的人,如果發現小孩一直哭鬧,奶喝得多,就要仔細檢查全身,如果身上出現紅色,就要趕緊治療。如果沒有仔細觀察,丹毒已經在身上,母親卻還不知道,等到發現時,丹毒可能已經入腹,那就來不及救了。
丹毒之中,只有絲瘤無法治療,因為這是因為懷孕期間長期服用熱藥,導致熱毒深藏在胎兒體內,不是藥物可以解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