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二 (2)
卷之二 (2)
1. 傷寒門
六脈沉弱無力。身倦手足厥冷。口噤不語。非若傷寒之邪。循經漸深也。然真正傷寒。與感冒傷寒。及似傷寒。而非傷寒者。何以辨之。蓋寒者。冬月嚴凝。肅殺之氣也。自霜降以後。春分以前。皆屬冬。此時感冒而即發者。乃為真正傷寒也。若冬傷於寒不即病。至春分後而發者。
名曰溫病。其症發熱咳嗽。身痛口渴不惡寒。其脈弦數不緊。右手反盛於左手。蓋怫然在內故也。冬傷於寒春亦不病。到夏至後而發者。名曰熱病其脈洪數。其症熱渴。比春更甚。溫熱二症俱不惡寒而渴。不惡寒則病非外來。渴則熱自內達於表間。有惡寒者。乃冒非時暴寒。
非若冬月之甚也。其有不因冬傷於寒。而春自傷於風。夏自傷於暑者。則自有傷風傷暑之別。而又不可以溫熱並論矣。或有感於天行時氣。而病相同者。謂之溫疫。其症頭疼身痛。發寒發熱。一家一方長幼傳染者是也。或足膝等處忽然紅腫。或軟弱發熱頭疼。謂之腳氣傷寒。
或心腹飽悶。嘔逆頭疼。發熱惡寒。右手關脈緊盛。左手三奇和平。而身不痛者。是傷食也若頭痛而身亦痛左右手俱緊盛。謂之夾食傷寒。左手脈來緊盛。右手洪滑。或寸脈沉伏。身熱惡寒。隱隱頭痛。喘咳煩悶。胸脅體痛。是夾痰傷寒。頭痛發熱惡寒。但右手脈來空虛。左手脈來緊盛。
是勞力傷寒。左手脈來緊澀。右手脈沉芤。心胸脅下小腹有痛處。汗至脛而回。是蓄血傷寒。太陽症則如狂。陽明症則善忘。少陽症則寒熱似瘧。此皆類傷寒。而非傷寒也。其餘傷寒中雜症頗多。不能枚舉。皆諸病門中所有者。但雜症一兼傷寒。即所謂傷寒雜症。醫者以意求之。
則不言而自喻矣。
白話文:
六脈都呈現沉弱無力的狀態,身體疲倦、手腳冰冷,嘴巴緊閉說不出話,這並不像一般傷寒的邪氣,是沿著經絡逐漸深入的樣子。然而,真正的傷寒、感冒引起的傷寒、以及看起來像傷寒卻不是傷寒的,要如何區分呢?
所謂的寒,是指冬天寒冷凝結、肅殺的氣候。從霜降之後到春分之前,都屬於冬天。這段時間如果感冒,而且馬上發病,這才是真正的傷寒。如果在冬天受寒,卻沒有馬上發病,到了春分之後才發病,就叫做溫病。它的症狀是發燒、咳嗽、身體疼痛、口渴且不畏寒,脈象呈現弦數不緊的狀態,而且右手的脈象比左手更強盛,這是因為熱邪鬱積在體內的緣故。如果在冬天受寒,春天也沒有發病,到了夏至之後才發病,就叫做熱病,脈象呈現洪數,症狀是發熱口渴,比春天的溫病更加嚴重。溫病和熱病這兩種病都不會畏寒,而且會口渴。不畏寒就表示疾病不是從體外來的,口渴表示熱邪是從體內散發到體表的。如果會畏寒,那是因為感受了非時的暴寒,並不是像冬天的寒冷那樣嚴重。
如果不是因為冬天受寒,而是春天感受風邪、夏天感受暑邪而生病,就會有傷風、傷暑的區別,就不能和溫病、熱病相提並論。或者有些人是感染了流行的時疫,而生了相同的疾病,這就叫做溫疫。它的症狀是頭痛、身體疼痛、發冷發熱,而且一家人會互相傳染,不論長幼都可能生病。或者足部、膝蓋等處突然紅腫,或軟弱無力、發熱頭痛,這就叫做腳氣傷寒。
或者胸腹飽脹悶悶不樂,想吐、頭痛、發熱畏寒,右手的關脈呈現緊盛的狀態,左手的三奇脈平穩,而且身體沒有疼痛的感覺,這是因為吃太多東西而傷食了。如果頭痛而且身體也疼痛,左右手的脈象都呈現緊盛的狀態,就叫做夾食傷寒。左手脈象呈現緊盛,右手脈象洪滑,或是寸脈沉伏,身體發熱畏寒,隱隱作痛,喘咳煩悶,胸脅疼痛,這是因為夾帶痰濕的傷寒。頭痛、發熱、畏寒,但右手脈象呈現空虛,左手脈象呈現緊盛,這是因為勞累而引起的傷寒。左手脈象呈現緊澀,右手脈象沉芤,心胸、脅下、小腹有疼痛的地方,汗水只到小腿就停止,這是因為體內有淤血的傷寒。
太陽病的症狀會出現狂躁的樣子,陽明病的症狀是容易健忘,少陽病的症狀是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這些都只是類似傷寒,但並不是真正的傷寒。其他傷寒中夾雜的病症還有很多,無法一一列舉,都是在其他疾病門類中會出現的。但如果雜病同時夾雜了傷寒,就叫做傷寒雜症,醫生要根據病人的情況來判斷,自然就能明白。
2. 立方
神仙粥,治身熱作飽。不思飲食。頭疼。冒雨受寒。一時無覓醫處。此法取汗。
用帶皮老薑。三兩搗爛。將熱酒泡飲。出汗。輕者即愈。重者可解一時之急。
麻黃湯,太陽症。頭頂痛腰脊強。發熱無汗。宜此湯主治而汗之。
麻黃(一兩五錢),桂枝(一兩),甘草(五錢),杏仁(五十枚)
作一劑。每服用五錢。水煎溫服汗出為度。無汗再服。春分後忌之。用此藥發汗不出。脈弱者無陽。及不至足者。為難治。身熱不退。脈愈燥者。難治。
葛根湯,陽明症。目痛鼻乾不得眠。身熱無汗者。以此湯治之。
葛根(三錢),芍藥(錢半),桂枝(一錢),姜三棗二。加黃芩。名葛根解肌湯,白虎湯,治渴而有汗不解者。
知母(二錢),石膏(五錢),甘草(六錢),粳米(小半合)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無汗大忌。
小柴胡湯,少陽症。胸肋痛而耳聾。往來寒熱。病在半表半裡。此湯為主治。
柴胡(二兩),半夏(八錢),黃芩,甘草,人參(各七錢半)作五服。每服加姜三棗二。但人參一味。亦宜斟酌。若邪氣未退。不可輕用。
大柴胡湯,治身熱譫語。不大便。惡寒。
柴胡(二兩),黃芩(七錢半),芍藥(三錢),半夏(六錢),枳實(五錢),大黃(五錢),作三服加薑棗。
桂枝大黃湯,太陰症。肚腹硬滿。燥渴咽乾。或腹痛。
大便實者為裡熱。以此湯主之。
桂枝,大黃,甘草,枳實,厚朴,人參,芍藥,檳榔,甚者加芒硝
附子理中湯,腹滿自利。不渴者。屬裡寒。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附子
四逆湯,治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者。
乾薑(五錢),附子(二錢半),甘草(一兩)水煎燉冷服。
大承氣湯,少陰症。口燥咽乾。譫語。五六日不大便手足心並腋下。濈濈痞滿。燥實俱全者。用此湯主之。
大黃,厚朴,枳實,芒硝(各二錢半)
小承氣湯,治傷寒傳裡。有痞滿。實而無燥堅者以此湯主之。
大黃(五錢),厚朴,枳實(各二錢)
調胃承氣湯,無痞滿。而有燥實堅者。
大黃(四錢),芒硝(三錢),甘草(二錢),枳實(二錢),厚朴(二錢)
若初起手指甲青。兼之腹痛。嘔吐身如彼杖。脈細沉無力。謂之陰毒。急用四逆湯溫之外灸關元。氣海。復其陽氣。不效即死。
麻附細辛湯,本經身發熱。四肢冷。指甲青。腹痛脈雖沉。亦有可汗者。此湯主治。
麻黃(二錢),附子(三錢),細辛(一錢五分),甘草(五分),人參(二錢),黃連(一錢),芍藥(一錢五分),以其無頭疼故名少陰似太陽。假若身不發熱。豈敢輕汗之。
桂附湯,厥陰症煩滿囊拳譫語而渴者當下之三承氣湯選用。口吐涎沫小腹痛。不渴者。當此湯主之。
白話文:
[立方]
**神仙粥:**治療身體發熱、感覺飽脹、不想吃東西、頭痛,或是冒雨受寒,一時之間找不到醫生時,可以用這個方法來發汗。
用帶皮的老薑三兩,搗爛後用熱酒沖泡飲用,喝到出汗。情況輕微的就會好,嚴重的也能暫時緩解。
**麻黃湯:**治療太陽病,症狀是頭頂痛、腰背僵硬、發熱但不出汗。適合用這個湯來治療並發汗。
組成:麻黃(一兩五錢)、桂枝(一兩)、甘草(五錢)、杏仁(五十枚)。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做成一劑,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溫服,喝到出汗為止。如果不出汗可以再服。春分之後要避免使用。用這個藥發汗卻發不出汗,而且脈搏虛弱的人,表示陽氣不足,以及氣血無法到達腳底的人,都屬於難治的情況。如果身體發熱不退,脈搏越來越急促,也是難治的。
**葛根湯:**治療陽明病,症狀是眼睛痛、鼻孔乾燥、睡不著、身體發熱不出汗。適合用這個湯來治療。
組成:葛根(三錢)、芍藥(一錢半)、桂枝(一錢)、生薑三片、大棗兩枚。加入黃芩,就叫做葛根解肌湯。
**白虎湯:**治療口渴且出汗但病情未解的情況。
組成:知母(二錢)、石膏(五錢)、甘草(六錢)、粳米(小半合)。加入人參就叫做人參白虎湯。如果不出汗,絕對不能使用。
**小柴胡湯:**治療少陽病,症狀是胸肋疼痛、耳鳴、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病在半表半裡。適合用這個湯來治療。
組成:柴胡(二兩)、半夏(八錢)、黃芩、甘草、人參(各七錢半)。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做成五服。每服加入生薑三片、大棗兩枚。但人參這一味藥也要斟酌使用,如果邪氣還沒退去,不可輕易使用。
**大柴胡湯:**治療身體發熱、說胡話、不大便、怕冷。
組成:柴胡(二兩)、黃芩(七錢半)、芍藥(三錢)、半夏(六錢)、枳實(五錢)、大黃(五錢)。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做成三服,加入生薑、大棗。
**桂枝大黃湯:**治療太陰病,症狀是肚子脹滿發硬、口渴咽乾,或腹痛。大便乾燥的人,表示體內有熱,適合用這個湯來治療。
組成:桂枝、大黃、甘草、枳實、厚朴、人參、芍藥、檳榔,嚴重者加入芒硝。
**附子理中湯:**治療腹脹、腹瀉、不口渴的狀況,屬於體內有寒。
組成:人參、白朮、乾薑、甘草、附子。
**四逆湯:**治療四肢冰冷、脈搏微弱快要消失的情況。
組成:乾薑(五錢)、附子(二錢半)、甘草(一兩)。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放涼服用。
**大承氣湯:**治療少陰病,症狀是口乾咽燥、說胡話、五六天不大便,手心、腳心、腋下潮濕,腹部脹滿,乾燥堅硬等症狀全部出現時,適合用這個湯來治療。
組成:大黃、厚朴、枳實、芒硝(各二錢半)。
**小承氣湯:**治療傷寒邪氣傳到體內,出現腹脹滿的狀況,但腹中不乾燥堅硬時,適合用這個湯來治療。
組成:大黃(五錢)、厚朴、枳實(各二錢)。
**調胃承氣湯:**治療沒有腹脹滿,但有腹部乾燥堅硬的情況。
組成:大黃(四錢)、芒硝(三錢)、甘草(二錢)、枳實(二錢)、厚朴(二錢)。
如果剛開始就出現手指甲發青,同時腹痛、嘔吐、身體僵硬像木棍一樣,脈搏細弱無力,這叫做陰毒。要趕快用四逆湯溫補,同時用艾灸灸關元、氣海穴來恢復陽氣。如果沒有效果,就會死亡。
**麻附細辛湯:**治療身體發熱、四肢冰冷、指甲發青、腹痛,脈搏雖然沉,但也有發汗的可能。適合用這個湯來治療。這個方子的命名是因為它沒有頭痛的症狀,看起來像是少陰病,但又有點像太陽病。如果身體不發熱,就不能輕易發汗。
組成:麻黃(二錢)、附子(三錢)、細辛(一錢五分)、甘草(五分)、人參(二錢)、黃連(一錢)、芍藥(一錢五分)。
**桂附湯:**治療厥陰病,症狀是煩躁、腹脹滿、肢體捲曲、說胡話並且口渴。這時應使用三承氣湯來瀉下。如果出現口吐白沫、小腹疼痛、不口渴的狀況,適合用這個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