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婦人科

乾道成男。而坤道成女。故男為陽。而女為陰也。氣屬乎陽。而血屬為陰。故男多氣。而女多血也。陽輕清而陰重濁。故氣無形。而血有形也。氣惟無形。故充滿於中而不露。血惟有形。故流溢於外而可見也。然是血也。以其初而言之。即先天真一之水。女子十四天癸至。則源泉之通。

自此而始。其往來有信如潮汐之不愆其期。然後血脈調和。而病無由生。一失其期。便能作疾。而生育之機。亦因以窒矣。故治女病者。以調經為先。而善調經者。以順氣為主。氣順則經自調。經調則血常足。是以月事既正。新血一生。一交媾之間。而胚胎即結。血少精多。

則精裹血而成男。血多精少。則血裹精而成女。欲得子者。於月事初止之後。三日之內。新血始生。而氣猶清。交感而成胎者必男也。三日之外。新血漸多。而氣已濁。交感而成胎者。必女也。其有交感於三日之外。而亦生男者。必其平素血氣不盛。而其來不濁故也。其有交感於三日之內。

而亦生女者。必其平素血氣太盛。而其來不清故也。其有血氣未嘗不足。而月事又調。宜乎成胎也。而久不生育者。何也。是必男子精氣不稠。或精寒不相交結故也。而非女子之病也。其有男子精氣素充。而又無子者。是必女子子宮之寒。不能攝精故也。而非男子之病也。然何以知子宮之寒哉。

蓋女子尺脈常盛。若沉細而遲。如無所動。則子宮之寒可知矣。其有子宮不寒。而亦無子者。必其血不足。或痰有餘故也。然果何以知其血之不足。痰之有餘哉。亦視其形之肥瘦而已。蓋瘦人多血虛。血虛則不能凝精。肥人多濕痰。濕痰流注於下焦。則痰與血混淆。而化氣不清。

故亦不能凝精也。其有瘦人肥人。而亦未嘗無子者。又何也。蓋瘦人多血虛。道其常也。若月事既調。而無熱症。則血常滋潤而不枯。是以能生育也。肥人多濕痰。亦道其常也。然或肌肉不甚浮。而色不甚白。飲食無厚味。則濕痰亦少。而血氣常清。是以亦能生育也。由是觀之。

則女子之血實。所以宰生生化化之機也。方其未成胎也。則此血周流而不息。應期而至。及其既成胎也。則此血榮養於內以護其胎。今婦人初有孕。即頭眩噁心。或發嘔吐多厭飲食。而常思酸者。乃足厥陰肝經養胎也。肝主風。故頭眩。肝有餘。則噁心嘔吐。肝勝脾。故多厭飲食。

肝喜酸。故常思酸也。過此則諸經輪次養胎。其七八月之間。兩足浮腫者。足太陰脾經養胎也。脾注四肢。故兩足浮腫也。兩手不浮腫而獨見於兩足者何也。蓋脾本足之陰經。況此時胎氣已墜下。故不能不見於兩足也。每一月。則一經養之。十個月。則十經養之。十月滿足而後產焉。

其餘二經則又養於既產之後。而化血化乳汁矣。是乳汁亦血也面其色白者。何也。蓋胸前部倍屬太陰肺經。乃西方庚辛金也。金色本白。血從陰分而來。故變赤而為白也。凡血去多。則令人虛。今乳汁既為血。亦不宜去多也。然其來也。恆有餘其出也。無盡止足。以飲小兒。

白話文:

男子是陽氣的表現,女子是陰氣的表現。所以,男子屬陽,女子屬陰。氣屬於陽,血屬於陰。因此,男子氣較多,女子血較多。陽氣輕而清,陰血重而濁。所以,氣無形,而血有形。氣因為無形,充滿體內而不顯露;血因為有形,流溢於外而可見。

而這血,從最初來說,是先天純一的水。女子到了十四歲,天癸(指女性的生理機能)到來,這時身體的源泉開始暢通。從此開始,血的來潮像潮汐一樣有規律,然後血脈調和,就不會生病。一旦失去規律,就會生病,生育的能力也會因此受到阻礙。所以,治療女子的疾病,以調理月經為先。而善於調理月經的人,以順氣為主。氣順暢了,月經自然就調和;月經調和了,血液自然充足。因此,月經正常,新血產生,一旦交合,就會形成胚胎。如果血少精多,精就會包裹住血而形成男孩;如果血多精少,血就會包裹住精而形成女孩。

想要生男孩的人,在月經剛結束後的三天內,新血剛產生,氣還很清,這時交合而形成的胚胎必定是男孩。三天之後,新血逐漸增多,氣已經混濁,這時交合而形成的胚胎必定是女孩。有些人在三天之後交合也生了男孩,必定是因為她們平時血氣不盛,所以來潮時不會太混濁;有些人在三天之內交合也生了女孩,必定是因為她們平時血氣太盛,所以來潮時不會太清澈。有些人血氣從不不足,月經也很調和,應該可以懷孕,但很久都不能生育,這是為什麼呢?必定是男子的精氣不濃稠,或是精液寒冷而不易結合,而不是女子的問題。有些人男子精氣充足,也沒有孩子,必定是女子的子宮寒冷,不能攝取精液,這也不是男子的問題。

那麼,如何知道子宮寒冷呢?女子尺脈(手腕部的脈搏)通常比較強盛,如果尺脈沉細而遲緩,好像沒有跳動,就可以知道子宮寒冷了。有些人子宮不寒冷,也沒有孩子,必定是她們血不足,或是體內痰太多。那麼,要如何知道血不足,痰太多呢?只要看她的體型是胖是瘦就可以了。瘦的人大多血虛,血虛就不能凝聚精液;胖的人大多濕痰,濕痰流到下焦(指腹部下方),就會使痰和血混在一起,使氣無法清澈,所以也不能凝聚精液。

有些人又瘦又胖,也一樣有孩子,又是為什麼呢?瘦的人大多血虛,這是常理;如果月經正常,而且沒有熱症,那麼血液通常是滋潤而不枯竭的,所以能生育。胖的人大多濕痰,這也是常理;但是如果肌肉不太鬆軟,臉色不太白,飲食不濃重,濕痰就少,血氣也通常比較清澈,所以也能生育。由此看來,女子的血液充足,是掌握生育的關鍵。

在沒有懷孕時,這些血液在身體裡不斷循環,按時來潮;懷孕之後,這些血液會在體內滋養胎兒,保護胎兒。現在婦女剛懷孕時,會頭暈、噁心,或是想嘔吐、不愛吃東西,卻常想吃酸的,這是因為足厥陰肝經在養胎。肝主管風,所以會頭暈;肝氣過剩,所以會噁心、嘔吐;肝氣旺盛克制脾,所以不愛吃東西;肝喜歡酸味,所以常想吃酸的。

過了這段時間,其他經脈也會輪流養胎。到了七八個月的時候,腳會浮腫,這是足太陰脾經在養胎。脾主管四肢,所以腳會浮腫。為什麼手不浮腫而只有腳浮腫呢?因為脾本身是足部的陰經,而且這時胎氣已經下墜,所以浮腫必然表現在腳上。每個月都有一條經脈養胎,十個月,就有十條經脈養胎,十個月滿了,胎兒就出生了。剩下的兩條經脈,在生產後會化成血液和乳汁。

乳汁也是血,只是顏色是白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胸部屬於太陰肺經,肺屬西方金,金的顏色本來就是白的。血從陰分而來,所以會從紅色變成白色。凡是失血過多都會讓人虛弱。現在乳汁既然是血,也不應該流失過多。但乳汁通常是源源不斷的,而且可以無限量地供應嬰兒飲用,母親也不會感到虛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身體裡的血,都是從飲食中來的。飲食進入胃裡,精氣四溢,向上輸送到肺,從肺的部位出來,就變成乳汁。婦女在生產之後,飲食量會比平時多一倍,生產後又屬於足陽明胃經養育。乳房旁邊屬於陽明經,所以乳汁大多從這裡來。胃能消化飲食,飲食能產生血液,飲食充足,血液也就充足。血液充足,化成乳汁也就源源不絕,怎麼會讓人虛弱呢?

甜味屬於胃,所以乳汁也是甜的;白色屬於肺,所以乳汁也是白的。由此可知,生產之後,主要是肺和胃這兩條經脈在養育。嬰兒二三歲時,母親再次懷孕,嬰兒喝了母親的乳汁,就會黃瘦、拉肚子,因為乳汁味道變酸,正是足厥陰肝經養胎的時候。肝能克制脾,所以嬰兒喝了就會拉肚子。這個時候,肺經失令,胃土失去權力,因此滋養血液的來源沒有了依靠,嬰兒怎麼會不生病呢?

這裡只是討論了懷孕前和生產後的事情,而且探討了血的根本作用,以及十二經脈的功勞。至於懷孕前和生產後的其他症狀,都各有詳細的論述,在此就不一一細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