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一 (12)
卷之一 (12)
1. 靈蘭秘典篇
(藏象論附臟腑圖形並各經補瀉。溫涼引經)
帝曰。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入。其臭臊。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聲為呼。其變動為握。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其病在五臟。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谷黍。其應四時上為榮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其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酸勝苦。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谷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其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西方白色入通肺。開竅於鼻。
藏精於肺。故病於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谷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其聲為笑。在變動為咳。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溪。
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谷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其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
帝曰願聞十二臟相使貴賤何如。岐伯對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凡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而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心形如未敷蓮花重十二兩。中看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附脊第五椎。
補,棗仁,麥門冬,遠志,山藥,當歸,天竺黃
瀉,貝母,玄胡索,黃連,木香
溫,藿香,石菖蒲
涼,竹葉,牛黃,硃砂,連翹,犀角
引經,獨活,細辛
用重四斤四兩。左三右四。凡七葉。附脊第九椎。
補,木瓜,阿膠,薏苡仁,棗仁
瀉,青皮,芍藥,柴胡,青黛
溫,木香,肉桂,吳茱萸
白話文:
靈蘭秘典篇
(臟象理論附帶臟腑圖形,以及各經脈的補瀉方法。還有溫性、涼性的藥物和引經藥。)
黃帝問:五臟與四時相應,各有其承受嗎?岐伯回答說:東方屬於青色,與肝相通,開竅於眼睛,肝臟儲藏精氣。肝臟的病變會導致驚恐,味道是酸的,屬性是草木,對應的動物是雞,對應的穀物是麥,在四時中對應的是歲星,所以春季的氣息在頭部。它的聲音是角,對應的數字是八,氣味是臊臭,由此可知疾病在筋。它的發聲是呼,身體的變動是握拳,在情志上表現為發怒。發怒會傷害肝臟,悲傷可以克服憤怒。風邪會傷害筋,乾燥可以克服風邪。酸味會傷害筋,辛味可以克服酸味。
南方屬於赤色,與心相通,開竅於耳朵,心臟儲藏精氣。心臟的病變會在五臟表現,味道是苦的,屬性是火,對應的動物是羊,對應的穀物是黍,在四時中對應的是榮惑星,所以知道疾病在脈絡。它的聲音是徵,對應的數字是七,氣味是焦臭,它的發聲是笑,身體的變動是憂愁,在情志上表現為喜悅。喜悅會傷害心臟,恐懼可以克服喜悅。熱邪會傷害氣,寒邪可以克服熱邪。苦味會傷害氣,酸味可以克服苦味。
中央屬於黃色,與脾相通,開竅於口,脾臟儲藏精氣,所以疾病會表現在舌根。味道是甘甜的,屬性是土,對應的動物是牛,對應的穀物是稷,在四時中對應的是鎮星,所以知道疾病在肌肉。它的聲音是宮,對應的數字是五,氣味是香的,它的發聲是歌唱,身體的變動是噯氣,在情志上表現為思慮。思慮會傷害脾臟,憤怒可以克服思慮。濕邪會傷害肌肉,風邪可以克服濕邪。甘味會傷害肌肉,酸味可以克服甘味。
西方屬於白色,與肺相通,開竅於鼻,肺臟儲藏精氣,所以疾病會在背部表現。味道是辛辣的,屬性是金,對應的動物是馬,對應的穀物是稻,在四時中對應的是太白星,所以知道疾病在皮毛。它的聲音是商,對應的數字是九,氣味是腥的,它的發聲是哭泣,身體的變動是咳嗽,在情志上表現為憂愁。憂愁會傷害肺臟,喜悅可以克服憂愁。熱邪會傷害皮毛,寒邪可以克服熱邪。辛味會傷害皮毛,苦味可以克服辛味。
北方屬於黑色,與腎相通,開竅於二陰(大小便),腎臟儲藏精氣,所以疾病會在溪谷處(骨關節)。味道是鹹的,屬性是水,對應的動物是豬,對應的穀物是豆,在四時中對應的是辰星,所以知道疾病在骨骼。它的聲音是羽,對應的數字是六,氣味是腐臭的,它的發聲是呻吟,身體的變動是戰慄,在情志上表現為恐懼。恐懼會傷害腎臟,思慮可以克服恐懼。寒邪會傷害血,乾燥可以克服寒邪。鹹味會傷害血,甘味可以克服鹹味。
黃帝問:我想聽聽十二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和貴賤如何?岐伯回答說:心臟是君主之官,神明由此而出;肺臟是輔佐之官,負責調節氣機;肝臟是將軍之官,負責謀劃策略;膽是中正之官,負責決斷;膻中是臣使之官,負責產生喜樂;脾胃是倉廩之官,負責消化五味;大腸是傳導之官,負責排泄糟粕;小腸是受盛之官,負責化物;腎臟是作強之官,負責產生技巧;三焦是決瀆之官,負責疏通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負責儲藏津液,通過氣化才能排出。
這十二個臟腑,彼此不能失去協調。所以,君主英明,下屬就會安定。如果能這樣養生,就能長壽,終身不會有危險。如果以此治理天下,國家就會昌盛。如果君主昏庸,十二官就會危險,經脈道路閉塞而不通暢,身體就會受到很大傷害。如果這樣養生,就會招來災禍。治理天下的人,他的國家也會陷入危險。要警惕啊,要警惕啊!
(心臟形狀像未開放的蓮花,重十二兩,中間有七個孔,三個細毛,儲存精汁三合,附著於第五節脊椎。)
補心:用棗仁、麥門冬、遠志、山藥、當歸、天竺黃。
瀉心:用貝母、玄胡索、黃連、木香。
溫心:用藿香、石菖蒲。
涼心:用竹葉、牛黃、硃砂、連翹、犀角。
引經藥:用獨活、細辛。
(肝臟重四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總共七葉,附著於第九節脊椎。)
補肝:用木瓜、阿膠、薏苡仁、棗仁。
瀉肝:用青皮、芍藥、柴胡、青黛。
溫肝:用木香、肉桂、吳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