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臺玉案》~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脈云

宜於沉細忌浮大弦長。

白話文:

脈象宜沉、細,忌浮、大、弦、長。

2. 立方

千金飲,治寒氣客於臟腑。腹中絞痛。或作嘔吐。

廣木香(磨水),烏藥(各二錢),乾薑,肉桂(各一錢),白芍(炒),砂仁(炒),甘草,木通(各一錢五分),水煎不拘時服。

拂手湯,治濕流入胃經。腹中作痛。時疼時止。

大黃(酒蒸三錢),青皮(醋炒),石膏(煆),黃連(酒炒),甘草,白芍,厚朴(薑汁炒各二錢),水煎不拘時服。

稜術飲,治飲食凝積。結聚腸胃。並有寒邪。滿腹痛不可忍。

檳榔,三稜,蓬朮,草果(各一錢),山楂,白芍,麥芽,陳皮,砂仁,廣木香(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水煎熱服。

至寶飲,治瘀血凝結。肚腹絞痛。如剜割者。

桃仁,當歸,川芎,紅花(各一錢二分),烏藥,蘇木,青皮,大黃(酒蒸各二錢),酒水各一鍾煎服。

摩痛飲,治濕痰腹痛。

陳皮,半夏,甘草,白芍(各一錢),香附,蒼朮,厚朴,膽星,青皮,烏藥(各二錢),水煎熱服。

化蟲丸,治腹中有蟲。疼痛難忍。唇生白斑。嘔吐清水。

廣木香,檳榔,雷丸,山楂肉,蓬朮,烏梅肉,黑醜(炒熟各一兩),楝樹根,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燒酒加黑沙糖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五更時白滾湯送下。

神仙蒸臍法,治一切肚腹疼痛。母論虛實。氣血痰食等症。一蒸即愈。屢屢神驗。(方見噎膈門)

靈妙飲,治腹內作痛。而兼瀉。

白茯苓,蒼朮,豬苓,白豆仁(各一錢五分),澤瀉,厚朴,木通,沉香(各一錢),甘草肉桂(各七分),生薑五片。食前服。

秘方參附丸,治氣血虛極。寒邪凝結臟腑。終日腹疼。諸藥不效。

大附子(童便制),人參,白芍(酒炒各一兩),肉桂(炒七錢),當歸(二兩),甘草(八錢)真沉香(一兩五錢)

上為末。蜜丸每服二錢五分。空心白滾湯送下。

凡痛宜用芍藥甘草。乃腹痛要用之藥。蓋芍藥味酸。能於土中剋木。甘草味甘。甘先入脾。而能緩痛。曲直作酸。酸者甲也。稼穡作甘。甘者己也。甲己化土。此仲景之妙法也。故芍藥甘草。名曰戊己湯。統治諸腹痛。而血虛腹痛者。猶效為甚也。

白話文:

[立方]

千金飲: 治療寒氣侵入臟腑,導致腹部絞痛,或伴隨嘔吐。 藥材:廣木香(磨成粉,用開水沖服)、烏藥(各八克)、乾薑、肉桂(各四克)、炒過的白芍、炒過的砂仁、甘草、木通(各六克),用水煎煮,不拘時間服用。

拂手湯: 治療濕氣侵入胃經,導致腹部疼痛,時而疼痛時而緩解。 藥材:用酒蒸過的大黃(十二克)、用醋炒過的青皮、煅燒過的石膏、用酒炒過的黃連、甘草、白芍、用薑汁炒過的厚朴(各八克),用水煎煮,不拘時間服用。

稜術飲: 治療飲食積滯,阻塞在腸胃,同時有寒邪,導致腹部脹滿疼痛難忍。 藥材:檳榔、三稜、蓬朮、草果(各四克)、山楂、白芍、麥芽、陳皮、砂仁、廣木香(各六克)、甘草(二克),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至寶飲: 治療瘀血凝結,導致腹部絞痛,如同刀割。 藥材:桃仁、當歸、川芎、紅花(各四點八克)、烏藥、蘇木、青皮、用酒蒸過的大黃(各八克),用酒和水各一杯煎煮服用。

摩痛飲: 治療濕痰引起的腹痛。 藥材:陳皮、半夏、甘草、白芍(各四克)、香附、蒼朮、厚朴、膽南星、青皮、烏藥(各八克),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化蟲丸: 治療腹中有蛔蟲,疼痛難忍,嘴唇出現白斑,嘔吐清水。 藥材:廣木香、檳榔、雷丸、山楂肉、蓬朮、烏梅肉、炒熟的黑醜(各四十八克),楝樹根、甘草(各二十四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燒酒和黑砂糖調成丸狀,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八克,在清晨五更時用白開水送服。

神仙蒸臍法: 治療各種腹部疼痛,無論虛實、氣血、痰食等症狀,用此法蒸臍一次即可痊癒,屢次使用都非常有效。(藥方在噎膈門中記載)

靈妙飲: 治療腹內疼痛,並伴隨腹瀉。 藥材:白茯苓、蒼朮、豬苓、白豆蔻(各六克)、澤瀉、厚朴、木通、沉香(各四克)、甘草肉桂(各二點八克)、生薑五片。在吃飯前服用。

秘方參附丸: 治療氣血極度虛弱,寒邪凝結在臟腑,導致整天腹痛,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 藥材:用童便浸泡過的大附子、人參、用酒炒過的白芍(各四十八克)、炒過的肉桂(三十三點六克)、當歸(九十六克)、甘草(三十八點四克)、真沉香(七十二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蜂蜜調成丸狀,每次服用十克,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一般腹痛用藥原則: 凡是腹痛,都應該使用芍藥和甘草。這是治療腹痛的重要藥物。芍藥味道酸,可以在五行中剋制木;甘草味道甘甜,甘味先入脾,可以緩解疼痛。曲直屬酸,酸屬甲木;稼穡屬甘,甘屬己土。甲己化為土,這是張仲景的精妙用法。所以芍藥和甘草組成的藥方,稱為戊己湯,可以治療各種腹痛,尤其對血虛引起的腹痛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