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卷之四 (1)
卷之四 (1)
1. 腹痛門
腹位於人之中,而統於脾胃,水穀之府也。有寒客之,則阻不行;有熱內生,鬱而不散;有食積、死血、濕痰結滯,妨礙升降;有怒氣傷肝,木來剋土;有傷勞倦,血虛氣虛,則運化自遲,皆能作痛。又有蟲痛、暑痛、疝痛、積聚痛、絞腸痛、痢痛、腸癰痛,種種不一,皆宜辨之。
綿綿痛而無增洞,以熱手熨之稍止,脈細沉而遲,小便清白自利者,寒也。時痛時止,痛處亦熱手不可近,日乾舌燥,小便赤澀,大便閉,或肛門如燒者,火也。胸膈飽悶,以手重按愈痛,欲大便利後,則痛減者,食也。痛有常處,遇夜益甚,腹膨小便不利,脈澀者,死血也。阻滯氣道,小便不利,
其脈滑者,痰也。痛連兩脅,或攻注腰背,其脈弦者,怒也。若平素慎於飲食,而視其肢體瘦弱,又不飽悶,但偎偎作痛,如細筋牽引者,血虛也。若肚腹常覺空虛,似餓非餓,翕翕作痛,呼吸如無氣力者,氣虛也。面黃肌瘦,肚大青筋,往來絞痛,痛定能食,麵生白斑,唇白毛豎,
嘔吐清水,蟲也。暑痛傷暑,積聚痛有形可按,疝痛引丸,絞腸沙痛,不吐不瀉,痢痛後重,腸癰痛,臍生瘡,小便如淋。大概大腹痛,屬太陰,多食積外感;臍腹痛,俱少陰,多積熱痰火;小腹痛,屬厥陰,多瘀血及痰,與溺澀臍下。如此推之,則寒熱虛實朗明矣。
白話文:
腹部位於人體中間,歸屬於脾胃,是水穀消化吸收的場所。當有寒氣侵入時,會阻礙氣機運行;有熱在體內產生,卻無法散發;有食物積滯、瘀血、濕氣、痰液等阻塞,妨礙升降功能;有怒氣傷肝,導致肝木剋脾土;有因過勞導致氣血虧虛,則運化功能會變慢,這些都可能引起腹痛。此外,還有蟲痛、暑痛、疝痛、積聚痛、絞腸痛、痢疾痛、腸癰痛等各種不同的疼痛,都需要仔細辨別。
如果腹痛綿綿不斷,沒有加劇的情況,用熱手按壓會稍微緩解,脈象細微、沉緩,小便清澈順暢,這是寒引起的腹痛。如果腹痛時而發作時而停止,疼痛的地方用熱手按壓反而不舒服,感到口乾舌燥,小便赤黃澀痛,大便不通,或肛門灼熱,這是熱引起的腹痛。如果胸腹部感到飽脹悶悶的,用手用力按壓反而更痛,想排便後疼痛會減輕,這是食積引起的腹痛。如果疼痛位置固定,晚上更加嚴重,腹部脹大、小便不順暢,脈象澀滯,這是瘀血引起的腹痛。如果阻塞氣機運行,導致小便不利,脈象滑,這是痰濕引起的腹痛。如果疼痛牽連到兩側脅肋,或延伸至腰背,脈象弦,這是怒氣引起的腹痛。如果平時飲食都很謹慎,但身體瘦弱,沒有飽脹感,只有隱隱作痛,像是細筋牽引一般,這是血虛引起的腹痛。如果經常感覺肚子空虛,似餓非餓,隱隱作痛,呼吸時感覺無力,這是氣虛引起的腹痛。如果面色發黃、肌肉消瘦,肚子脹大、青筋暴露,腹痛時好時壞,疼痛停止時卻能進食,面部出現白色斑點,嘴唇發白、汗毛豎立,嘔吐清水,這是蟲積引起的腹痛。暑痛是因為中暑;積聚痛可以摸到腫塊;疝痛會牽引到睪丸;絞腸沙痛是腹痛劇烈卻沒有嘔吐和腹瀉;痢疾痛會伴隨裡急後重;腸癰痛會在肚臍周圍長瘡,小便像淋漓不盡。
總的來說,大腹痛多屬於太陰脾經,多為食積或外感引起;肚臍周圍的腹痛多屬於少陰腎經,多為積熱、痰火引起;小腹痛多屬於厥陰肝經,多為瘀血和痰引起,以及小便澀痛的狀況。如此分析,就能清楚地分辨出腹痛的寒熱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