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六 (26)
卷十六 (26)
1. 保元湯
治營衛氣血不足。
黃耆(蜜酒炙。三錢至六錢。),人參(三錢至一兩。),甘草(炙。一錢。),
水煎。空心服。
獨參湯,治氣虛不能統血。驟然脫血。血崩不止。
人參三錢至一兩。大虛暴脫者。一兩至三兩。胃虛少食。加橘皮。肺虛喘嗽。加橘紅。血脫。加童便半杯。薑汁三匕。(一方。多京棗三枚。)
歸脾湯,治心脾鬱結。經癸不調。
保元湯加白朮、茯苓、酸棗仁、遠志肉、當歸身、桂圓肉、木香、生薑、紅棗。
加味歸脾湯,治心脾鬱結。經閉發熱。
歸脾湯加柴胡、山梔仁。
聖愈湯,治失血過多久瘡潰膿。
保元湯去甘草。加生地黃、熟地黃、川芎、當歸。
十全大補湯(局方),治營衛氣血俱虛。
保元湯加白朮、茯苓、熟地、當歸、川芎、白芍、肉桂、薑、棗。按和劑十全大補。雖本保元。而實四君、四物、黃耆建中三方合成。因飲食勞倦。而致煩熱。肌肉消瘦者宜之。若房勞傷精。思慮傷神。陰虛火旺。咳嗽失血者誤用。反致陰火上乘。轉增其劇也。又古方十全大補無黃耆、肉桂。多沉香、木香。此則專開脾胃之郁爾。
人參養榮湯(局方),治心脾虛寒。保元湯加白朮、茯苓、橘皮、熟地、當歸、芍藥、肉桂、遠志肉、五味子。按方中諸品。皆心脾二經之藥。而方下舊注云
補肺虛。謬矣。夫養營正當補養心脾。原無籍於肺氣也。
大建中湯(局方),治營衛俱虛。上熱下寒。
十全大補湯加附子、肉蓯蓉、半夏、麥門冬。
人參安胃散,治小兒心脾虛極弄舌。
保元湯加黃連、茯苓、白芍、生甘草。
人參實衛湯,治瘧自汗不止。
保元湯加白朮、芍藥。初發。加桂枝。久瘧。加烏梅。
黃耆六一湯(局方),治衛虛自汗。晝日煩熱。
保元湯去參。用黃耆六錢。甘草一錢。加棗一枚。
當歸補血湯,治血虛至夜發熱。煩渴引飲。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者。
保元湯去人參、甘草。用黃耆六錢。加當歸二錢。
玉屏風散,治衛虛自汗。易感風邪。用此補脾實衛。
保元湯去人參甘草。用黃耆六兩。加防風二兩。白朮四兩為散。每服四五錢。加薑、棗煎服。上三方並屬保元去參。而黃耆六一。則籍本方甘草協助黃耆以實脾氣。故晝日多汗煩擾者宜之。當歸補血。專用當歸引領黃耆以護營血。故失血至夜發熱者宜之。玉屏風散則加白朮、防風以祛衛濕。
故理疏易感風邪者宜之。三方雖同以黃耆為君。而主氣主血主肉各隨佐使。功用迥乎不侔也。
益氣聰明湯,治氣虛目暗生翳。耳聾耳鳴。
保元湯加升麻、葛根、蔓荊、芍藥、酒黃柏。此保元湯合升麻湯。加蔓荊子以治其上。黃柏以治其下也。
神效黃耆湯,治氣虛耳目不明。
保元湯用黃耆二錢。人參、甘草各一錢。加白芍一錢。蔓荊子二分。橘皮五分。耳目之患。氣虛而陰火上乘者。宜益氣聰明湯。無陰火者。宜神效黃耆湯。用者審之。
白話文:
保元湯
治療身體營衛之氣和氣血不足的情況。 藥方組成:黃耆(用蜂蜜酒炙烤過,用量三錢到六錢)、人參(用量三錢到一兩)、甘草(炙烤過,用量一錢)。 煎煮方法:用水煎煮。 服用方法:空腹服用。
獨參湯 治療氣虛導致無法統攝血液,突然大量失血、血崩不止的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用量三錢到一兩,若是極度虛弱、突然大量脫血者,用量一兩到三兩)。 其他:如果胃虛弱、食慾不佳,可以加入橘皮;如果肺虛喘咳,可以加入橘紅;如果大量失血,可以加入半杯童子小便和三勺薑汁(或者加入三枚紅棗)。
歸脾湯 治療心脾鬱結、月經不調的症狀。 藥方組成:在保元湯的基礎上,加入白朮、茯苓、酸棗仁、遠志肉、當歸身、桂圓肉、木香、生薑、紅棗。
加味歸脾湯 治療心脾鬱結、月經閉止且伴有發熱的症狀。 藥方組成:在歸脾湯的基礎上,加入柴胡、山梔仁。
聖愈湯 治療失血過多、久病瘡口潰爛流膿的症狀。 藥方組成:去除保元湯中的甘草,加入生地黃、熟地黃、川芎、當歸。
十全大補湯(出自《局方》) 治療身體營衛之氣和氣血都虛弱的情況。 藥方組成:在保元湯的基礎上,加入白朮、茯苓、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肉桂、生薑、紅棗。 說明:雖然是以保元湯為基礎,但實際上是由四君子湯、四物湯和黃耆建中湯這三個方子組合而成。適用於因飲食勞累導致的煩熱、肌肉消瘦的症狀。如果因性生活過度損傷精氣、思慮過度損傷心神、陰虛火旺、咳嗽失血的情況,誤用此方反而會加重陰火上炎,使病情更加嚴重。另外,古代的十全大補湯並沒有黃耆和肉桂,而是加入沉香和木香,主要是用於疏通脾胃的鬱滯。
人參養榮湯(出自《局方》) 治療心脾虛寒的症狀。 藥方組成:在保元湯的基礎上,加入白朮、茯苓、橘皮、熟地黃、當歸、芍藥、肉桂、遠志肉、五味子。 說明:此方所用的藥物都是針對心經和脾經的,古時的註解說此方能補肺虛,這是錯誤的。養營的目的應該是補養心脾,與肺氣無關。
大建中湯(出自《局方》) 治療身體營衛之氣都虛弱,同時伴有上熱下寒的症狀。 藥方組成:在十全大補湯的基礎上,加入附子、肉蓯蓉、半夏、麥門冬。
人參安胃散 治療小兒心脾虛弱導致的吐舌頭的症狀。 藥方組成:在保元湯的基礎上,加入黃連、茯苓、白芍、生甘草。
人參實衛湯 治療瘧疾導致的自汗不止的症狀。 藥方組成:在保元湯的基礎上,加入白朮、芍藥。瘧疾初發時,可以加入桂枝;久病瘧疾可以加入烏梅。
黃耆六一湯(出自《局方》) 治療衛氣虛弱導致的自汗、白天煩熱的症狀。 藥方組成:去除保元湯中的人參,用黃耆六錢、甘草一錢,加入一枚紅棗。
當歸補血湯 治療血虛導致夜間發熱、口渴想喝水、脈搏洪大而虛弱,重按時幾乎沒有脈搏的症狀。 藥方組成:去除保元湯中的人參和甘草,用黃耆六錢,加入當歸二錢。
玉屏風散 治療衛氣虛弱導致的自汗、容易感受風邪的症狀,用此方來補脾、加強衛氣。 藥方組成:去除保元湯中的人參和甘草,用黃耆六兩,加入防風二兩,白朮四兩,將它們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五錢,加入生薑和紅棗煎煮服用。 說明:以上三方都屬於在保元湯的基礎上去除人參,其中黃耆六一湯是藉助甘草協助黃耆來增強脾氣,所以適合白天多汗煩躁的人使用。當歸補血湯是專門用當歸引領黃耆來保護營血,所以適合因失血導致夜間發熱的人使用。玉屏風散是加入白朮和防風來祛除衛氣的濕邪,所以適合容易感受風邪的人使用。這三個方子雖然都以黃耆為主藥,但因為輔助藥物不同,所以其主要功效也不同,分別針對氣、血、肉。
益氣聰明湯 治療氣虛導致的視力模糊、眼睛生翳膜、耳聾耳鳴的症狀。 藥方組成:在保元湯的基礎上,加入升麻、葛根、蔓荊子、芍藥、用酒浸泡過的黃柏。此方是保元湯與升麻湯的結合,加入蔓荊子來治療頭部,加入黃柏來治療下部。
神效黃耆湯 治療氣虛導致的耳目不明的症狀。 藥方組成:在保元湯的基礎上,用黃耆二錢,人參、甘草各一錢,加入白芍一錢,蔓荊子二分,橘皮五分。 說明:如果耳目疾病是因氣虛且陰火上炎所致,適合用益氣聰明湯;如果沒有陰火,適合用神效黃耆湯。使用時應仔細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