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8)

1. 小柴胡湯(玉函,千金名黃龍湯)

治少陽受邪。往來寒熱。脈弦。脅痛而嘔。

柴胡(三錢),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一錢),半夏(二錢),生薑(五片),大棗(四枚)

水煎。去滓。溫服。治傷寒有五法。曰汗。曰吐。曰下。曰溫。曰和。皆一定之法。而少陽例中小柴胡湯。專一和解表裡。少陽為陰陽交界。邪傳至此。已漸向里。故用柴胡升發其邪。使從外解。即以人參擋截於中。不令內犯。更以半夏、黃芩清解在裡之熱痰。生薑、大棗並祛在表之邪氣。

又須甘草協輔參、柴。共襄匡正辟邪之功。真不易之法。無容擬議者也。其方後加減。乃法中之法。定而不移。至於邪氣犯本。膽府受病。而加龍骨、牡蠣。丸藥誤下。而加芒硝。屢下不解。引邪入里。心下急。鬱郁微煩。而用大柴胡。為法外之法。變通無定。不可思議者也。

獨怪世醫用小柴胡。一概除去人參。且必加枳、桔耗氣之品。此非法之法。習俗相承。匿於橫議者也。何怪乎道藝日卑。風斯日下哉。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玉函),治少陽經邪。誤下犯本。胸滿驚煩。

小柴胡湯去黃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龍骨、牡蠣、鉛丹、大黃。

柴胡加芒硝湯(玉函),治少陽過經不解。

小柴胡湯加芒硝三錢。

大柴胡湯(玉函),治寒熱便秘。

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加芍藥、枳實各一錢。大黃二錢。

四逆散(玉函),治熱邪傳入少陰厥逆。

小柴胡湯去人參、半夏、黃芩、薑、棗。加枳實、芍藥等。分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凡病各有真假。真者易見。假者難辨。差之毫釐。迥乎冰炭。試以傷寒之厥逆辨之。其始病便見者為直中寒厥。五六日熱除而見者為傳經熱厥。寒厥真而熱厥假也。熱厥之治。惟四逆散得之。

細推其邪。從陽入陰必由少陽而達。亦無不由太陰竟入少陰之理。故首推柴胡為來路之引經。亦藉以為去路之嚮導。用枳實者。掃除中道。以修整正氣復回之路也。夫陰為陽擾。陽被陰埋。舍和別無良法。故又需芍藥以和其營。甘草以和其胃。胃氣和而真陽敷布。假證愈而厥逆自除。

但方後加減紛龐。寒熱互用。非隨證而推逆順之機。難以語此。如悸。加桂枝。小便不利。加茯苓。泄利下重。加薤白。皆陰為陽擾。隨其攸利而開泄之。咳利。加五味、乾薑。腹痛。加附子。是陽被陰埋。急須煥發以克復之。與厥陰例中。當歸四逆加吳茱萸同法。須知真證正治。

假證間取。總不出此方之模範也。至若二經熱邪亢極而厥。自有大承氣下奪之法。又非四逆散、當歸四逆之和法可例治也。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金匱),治瘧多渴。

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栝蔞根。

柴胡桂枝幹薑湯(玉函,金匱名柴胡桂薑湯),治瘧寒多微有熱。

白話文:

小柴胡湯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少陽經受到邪氣侵擾的病症,像是忽冷忽熱、脈象呈現弦狀、胸脅疼痛並伴隨嘔吐。

這個藥方包含:柴胡三錢,黃芩、人參、炙甘草各一錢,半夏二錢,生薑五片,大棗四枚。

將這些藥材加水煎煮後,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治療傷寒的方法有五種,分別是發汗、催吐、瀉下、溫補、和解。這些都是固定的治療原則,而小柴胡湯是專門用於少陽病的,它主要的作用是和解表裡,也就是同時處理身體內外的病邪。少陽經是陰陽交界的地方,邪氣傳到這裡,就逐漸往身體內部發展。因此,用柴胡來提升發散邪氣,使其從體表散去。同時用人參來阻止邪氣進一步侵入體內。再用半夏、黃芩來清除體內因熱而產生的痰。生薑和大棗則可以同時祛除體表的邪氣。

此外,還需要甘草來輔助人參和柴胡,共同發揮扶正祛邪的作用。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子,不容置疑。後續藥方的加減變化,都是在原方基礎上的進一步應用,屬於固定的原則,不可隨意更改。至於邪氣侵犯到身體深處,膽腑受到影響,就可能要加入龍骨、牡蠣等藥材。如果是因為誤用丸藥而導致病情惡化,則要加入芒硝。如果多次使用瀉下藥都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將邪氣引入體內,導致心下急迫、煩悶不安,這時就要用大柴胡湯來治療。這是針對特殊情況採用的治療方法,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變化無常,不可思議。

令人奇怪的是,現在的醫生使用小柴胡湯,通常會把人參去掉,並且加入枳實、桔梗等會耗損氣的藥材,這是不正確的做法。這種錯誤的做法在社會上已經成了習慣,大家都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實在是太荒謬了。難怪中醫的醫術會越來越差,醫德也日益敗壞。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這個方子治療少陽經受邪,因為誤用瀉下藥導致病情惡化,出現胸悶、驚恐煩躁等症狀。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掉黃芩和甘草,加入桂枝、茯苓、龍骨、牡蠣、鉛丹、大黃。

柴胡加芒硝湯,這個方子治療少陽病沒有及時治癒,導致邪氣停留在經絡中。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入芒硝三錢。

大柴胡湯,這個方子治療忽冷忽熱、大便不通的病症。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掉人參和甘草,加入芍藥、枳實各一錢,大黃二錢。

四逆散,這個方子治療熱邪傳入少陰經導致的厥逆症狀。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掉人參、半夏、黃芩、生薑、大棗,加入枳實、芍藥等藥材。將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一小匙,每天三次。疾病有真假之分,真實的病容易辨別,虛假的病難以區分。診斷上的微小差異,結果卻可能天差地別。舉例來說,傷寒中的厥逆症狀,如果是剛發病就出現的,屬於直中寒厥;如果是在發病五六天後,熱退之後才出現的,屬於傳經熱厥。寒厥是真實的,熱厥是虛假的。治療熱厥,只有四逆散最有效。

仔細分析,邪氣從陽經進入陰經,必定會經過少陽經,而邪氣從太陰經直接進入少陰經的情況並不多見。因此,首先要使用柴胡來引導邪氣從來的路徑排出,同時也是為了引導邪氣離開身體。使用枳實,是為了清除體內積滯,修復正氣回歸的道路。陰氣擾亂陽氣,陽氣被陰氣壓制,除了調和的方法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因此需要芍藥來調和營血,用甘草來調和胃氣。胃氣和順,陽氣就能夠正常運行,虛假的症狀自然消失,厥逆症狀也會隨之解除。

但是,藥方的加減變化十分複雜,寒熱藥物相互使用,如果不能根據病情的變化來推斷疾病的發展趨勢,就很難理解其中的奧妙。例如,出現心悸,要加入桂枝;小便不利,要加入茯苓;腹瀉、裡急後重,要加入薤白,這些都是陰氣擾亂陽氣的表現,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疏通宣泄。咳嗽,要加入五味子、乾薑;腹痛,要加入附子。這些是陽氣被陰氣壓制的表現,需要立刻振奮陽氣來恢復。這和厥陰病中,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的道理相同。要知道,真實的病要用正規的方法來治療,虛假的病要採用間接的方法來治療,總體來說都不能超出這個方子的範疇。至於兩個經脈的熱邪過於旺盛而導致厥逆的情況,自有大承氣湯等瀉下的方法來處理,這並非四逆散、當歸四逆湯等和解方法可以治療的。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這個方子治療瘧疾,並且出現口渴的症狀。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掉半夏,加入栝蔞根。

柴胡桂枝乾薑湯,這個方子治療瘧疾,寒冷症狀明顯,稍微有點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