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四 (3)
卷十四 (3)
1. 赤濁白濁門
二陳湯(方祖),九龍丹(遺精門),五苓散(方祖),豬苓湯(五苓散下),清心蓮子飲(生脈散下),辰砂妙香散(溲血門),生脈散(方祖),龍膽瀉肝湯(脅痛門),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四苓散(五苓散下),逍遙散(虛損門),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枝湯下),當歸內補建中湯(桂枝湯下)
白話文:
赤濁白濁門
用二陳湯(這個藥方是祖方),九龍丹(這個藥方在治療遺精的類別裡),五苓散(這個藥方是祖方),豬苓湯(可以參考五苓散的用法),清心蓮子飲(可以參考生脈散的用法),辰砂妙香散(這個藥方在治療小便出血的類別裡),生脈散(這個藥方是祖方),龍膽瀉肝湯(這個藥方在治療脅肋疼痛的類別裡),補中益氣湯(可以參考保元湯的用法),錢氏六味丸(可以參考崔氏八味丸的用法),四苓散(可以參考五苓散的用法),逍遙散(這個藥方在治療虛損的類別裡),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可以參考桂枝湯的用法),當歸內補建中湯(可以參考桂枝湯的用法)。
2. 前陰諸疾門
柴胡勝濕湯,治外腎冷。陰汗莖痿。陰囊濕癢臊氣。
柴胡,羌活,茯苓,澤瀉,升麻,甘草(生。各一錢),黃柏(酒炒。錢半),草龍膽,當歸梢,麻黃根,漢防己(酒洗。各八分),五味子(十五粒。碎)
水煎。食前稍熱服。忌酒醋濕面。
四逆湯(方祖),黃耆建中湯(桂枝湯下),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小柴胡湯(方祖),龍膽瀉肝湯(脅痛門),崔氏八味丸(方祖),滋腎丸(大補丸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二陳湯(方祖),桂枝湯(方祖),防己茯苓湯(防己黃耆湯下),舒筋三聖散(中風門),柴胡清肝散(小柴胡湯下)
白話文:
柴胡勝濕湯,用來治療外生殖器冰冷、陰部出汗、陰莖萎軟、陰囊潮濕搔癢有腥臭味等症狀。
藥方組成:柴胡、羌活、茯苓、澤瀉、升麻、生甘草(各一錢)、黃柏(用酒炒過,一錢半)、草龍膽、當歸梢、麻黃根、漢防己(用酒洗過,各八分)、五味子(十五粒,搗碎)。
用水煎煮,飯前稍微溫熱服用。禁忌飲酒、食用醋、濕麵。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可參考的方劑:四逆湯、黃耆建中湯、枳實理中湯、小柴胡湯、龍膽瀉肝湯、崔氏八味丸、滋腎丸、錢氏六味丸、二陳湯、桂枝湯、防己茯苓湯、舒筋三聖散、柴胡清肝散。
3. 疝門
大烏頭煎(金匱),治寒疝遠臍痛。自汗出。手足逆冷。脈沉緊者。
川烏頭(大者二枚。炮去皮臍。破八片)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蜜一升。煎令水氣盡。取一升。強人服五合。弱者三合。不瘥。明日再服。
當歸生薑羊肉湯(金匱),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並治產後腹中㽲痛。
當歸(一兩),生薑(兩半),羊肉(生者二斤)
先煮羊肉去滓及沫。取清者煮上二味。溫分三服。若寒多者。倍生薑。痛多而嘔者。加橘皮、白朮。血積不止。千金去生薑換乾薑加生地黃。產後虛羸。喘乏自汗。腹中絞痛。千金加桂心、芎藭、芍藥、乾地黃、甘草。產後虛乏。本方去生薑。加黃耆、桂心、乾地黃、芍藥、麥門冬、茯苓、甘草、大棗。
抵當烏頭桂枝湯(金匱。千金名烏頭湯),治寒疝腹痛逆冷。手足不仁。身體疼痛。
烏頭(大者一枚。炮去皮臍。破八片)
上一味。以蜜一斤。煎減半。以桂枝湯五合解之。合得一升余。初服二合。不瘥。即服三合。又不知。服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桂枝湯即桂枝、芍藥、甘草、薑、棗、本方。
烏頭梔子湯(金匱),治疝瘕少腹緩急。痛處按之即減。
川烏頭(童便浸。炮去皮),梔子(薑汁炒黑。各三錢)
上二味。水煎。空心放冷服。不瘥。再服。
酒煮當歸丸(一名丁香楝實丸),治寒束熱邪。疝瘕諸痛。及婦人帶下瘕聚。
當歸,附子(炮),茴香(各一兩),川楝子(酒煮。去皮核淨。五錢)
上四味。以酒三升。煮酒盡焙乾。入後四味。
丁香,木香(各三錢),延胡索(醋炒一兩),全蠍(十四枚。滾醋泡去咸)
共為細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食前溫酒送下。(云岐家秘。多肉桂五錢)
天台烏藥散,治疝瘕。小腹引控睪丸而痛。
烏藥,木香,茴香(鹽水炒),青皮(醋炒),良薑(各五錢),檳榔(赤者二枚),川楝子(大者二十枚。酒浸煮。去皮核。取淨肉同巴豆二十粒炒。去巴豆)
為散。每服二錢。溫酒調服。痛甚者。薑汁酒送下。
金匱蜘蛛散,治陰狐疝氣。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者。
大蜘蛛(十四枚。去頭足。),肉桂(半兩。同蜘蛛研)
為散。每服一錢。日再服。溫酒送下。蜜丸亦可。
寶鑑當歸四逆湯,治厥疝。脅下久寒結痛。
當歸(錢半),附子(炮),肉桂,茴香(炒),延胡索,柴胡(各一錢),芍藥,茯苓(各八分),澤瀉,川楝肉(各六分)
水煎。空心稍涼服。
香橘散,治睪丸偏墜。
茴香(鹽水炒。五錢),蘹香(鹽水炒),橘核(去殼。研。壓去油),山楂肉(炒。各一兩)
為散。每服三四錢。空心溫酒調服。睪丸腫大痛甚。左右移換者。加木香、沉香各三錢。川楝肉、青鹽各二錢。荔枝核十枚燒灰。
白話文:
大烏頭煎(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因寒氣引起的疝氣,導致肚臍周圍疼痛,同時伴隨自汗、手腳冰冷、脈象沉而緊的情況。
使用川烏頭(選大顆的兩枚,經過炮製去除皮和臍,並切成八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去除藥渣,再加入一升蜂蜜,繼續煎煮至水分蒸發,最後取得一升藥液。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五合,身體虛弱的人服用三合。如果沒有效果,隔天再服用一次。
當歸生薑羊肉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因腹部寒氣引起的疝氣、虛勞體質不足,也可用於產後腹部痙攣疼痛。
使用當歸(一兩)、生薑(一兩半)、生羊肉(二斤)。先將羊肉煮過,去除浮沫和雜質,取清湯,加入當歸和生薑一起煮。分三次溫服。如果寒氣較重,可加倍生薑用量;若疼痛嚴重且伴隨嘔吐,可加入橘皮和白朮。若產後瘀血不止,可將生薑改為乾薑,並加入生地黃。產後虛弱、呼吸急促、自汗、腹部絞痛,可加入桂心、芎藭、芍藥、乾地黃、甘草。產後虛弱無力,可在原方的基礎上去掉生薑,加入黃耆、桂心、乾地黃、芍藥、麥門冬、茯苓、甘草、大棗。
抵當烏頭桂枝湯(出自《金匱要略》,《千金方》中稱為烏頭湯),治療因寒氣引起的疝氣,導致腹痛、四肢冰冷、手腳麻木、全身疼痛。
使用烏頭(選大顆的一枚,經過炮製去除皮和臍,並切成八片),先將烏頭用一斤蜂蜜煎煮至減少一半,再用桂枝湯(五合)調和,最後總共約有一升多。初次服用二合,無效則服用三合,若還是沒效,則可服至五合。如果出現類似醉酒的反應,並有嘔吐,就表示藥效發揮作用了。桂枝湯的組成是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烏頭梔子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疝氣,導致下腹部時緊時鬆、疼痛,按壓疼痛處會減輕。
使用川烏頭(用童子尿浸泡後炮製去皮),梔子(用薑汁炒黑),各三錢。將這兩味藥加水煎煮,放涼後空腹服用。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次服用。
酒煮當歸丸(又名丁香楝實丸),治療因寒氣束縛熱邪所引起的疝氣各種疼痛,以及婦女帶下、腹部腫塊。
使用當歸、附子(炮製)、茴香(各一兩),川楝子(用酒煮過,去皮核,取淨肉,五錢),將以上四味藥用三升酒煮至酒乾,再將以下四味藥加入:丁香、木香(各三錢),延胡索(用醋炒過,一兩),全蠍(十四枚,用滾醋泡過去除鹹味),一起研磨成細末,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至百丸,飯前用溫酒送服。(據說是歧家的秘方,會加入肉桂五錢)
天台烏藥散,治療疝氣,導致小腹疼痛牽引到睪丸。
使用烏藥、木香、茴香(用鹽水炒過)、青皮(用醋炒過)、良薑(各五錢)、檳榔(選紅色二枚)、川楝子(選大的二十枚,用酒浸泡煮過,去皮核,取淨肉與巴豆二十粒一起炒過,去除巴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服。若疼痛劇烈,可以用薑汁酒送服。
金匱蜘蛛散,治療陰狐疝氣,睪丸大小不一,時上時下。
使用大蜘蛛(十四枚,去除頭足),肉桂(半兩,與蜘蛛一同研磨)。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每天服用兩次,用溫酒送服。也可以做成蜜丸服用。
寶鑑當歸四逆湯,治療寒疝,導致脅下長期寒冷疼痛。
使用當歸(一錢半)、附子(炮製)、肉桂、茴香(炒過)、延胡索、柴胡(各一錢)、芍藥、茯苓(各八分)、澤瀉、川楝肉(各六分)。加水煎煮,放涼後空腹服用。
香橘散,治療睪丸偏墜。
使用茴香(用鹽水炒過)、蘹香(用鹽水炒過)、橘核(去殼,研磨,壓去油脂)、山楂肉(炒過),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四錢,用溫酒調服。若睪丸腫大且疼痛劇烈,左右移動,可加入木香、沉香各三錢,川楝肉、青鹽各二錢,荔枝核十枚燒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