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三·專方 (3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專方 (33)

1. 咳嗽門

為散。每服四五錢。入粳米百粒。竹葉一把。水煎服。加橘紅、桔梗。名加味瀉白散。有熱。更加知母、黃芩。如有客邪禁用。或問地骨皮。三焦氣分藥。瀉白用之何義。答言三焦屬腎。實則瀉其子也。門人曰唯。吾道一以貫之。

蘆吸散,治冷哮寒嗽。喘促痰清。但肺熱者禁用。

款冬花,川貝母(去心),肉桂,甘草(炙。各三錢),鵝管石(五錢。煅。即鍾乳之最精者)

為極細末。以蘆管吸少許。噙化咽之。日五七次。此即宣明焚香透膈散之變法。彼用雄黃、佛耳。此用桂心、貝母、甘草。彼取無形之氣。以散肺中之伏寒。此用有形之散。以搜肺絡之伏飲。藥雖相類。而用法懸殊。總取鍾乳、款冬之溫肺利竅也。

千金補肺湯,治肺胃虛寒咳嗽。

五味子(一錢),乾薑,桂心,款冬花,麥門冬(去心。各三錢),桑白皮(薑汁和蜜炙黃。二錢。),大棗(三枚。擘)

水煮。溫分三服。

紫菀茸湯(改定),治傷酒湊肺。發咳痰中見血。

紫菀茸(三錢),薇銜,白朮(於潛者良。生用),澤瀉(各一錢),牡丹皮,麥門冬(去心。各錢半),犀角(八分),甘草(炙。三分。生。二分),藕汁(半杯。)

上九味。水煎食遠服。瘦人陰虛多火。忌用燥藥。去白朮易白芍藥一錢。兼傷肉食。胸膈膨脹。去犀角、芍藥加炮黑山楂肉三錢。炒枳實一錢。

紫菀散,治咳唾有血。虛勞肺痿。

紫菀茸,人參(各二兩),麥門冬(去心。),桔梗,茯苓,阿膠,川貝母(去心。各一兩),五味子,甘草(炙。各五錢)

為散。每服四五錢。水煎去滓服。

紫菀膏,治肺熱咳嗽。肌膚灼熱。面赤如醉。

紫菀茸(二兩),款冬花(一兩),杏仁(泡。去皮尖。炒研),枇杷葉(刷去毛。蜜水炙)木通,桑根皮(蜜炙),大黃(酒蒸。各半兩)

熬膏蜜收。不時噙化一二匙。中病即止。不可過服。久嗽。去杏仁、大黃。煎成加童便半盞。

小青龍湯(桂枝湯下),異功散(四君子湯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湯下),小青龍加石膏湯(桂枝湯下),炙甘草湯(桂枝湯下),小柴胡湯(方祖),理中湯(方祖),桂枝湯(方祖),華蓋散(麻黃湯下),九寶湯(麻黃湯下),芎蘇散(傷寒門),寧嗽化痰湯(二陳湯下),小建中湯(桂枝湯下),真武湯(朮附湯下),濟生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葳蕤湯(傷寒門),越婢湯(麻黃湯下),古今錄驗續命湯(方祖),涼膈散(方祖),加減蔥白香豉湯(傷寒門),小陷胸湯(傷寒門),麻黃加朮湯(麻黃湯下),二陳湯(方祖),千緡湯(二陳湯下),千金麥門冬湯(燥門),千金五味子湯(燥門),桔梗湯(方祖),地黃煎(燥門),千金生地黃煎(燥門),生脈散(方祖),二冬膏(方祖),麻杏甘石湯(麻黃湯下),保元湯(方祖),蘇子降氣湯(七氣湯下),四七湯(二陳湯下),歸脾湯(保元湯下),逍遙散(虛損門),加味逍遙散(虛損門)加味導痰湯(二陳湯下),枳殼煮散(桔梗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都氣丸(崔氏八味丸下),犀角地黃湯(傷寒門),平胃散(方祖),越鞠丸(郁門),四烏鰂骨一蘆茹丸(虛損門),百勞丸(虛損門),溫肺湯(七氣湯下),半夏溫肺湯(七氣湯下),參蘇溫肺湯(七氣湯下),黃耆建中湯(桂枝湯下),瓊玉膏(虛損門),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濟生鹿茸丸(虛損門),門冬清肺湯(生脈散下),三拗湯(麻黃湯下),竹葉石膏湯(白虎湯下),五苓散(方祖),局方七氣湯(方祖),瑞金丹(虛損門),童真丸(虛損門),烏骨雞丸(虛損門),大溫經湯(四物湯下)

白話文:

咳嗽門

這個藥方是散劑,每次服用四到五錢,加入一百粒粳米和一把竹葉,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加入橘紅和桔梗,就叫做加味瀉白散。如果有發熱症狀,再加入知母和黃芩。如果有外來的邪氣,就不能使用這個藥方。

有人問:「地骨皮是作用於三焦氣分的藥物,瀉白散用它有什麼意義?」回答說:「三焦與腎臟相連,瀉白散用它,是為了瀉腎的實證。」弟子們說:「明白了,老師的道理是一貫的。」

蘆吸散,是治療因寒氣引起的哮喘咳嗽,喘促痰清的藥方。但是如果肺部有熱就不能使用。

藥方組成:款冬花、川貝母(去心)、肉桂、甘草(炙)各三錢,鵝管石(煅燒後使用,五錢,這是鍾乳石中最精華的部分)。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蘆葦管吸入少許,含在口中慢慢化開吞下,每天使用五到七次。這個藥方是宣明焚香透膈散的變通用法。宣明焚香透膈散使用雄黃、佛耳,蘆吸散則使用桂心、貝母、甘草。宣明焚香透膈散取無形的氣,以驅散肺中潛伏的寒氣;蘆吸散則使用有形的藥粉,來搜尋肺絡中潛伏的痰飲。雖然藥材相似,但是用法大不相同,總體來說,都是為了利用鍾乳石和款冬花的溫肺、疏通竅道的作用。

千金補肺湯,是治療肺胃虛寒引起的咳嗽的藥方。

藥方組成:五味子(一錢)、乾薑、桂心、款冬花、麥門冬(去心)各三錢,桑白皮(用薑汁和蜂蜜炙黃,二錢),大棗(三枚,擘開)。

用水煎煮,溫熱分三次服用。

紫菀茸湯(改良過的),是治療因飲酒傷肺,導致咳嗽痰中帶血的藥方。

藥方組成:紫菀茸(三錢)、薇銜、白朮(產於於潛的最好,生用)、澤瀉(各一錢),牡丹皮、麥門冬(去心,各一錢半),犀角(八分),甘草(炙,三分,生用,二分),藕汁(半杯)。

將以上九味藥材用水煎煮,在飯後服用。瘦弱的人,如果屬於陰虛火旺的體質,要避免使用燥性的藥物,可以去掉白朮,改用白芍藥一錢。如果兼有吃肉食損傷脾胃,導致胸膈脹滿的症狀,可以去掉犀角和芍藥,加入炮黑的山楂肉三錢,炒枳實一錢。

紫菀散,是治療咳嗽吐血,虛勞肺痿的藥方。

藥方組成:紫菀茸、人參(各二兩),麥門冬(去心)、桔梗、茯苓、阿膠、川貝母(去心,各一兩),五味子、甘草(炙,各五錢)。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到五錢,用水煎煮,去渣後服用。

紫菀膏,是治療肺熱咳嗽,肌膚發熱,面色潮紅像喝醉酒的藥方。

藥方組成:紫菀茸(二兩),款冬花(一兩),杏仁(泡過後去皮尖,炒研),枇杷葉(刷去毛後用蜜水炙),木通,桑根皮(用蜜炙),大黃(用酒蒸,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熬製成膏狀,用蜂蜜收膏,隨時含化一到兩匙,病情好轉就停止服用,不要過量服用。如果咳嗽時間長,可以去掉杏仁和大黃,煎成膏後加入半杯童子尿服用。

以下列出一些常用的藥方,並簡述它們的來源:

  • 小青龍湯(出自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減)
  • 異功散(出自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減)
  • 錢氏六味丸(出自崔氏八味丸的基礎上加減)
  • 桂枝二越婢一湯(出自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減)
  • 小青龍加石膏湯(出自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減)
  • 炙甘草湯(出自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減)
  • 小柴胡湯(為經典方劑)
  • 理中湯(為經典方劑)
  • 桂枝湯(為經典方劑)
  • 華蓋散(出自麻黃湯的基礎上加減)
  • 九寶湯(出自麻黃湯的基礎上加減)
  • 芎蘇散(出自傷寒門)
  • 寧嗽化痰湯(出自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
  • 小建中湯(出自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減)
  • 真武湯(出自朮附湯的基礎上加減)
  • 濟生腎氣丸(出自崔氏八味丸的基礎上加減)
  • 葳蕤湯(出自傷寒門)
  • 越婢湯(出自麻黃湯的基礎上加減)
  • 古今錄驗續命湯(為經典方劑)
  • 涼膈散(為經典方劑)
  • 加減蔥白香豉湯(出自傷寒門)
  • 小陷胸湯(出自傷寒門)
  • 麻黃加朮湯(出自麻黃湯的基礎上加減)
  • 二陳湯(為經典方劑)
  • 千緡湯(出自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
  • 千金麥門冬湯(出自燥門)
  • 千金五味子湯(出自燥門)
  • 桔梗湯(為經典方劑)
  • 地黃煎(出自燥門)
  • 千金生地黃煎(出自燥門)
  • 生脈散(為經典方劑)
  • 二冬膏(為經典方劑)
  • 麻杏甘石湯(出自麻黃湯的基礎上加減)
  • 保元湯(為經典方劑)
  • 蘇子降氣湯(出自七氣湯的基礎上加減)
  • 四七湯(出自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
  • 歸脾湯(出自保元湯的基礎上加減)
  • 逍遙散(出自虛損門)
  • 加味逍遙散(出自虛損門)
  • 加味導痰湯(出自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
  • 枳殼煮散(出自桔梗湯的基礎上加減)
  • 補中益氣湯(出自保元湯的基礎上加減)
  • 都氣丸(出自崔氏八味丸的基礎上加減)
  • 犀角地黃湯(出自傷寒門)
  • 平胃散(為經典方劑)
  • 越鞠丸(出自郁門)
  • 四烏鰂骨一蘆茹丸(出自虛損門)
  • 百勞丸(出自虛損門)
  • 溫肺湯(出自七氣湯的基礎上加減)
  • 半夏溫肺湯(出自七氣湯的基礎上加減)
  • 參蘇溫肺湯(出自七氣湯的基礎上加減)
  • 黃耆建中湯(出自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減)
  • 瓊玉膏(出自虛損門)
  • 加減八味丸(出自崔氏八味丸的基礎上加減)
  • 濟生鹿茸丸(出自虛損門)
  • 門冬清肺湯(出自生脈散的基礎上加減)
  • 三拗湯(出自麻黃湯的基礎上加減)
  • 竹葉石膏湯(出自白虎湯的基礎上加減)
  • 五苓散(為經典方劑)
  • 局方七氣湯(為經典方劑)
  • 瑞金丹(出自虛損門)
  • 童真丸(出自虛損門)
  • 烏骨雞丸(出自虛損門)
  • 大溫經湯(出自四物湯的基礎上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