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三·專方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專方 (8)

1. 暑門

金匱一物瓜蒂湯,治夏暑以水灌汗。身熱疼痛。

瓜蒂(十四個。熬銼)

上一味。水煎。去滓頓服。少頃即吐。不吐探之。此方之妙。全在探吐以發越郁遏之陽氣。則周身汗出表和。而在內之煩熱。得苦寒湧泄亦盪滌無餘。今人目睹其方而不知用。醫道之陋若此。

消暑十全散,治傷暑。兼感風邪。發熱頭痛。

香薷(二錢。),扁豆(炒捶),厚朴(薑製),陳皮,甘草(炙),白朮,茯苓,木瓜,藿香,蘇葉(各一錢)

水煎。熱服無時。取微汗效。

局方香薷飲,治傷暑。腹中不和。煩渴引飲。

香薷(二錢),厚朴(薑製。一錢),扁豆(炒研。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

水煎。井中沉冷服之。身熱欲得汗者熱服。

黃連香薷飲(活人),治傷暑。大熱煩渴。

香薷(二錢),黃連(酒炒。半錢),厚朴(薑製。一錢)

水煎熱服。

導赤散(局方),治小腸實熱。小便赤澀。

生地黃(五錢),木通,甘草梢(生。各一錢。),竹葉(一握。)

上四味。水煎熱服。溺血。加辰砂五分。(一方多燈草。一方多車前。),

十味香薷飲,治傷暑。體倦神昏。頭重吐利。

香薷(二錢。),人參,黃耆(酒炒。),白朮,茯苓,甘草(炙。),扁豆,陳皮(醋炒。),厚朴(薑製),木瓜(各一錢),

水煎。欲作汗熱服。欲利小便冷服。

六和湯,治傷暑霍亂煩悶。喘嘔吐瀉。

香薷(二錢。),人參,茯苓,甘草(炙),扁豆,厚朴(薑製。),木瓜,杏仁(泡。去皮尖。),半夏(醋炒。各一錢),藿香,砂仁(炒研。各六分),生薑(三片),大棗(一枚),

水煎熱服。

清暑益氣湯(保元湯下),白虎加人參湯(白虎湯下),五苓散(方祖),梔子豉湯(方祖),益元散(方祖),白虎湯(方祖),竹葉石膏湯(白虎湯下),消暑丸(二陳湯下),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下),養胃湯(平胃散下),大順散(理中湯下),冷香飲子(四逆湯下),漿水散(四逆湯下),來復丹(金液丹下),清燥湯(保元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蒼朮白虎湯(白虎湯下),生脈散(方祖),小半夏茯苓湯(二陳湯下)針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桂苓丸(五苓散下),參苓白朮湯(四君子湯下),錢氏白朮散(四君子湯下),黃連解毒湯(伊尹三黃湯下),保元湯(方祖)

白話文:

暑門

用金匱要略裡的瓜蒂湯,可以治療因為夏天暑熱而導致的,像被水澆灌一樣一直出汗,身體發熱疼痛的狀況。

瓜蒂(十四個,稍微炒過並磨碎)。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去掉藥渣後一次喝完。喝下後不久就會嘔吐,如果沒有吐就用手指探喉催吐。這個方子的奧妙之處,全在於利用催吐來發散體內被鬱悶的陽氣,這樣就能讓全身出汗,體表和順,而體內煩躁的熱也就能藉由苦寒之藥的湧吐而徹底清除。現在的人雖然看得到這個方子,卻不知道如何運用,醫學的知識淺薄可見一般。

消暑十全散,可以治療因為中暑,同時又感受風邪所造成的發熱頭痛。

香薷(二錢),炒過的扁豆(搗碎),用薑製過的厚朴,陳皮,炙甘草,白朮,茯苓,木瓜,藿香,蘇葉(各一錢)。

用水煎煮,隨時溫熱服用,取得微微出汗的效果就好。

局方香薷飲,可以治療因為中暑造成的腹部不適,煩躁口渴想喝水。

香薷(二錢),用薑製過的厚朴(一錢),炒過並研磨的扁豆(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

用水煎煮,放入井中冷卻後服用。如果身體發熱想要出汗,就溫熱服用。

黃連香薷飲(出自《活人書》),可以治療因為中暑造成的大熱煩渴。

香薷(二錢),用酒炒過的黃連(半錢),用薑製過的厚朴(一錢)。

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導赤散(出自《局方》),可以治療小腸實熱,小便赤澀。

生地黃(五錢),木通,生甘草梢(各一錢),竹葉(一把)。

將以上四味藥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如果出現小便帶血,可以加入辰砂五分。(有方子會加入燈心草,也有方子會加入車前子)。

十味香薷飲,可以治療因為中暑導致的身體疲倦、精神昏沉、頭重、嘔吐腹瀉。

香薷(二錢),人參,酒炒過的黃耆,白朮,茯苓,炙甘草,扁豆,醋炒過的陳皮,用薑製過的厚朴,木瓜(各一錢)。

用水煎煮,如果想要發汗就溫熱服用,如果想要利小便就冷服。

六和湯,可以治療因為中暑造成的霍亂,出現煩悶、喘氣、嘔吐、腹瀉等症狀。

香薷(二錢),人參,茯苓,炙甘草,扁豆,用薑製過的厚朴,木瓜,泡過並去皮尖的杏仁,醋炒過的半夏(各一錢),藿香,炒過並研磨的砂仁(各六分),生薑(三片),大棗(一枚)。

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清暑益氣湯(保元湯的下方有記載),白虎加人參湯(白虎湯的下方有記載),五苓散(方劑之祖),梔子豉湯(方劑之祖),益元散(方劑之祖),白虎湯(方劑之祖),竹葉石膏湯(白虎湯的下方有記載),消暑丸(二陳湯的下方有記載),藿香正氣散(平胃散的下方有記載),養胃湯(平胃散的下方有記載),大順散(理中湯的下方有記載),冷香飲子(四逆湯的下方有記載),漿水散(四逆湯的下方有記載),來復丹(金液丹的下方有記載),清燥湯(保元湯的下方有記載),補中益氣湯(保元湯的下方有記載),蒼朮白虎湯(白虎湯的下方有記載),生脈散(方劑之祖),小半夏茯苓湯(二陳湯的下方有記載),針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的下方有記載),桂苓丸(五苓散的下方有記載),參苓白朮湯(四君子湯的下方有記載),錢氏白朮散(四君子湯的下方有記載),黃連解毒湯(伊尹三黃湯的下方有記載),保元湯(方劑之祖)。

2. 濕門

羌活勝濕湯,治風濕上衝頭痛。項似拔。腰似折。

羌活,獨活,防風,川芎,藁本,蔓荊子(碎。),甘草(炙。各一錢。),生薑(三片。)

水煎熱服。緩取微似汗。過汗則風去濕不去也。如無頭痛。去蔓荊子。換蒼朮。

除風濕羌活湯,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日晡發熱。

羌活,防風,柴胡,藁本,蒼朮(泔制。各一錢),升麻(八分。),生薑(一斤。)

水煎。空心熱服。覆暖取微汗。按羌活勝濕湯。與除風濕羌活湯。同源異沠。此治頭項之濕。故用羌、防、芎、藁一派風藥。以祛上盛之邪。然熱雖上浮。濕本下著。所以復用獨活透達少陰之經。其妙用尤在緩取微似之汗。故劑中加用甘草。以緩諸藥辛散之性。則濕著之邪。

亦得從之緩去。無藉大開汗孔。急驅風邪之法。使肌腠餒弱無力。濕邪因之內縮。但風去而濕不去也。其有腰以下重。寒濕之邪留於陰分也。本方加防己以逐濕。必兼生附以行經。或見身重腰沉沉然。濕熱之邪遍於陽分也。本方加蒼朮以燥濕。必兼黃柏以清熱。非洞達長沙朮附、桂附、梔子、柏皮等方。

不能效用其法。其除風濕羌活湯。治外淫之濕。而無上衝頭項之痛。則川芎、蔓荊無預也。亦無濕著腰疼之患。與獨活尤無交涉。故但用羌、防、藁、姜。益入升、柴、蒼朮。開提周身關腠。則濕邪自無所容而外散矣。

神術湯(局方),治風木之邪。內乾溼土。泄利下血。

蒼朮(泔浸。麻油拌炒。),藁本,川芎,羌活(各一錢。),白芷,甘草(炙。),細辛(各五分),生薑(三片。),蔥白(二莖連須。)

上九味。水煎熱服。按神術湯純用風藥。與羌活勝濕相去不遠。如何可治泄利下血。蓋火淫陽明之血。則燥金受傷。只合清涼。最嫌風燥。若風乘太陰之血。則濕土被郁。法當升散。切戒寒涼。當知陽明來者。色必鮮明。太陰來者。色必清稀。其源各異。故其治亦迥乎不侔。

究其旨。不越風能勝濕之義。蒼朮專主木邪乘土。故能治外納諸邪。以風木之邪內乾土臟。故用羌、藁、芷、辛等風藥。兼川芎以引入血分。甘草以調和胃氣。胃氣敷布有權。泄利下血自止。蓋汗即血之液。奪其汗則血中之濕熱邪氣。悉從外泄而無內滯之患矣。

升陽除濕防風湯(即升陽防風湯。),治風濕飧泄。及腸風滯下便血。

防風(二錢。),蒼朮(泔浸。去皮飯上蒸),白朮(土炒。),茯苓,白芍(各一錢),生薑(一片。)

水煎。熱服取微汗。陽陷於下。則成飧泄。濕犯於上。則令頭痛。清濁倒置而然。故用風藥以勝濕也。然風木之病。稍加桂枝、甘草監製。其功尤捷。

茵陳蒿湯(玉函),治濕熱發黃。便秘脈實。

茵陳蒿(五錢。),梔子(五枚。碎),大黃(三錢)

白話文:

濕門

羌活勝濕湯,治療風濕侵襲頭部引起的頭痛,感覺脖子像要斷掉,腰像要折斷一樣。

藥方組成:羌活、獨活、防風、川芎、藁本、蔓荊子(搗碎)、甘草(炙)、生薑(三片),每味藥各一錢。

用水煎煮,趁熱服用,慢慢地讓身體微微出汗。如果出汗過多,反而會使風邪祛除,而濕邪仍然留在體內。如果沒有頭痛的症狀,可以去掉蔓荊子,換成蒼朮。

除風濕羌活湯,治療風濕相互搏擊,導致全身疼痛,在下午時發熱的病症。

藥方組成:羌活、防風、柴胡、藁本、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升麻、生薑(一斤),每味藥各一錢,升麻八分。

用水煎煮,在空腹時趁熱服用,蓋上被子保暖,讓身體微微出汗。按道理來說,羌活勝濕湯和除風濕羌活湯的藥理源頭相同,但治療的方向不同。前者是治療頭部和頸部的濕邪,所以使用羌活、防風、川芎、藁本等一系列的祛風藥,來驅散上部的邪氣。雖然熱邪向上浮動,但濕邪的根本還是在下部,所以又使用了獨活來通達少陰經脈。這個方子的巧妙之處在於要慢慢地讓身體微微出汗,所以藥方中加入了甘草,來緩解其他藥物的辛散之性,這樣濕邪才能慢慢地被排出,避免直接大開汗孔,急促地驅散風邪,導致肌肉虛弱無力,濕邪反而內縮。這就如同風邪被祛除了,但濕邪仍然留在體內。如果是腰部以下感到沉重,這是寒濕邪氣停留在陰經。此時,本方可以加入防己來祛除濕邪,同時必須加入生附子來疏通經絡。如果出現身體沉重、腰部沉悶,這是濕熱邪氣瀰漫在陽經,此時,本方可以加入蒼朮來燥濕,同時必須加入黃柏來清熱。必須要像張仲景的朮附、桂附、梔子、柏皮等方子一樣,才能發揮其療效。除風濕羌活湯,治療的是侵襲體表的外在濕邪,並且沒有上衝頭部和頸部的疼痛,所以不需要川芎和蔓荊子,也沒有濕邪停留在腰部疼痛的情況,所以和獨活也沒有什麼關係。此方只需要羌活、防風、藁本、生薑,再加入升麻、柴胡、蒼朮,以打開全身的關節,這樣濕邪自然無處容身,而向外散發了。

神術湯(出自《局方》),治療風木邪氣,導致脾胃虛弱,引起腹瀉、下血的病症。

藥方組成: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用麻油拌炒)、藁本、川芎、羌活、白芷、甘草(炙)、細辛、生薑(三片)、蔥白(帶鬚兩根),每味藥各一錢,細辛五分。

將以上九味藥用水煎煮,趁熱服用。按道理來說,神術湯純粹使用了祛風藥,與羌活勝濕湯的藥性相近,怎麼能治療腹瀉和下血呢?這是因為火邪侵犯陽明經的血,導致燥金受損,應該用清涼的藥物來治療,最怕使用燥熱的藥物。如果風邪侵犯太陰經的血,導致濕土受阻,應該使用升散的藥物來治療,最忌諱使用寒涼的藥物。要知道陽明經來的血,顏色一定是鮮豔的;太陰經來的血,顏色一定是清淡的。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應該截然不同。

究其根本,不外乎風能勝濕的道理。蒼朮專門治療木邪侵犯脾土,所以能夠治療外來的各種邪氣。因為風木的邪氣使脾胃乾燥,所以使用羌活、藁本、白芷、細辛等祛風藥,同時加入川芎來引導藥性進入血分,甘草來調和胃氣。胃氣正常運作,腹瀉和下血自然會停止。要知道汗是血的液體,奪取其汗,那麼血中的濕熱邪氣,就能從外部排出,而不會滯留在體內。

升陽除濕防風湯(又稱升陽防風湯),治療風濕導致的完谷不化泄瀉,以及腸風導致的便血。

藥方組成:防風(二錢)、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去皮後在米飯上蒸)、白朮(用土炒)、茯苓、白芍、生薑(一片),每味藥各一錢。

用水煎煮,趁熱服用,讓身體微微出汗。陽氣下陷,就會導致完谷不化泄瀉;濕邪上犯,就會導致頭痛。這都是因為清氣和濁氣顛倒的緣故。所以使用祛風藥來勝濕。如果這種風木的疾病,稍微加入桂枝和甘草來制約,效果會更快。

茵陳蒿湯(出自《玉函》),治療濕熱引起的黃疸,伴有便秘、脈象有力的病症。

藥方組成:茵陳蒿(五錢)、梔子(搗碎五枚)、大黃(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