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二 (11)
卷十二 (11)
1. 脫痂
痘瘡灌漿滿足,干靨結痂,數日之間脫盡,疤色紅潤如桃花色者為吉。若痂厚色蒼,當落不落,乃火盛之故,宜清餘熱。或有半月二旬,痂皮黏著不脫,此名丁疤。或脫去痂薄,疤痕凹陷,乾枯色白,或潮熱發癢者,皆表虛無力收斂,發表太過所致,人參固肌湯。痂疕半黏半脫,疤色紅紫,焮腫癢痛,重複作膿者,此名翻疤,為風熱餘毒,急宜涼血,犀角地黃湯。
若發癢剝去痂皮,或出血,或無血,仍復灌漿如瘡疥者,此血熱氣虛,十全大補湯去桂加紅花、紫草、牛蒡子。不愈,名疳蝕瘡,出血不收者,名陽瘡,俱危。痂落不光,淡白全無血色,疤平不滿者,名蓑衣痘,元氣虛寒之故,當大補脾胃,補中益氣湯加桂。
若痂不落,反見昏沉不省人事者,此脾胃虛也,歸脾湯。若抓破被風侵襲作痛,屢愈屢破,為血風瘡,雖多用養血消毒之劑,亦難速效。若結痂乾燥,深入肌肉不落,即以真酥或蜜水潤之,遲延日久,則成瘢痕矣。脫後疤痕凸起,紫赤作痛者,餘毒不解也,解毒防風湯。
瘢下濕者,密陀僧、滑石、白芷為散;干則蜜水調敷,濕則乾摻,須避風日,可免瘢痕也。痘收靨乾黑,黏著皮肉不脫,而身熱煩渴,夜臥不寧者,熱毒不化也,犀角地黃湯加連翹、牛蒡。若妄言譫語,四物湯合生脈散加棗仁。若痂薄如麩,昏睡少食者,此脾胃虛也,大劑保元湯補中益氣,並加穿山甲,預防發癰之患。
有收靨後,身熱咳嗽,聲啞吐痰而衄者,此毒火乘金,越出上竅也,犀角地黃湯加芩、連、門冬、牛蒡子。有脫痂後自汗不止,疤痕色淡而手足清者,氣虛也,十全大補湯。若身熱手足自汗不止而疤痕紫赤者,胃中餘熱傍達四末也,犀角地黃湯;夏暑,人參白虎湯。
脫痂後能食便秘,身熱口渴者,此胃中積熱上蒸,須防口疳齒䘌之患,清胃散。有脫痂後午後潮熱臉赤,煩悶錯語昏沉者,此火從虛發也,保元湯加歸、芍。有收靨後復發斑疹紫色者,此餘毒熾盛也,犀角地黃湯加荊、防、連翹、牛蒡、人中黃。若服藥後反加溏瀉,或喘脹者不治。
凡痘疤色白,急當調補中氣為主,若服藥而漸紅活為吉,色不轉者危,雖二三年後,多患瀉痢而死。若妄投攻伐,禍在反掌。
白話文:
痘瘡的漿液充滿後,會形成乾硬的痂皮。通常幾天內就會自然脫落。如果脫落後疤痕呈現紅潤如桃花的顏色,這是好的現象。如果痂皮厚、顏色暗沉,且不容易脫落,代表體內火氣較大,應該清除餘熱。有時痂皮會半個月到二十天都黏著不脫落,這種情況稱為「丁疤」。或者痂皮脫落後,疤痕呈現凹陷、乾燥、蒼白,甚至發熱發癢,這些都表示身體虛弱,無力收斂,是發散太過所導致,可以服用人參固肌湯。
如果痂皮呈現半黏半脫的狀態,疤痕呈現紫紅色,腫脹、發癢、疼痛,且反覆化膿,這稱為「翻疤」,是風熱的殘餘毒素所致,應立即涼血,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如果因為發癢而剝去痂皮,導致出血或沒有出血,然後又像瘡疥一樣流出漿液,這是血熱氣虛的表現,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並去除桂枝,加入紅花、紫草、牛蒡子。如果這樣還無法痊癒,就稱為「疳蝕瘡」,如果出血不止,則稱為「陽瘡」,這兩種情況都很危險。如果痂皮脫落後疤痕黯淡無光,呈現淡白色,沒有血色,且疤痕平坦不飽滿,這稱為「蓑衣痘」,是元氣虛寒的緣故,應該大補脾胃,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肉桂。如果痂皮不脫落,反而出現昏迷不醒的情況,這是脾胃虛弱,可以服用歸脾湯。如果抓破後被風侵襲而疼痛,而且屢次癒合又破裂,這是「血風瘡」,即使使用許多養血解毒的藥物,也很難快速見效。如果痂皮乾燥,深入肌肉而不脫落,可以用真酥或蜜水潤濕,如果拖延很久,就會形成疤痕。脫落後疤痕凸起,呈現紫紅色且疼痛,這是殘留的毒素未解,可以服用解毒防風湯。
如果疤痕下方潮濕,可以使用密陀僧、滑石、白芷磨成粉末來敷;如果乾燥,可以用蜜水調敷;如果潮濕,則直接撒上藥粉,同時要注意避風和陽光,可以避免留下疤痕。如果痘瘡收口後,痂皮乾燥變黑,黏著在皮肉上不脫落,同時身體發熱、煩渴、夜晚睡不安穩,這是熱毒未消散,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並加入連翹和牛蒡。如果出現胡言亂語,可以服用四物湯合生脈散,並加入酸棗仁。如果痂皮薄如麥麩,且患者昏睡、食慾不振,這是脾胃虛弱,應該使用大劑量的保元湯或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穿山甲,以預防發生癰瘡。
如果在痘瘡收口後,出現發熱、咳嗽、聲音沙啞、吐痰、流鼻血等症狀,這是毒火侵犯肺部,向上侵襲到上竅的表現,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並加入黃芩、黃連、麥冬和牛蒡子。如果脫痂後自汗不止,疤痕顏色淡,且手足冰涼,這是氣虛的表現,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如果身體發熱、手足自汗不止,且疤痕呈現紫紅色,這是胃中殘留的熱邪擴散到四肢末端,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在夏季暑熱時,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脫痂後如果食慾很好但便秘、發熱口渴,這是胃中積熱向上蒸騰,要小心發生口瘡和牙齦疾病,可以使用清胃散。如果在脫痂後,下午出現潮熱、臉色發紅、煩悶、胡言亂語、昏沉等症狀,這是虛火上炎,可以使用保元湯,並加入當歸和白芍。如果在痘瘡收口後,又復發紫色的斑疹,這是殘留毒素仍然很強烈,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並加入荊芥、防風、連翹、牛蒡和人中黃。
如果服藥後反而出現腹瀉或喘脹,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凡是痘瘡疤痕顏色蒼白,應該以調補中氣為主,如果服藥後疤痕顏色逐漸轉紅潤,這是好的現象;如果疤痕顏色沒有轉變,則情況危險。即使兩三年後,也可能因為腹瀉痢疾而死亡。如果隨意使用攻伐的藥物,禍患將立刻出現。
2. 陷伏
發生聚散而彰於外者,陽之德也;灌溉滋潤而守於內者,陰之德也。陰不足則陽不長;而枯萎之變出焉。陽不足則陰不生;而陷伏之變出焉。痘瘡正當長髮灌漿之時,平塌不起,謂之伏;出而覆沒,謂之陷。有紫、黑、白三者不同,虛實寒熱之異。今人乃謂變黑歸腎,欲用錢氏宣風散、百祥丸下之。
不知牽牛、大戟,峻利之藥,有傷元氣。非質堅便實者,不可輕用。大抵血熱之證,初必深紅;失於解散,必變紫變黑,甚至乾焦,自然之理。治者當於乾紅之時,急用解毒涼血。頂雖平陷,斷不可以氣虛例治,而用參、耆補劑,則氣盛而血愈涸矣。丹溪曰:「瘡干宜退火,只用輕劑。」
荊、防、牛蒡之類。若其人能食便秘溺赤者,當用解毒防風湯發散其毒。有黑疔,挑出惡血;內服犀角消毒飲,外以珍珠散塗之。觸犯寒邪,肌表固閉,毒氣伏而不發,致黑陷者,神應奪命丹發之。熱毒內攻,神昏悶亂,寒戰咬牙而黑陷者,神授散救之。便秘氣實,四順清涼飲;小便不利,導赤散;減食氣弱,加味四聖散,兼扶脾以勝腎水自愈。閻孝忠不達錢氏本意,妄言黑陷為寒,及云斑瘡終始不可服涼瀉之藥。後人因之,反致熱甚黑陷而死者多矣。觀斑瘡之陷者,無不腹滿喘急,小便赤澀不通;豈非熱極所致耶?間有胃氣虛寒而陷伏不起,則用至寶丹;毒邪傷胃,無價散;毒邪竄入腎經,人牙散;毒邪伏於心腎,珍珠人牙散。但人牙發痘最猛,用之不當,則有痘頂迸裂之虞,不可不慎。若因虛熱毒盛而陷,急用桑蟲漿、地龍酒、雞冠血等方選用。蓋氣虛白陷,用桑蟲;血熱黑陷,用地龍;瘡乾紫陷,用雞冠血;不可混也。
朱濟川曰:「毒壅心肺二經,用雞冠血以發之;毒壅脾經,用桑蟲漿以酵之;毒壅肝經,用紫草茸以松之;毒壅腎經,用人牙散以攻之;毒滯經絡,用穿山甲以透之。」葉子蕃云:「毒壅於肺,則用桑蟲;毒壅於肝,則用雞冠血;毒壅脾胃,則用地龍;毒壅心腎,無藥可治;惟寒閉毒邪於腎,則用人牙。」與濟川稍異。古方牛李膏、宣風散、棗變百祥丸、獨聖散、周天散,皆治毒盛黑陷之藥,咸可取用。如外觸穢氣,當用胡荽酒噴其衣被,並燒紅棗、乳香闢之。若瘙癢者,茵陳蒿為末,棗膏和,曬乾燒煙燻之。在大江以北,則用水楊湯浴之。凡見灰白陷者,此必不能食乳,或先因吐瀉,脾胃虛弱,毒匿不起,而變虛寒白陷者,白花蛇散最捷。蓋氣虛則為癢為陷;血熱則為痛為燥。痘色白者,必至於灰慘;灰慘者,必至於癢塌。此皆氣虛而不能起脹,血虛而不能華色也。參耆內托散加歸、芍,使血活氣行,白者可變為紅矣。若虛寒甚者,陳氏異功散加養血藥救之。
白話文:
痘瘡的發生,如果能向外發散、聚集呈現出來,這是陽氣的作用;如果能夠滋潤、守護在體內,這是陰氣的作用。陰氣不足,陽氣就無法生長,就會出現枯萎的變化。陽氣不足,陰氣就無法產生,就會出現陷伏的變化。
當痘瘡正值生長、漿液充足的時候,如果痘瘡平塌不起,就叫做「伏」。如果痘瘡長出後又消失沉沒,就叫做「陷」。陷伏的痘瘡顏色有紫、黑、白三種不同,代表著虛實、寒熱的不同情況。現在的人認為痘瘡變黑是腎臟的問題,想要用錢氏的宣風散、百祥丸來攻下,卻不知道牽牛、大戟這些藥性峻烈的藥物,會傷害元氣。如果不是體質強壯、大便堅實的人,不可以輕易使用。
一般來說,血熱的症狀,初期一定會是深紅色。如果沒有及時疏散,就會變成紫色或黑色,甚至乾枯焦黑,這是自然之理。治療的人應該在痘瘡還是紅色的時候,趕緊使用解毒涼血的藥物。即使痘瘡平塌下陷,也不可以當作氣虛來治療,使用人參、黃耆等補氣的藥物,這樣只會讓氣更盛,而血更加枯竭。朱丹溪說過,痘瘡乾燥時應該退火,只要用輕劑就好,例如荊芥、防風、牛蒡等藥物。如果病人能吃,大便秘結、小便赤黃,就應該用解毒防風湯來發散毒氣。如果有黑色疔瘡,要挑出惡血,內服犀角消毒飲,外敷珍珠散。
如果因受寒邪侵襲,肌膚表面閉塞,導致毒氣潛伏無法發出,而出現黑色陷伏的情況,要用神應奪命丹來發散。如果熱毒內攻,導致神志昏迷、煩躁不安,寒顫咬牙而出現黑色陷伏的情況,要用神授散來救治。如果是大便秘結、氣實的狀況,要用四順清涼飲。如果小便不利,要用導赤散。如果食慾不振、氣虛體弱,要用加味四聖散,同時扶助脾胃,讓脾胃功能強盛,腎水就能自然平復。
閻孝忠沒有理解錢氏的本意,錯誤地認為黑陷是因為寒冷,還說斑瘡從開始到結束都不能使用清涼瀉下的藥物。後人因此誤解,反而導致熱毒更盛、出現黑陷而死亡的例子很多。觀察那些痘瘡陷伏的人,沒有不腹脹喘急、小便赤澀不通的,這難道不是熱到極點所導致的嗎?偶爾有因為胃氣虛寒而陷伏不起的,就要用至寶丹。如果是毒邪傷到胃,要用無價散;如果是毒邪竄入腎經,要用人牙散;如果是毒邪潛伏在心腎,要用珍珠人牙散。但人牙散的藥性最猛烈,使用不當會有痘瘡破裂的危險,不可不慎重。
如果因為虛熱、毒盛而導致陷伏,要趕緊選用桑蟲漿、地龍酒、雞冠血等藥方。氣虛導致白色陷伏,要用桑蟲;血熱導致黑色陷伏,要用地龍;痘瘡乾燥、紫色陷伏,要用雞冠血,不可以混淆。朱濟川說,毒氣壅塞在心肺二經,要用雞冠血來發散;毒氣壅塞在脾經,要用桑蟲漿來發酵;毒氣壅塞在肝經,要用紫草茸來疏通;毒氣壅塞在腎經,要用人牙散來攻克;毒氣滯留在經絡,要用穿山甲來透達。
葉子蕃說,毒氣壅塞在肺,要用桑蟲;毒氣壅塞在肝,要用雞冠血;毒氣壅塞在脾胃,要用地龍;毒氣壅塞在心腎,就無藥可治。如果寒邪閉塞毒氣於腎,就要用人牙散。與朱濟川的觀點稍有不同。古方的牛李膏、宣風散、棗變百祥丸、獨聖散、周天散,都是治療毒盛黑陷的藥物,都可以選用。如果接觸到污穢之氣,要用胡荽酒噴灑衣服被褥,並燒紅棗、乳香來驅邪。如果感到瘙癢,要將茵陳蒿研成粉末,用棗膏調和,曬乾後燒煙燻。在大江以北的地方,則可以用水楊湯來沐浴。
凡是看到痘瘡呈灰白色下陷的,這必定是不能吃奶的嬰兒,或是先前有過嘔吐、腹瀉,導致脾胃虛弱,毒氣潛藏無法發出,而變成虛寒白色陷伏的情況,用白花蛇散最快見效。氣虛就會引起瘙癢和陷伏,血熱就會引起疼痛和乾燥。痘瘡顏色是白色的,一定會變成灰慘色,灰慘色就一定會引起瘙癢塌陷,這都是因為氣虛而不能隆起,血虛而不能顯現光澤。
這時可以使用參耆內托散,再加入當歸、芍藥,使血活氣行,白色痘瘡就能變成紅色。如果虛寒嚴重,要用陳氏異功散,再加入養血的藥物來救治。如果只是單純補氣,就會導致氣燥血虛,一定會導致發癢抓破、出現灰慘倒塌的狀況,這樣就沒辦法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