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4)

1. 部位

癢者。白芷、蟬蛻。脹者。木香、厚朴。腹痛者。芍藥、丁香。然亦看人之大小虛實。大而實者。猶或可治。小而虛者。多不可救。諺云。樹小花多難結果。小船重載定傾危。可為善喻者矣。

白話文:

[部位]

癢的時候,使用白芷、蟬蛻。脹的時候,使用木香、厚朴。腹痛的時候,使用芍藥、丁香。但也要看個人的體質強弱虛實。體格強壯且病症屬實證的,或許還可以治療。體格弱小且病症屬虛證的,大多無法救治。俗話說:「樹小花多難結果」,「小船重載定傾危」,這真是很好的譬喻啊!

2. 形色

形乃氣之充。色乃血之華。氣旺則頂尖圓。血旺則根盤緊。形貴尖圓起發。瘡皮堅厚。若見平塌皮薄為凶。色貴光明潤澤。根窠紅活。若見慘淡昏黑為危。然形有起發而致變者。由色不明潤。根不紅活故耳。若痘色光澤。根窠紅活。雖塌可治。但以紅活為貴。而又有圈紅噀紅鋪紅之別。

圈紅者。一線淡紅。緊附根下而不散。吉兆也。噀紅者。血雖似附。根腳隱隱出部。險兆也。鋪紅者。痘色與肉不分。平鋪散漫。凶兆也。根者血之暈。膿者血之腐。故六日以前。專看根窠。六日以後。專看膿色。若無根窠。必不灌漿。若無膿色。必難收靨。此必然之勢也。

然間有色不明潤而根腳好者。仍得收功。以根為痘之本也。若根腳不圓。顏色雖好。須防七朝有變。不可以色好而轉許無事也。有初出色白不紅活。若尖圓易起。分顆潤澤者。此氣血未會。至三四日色轉紅活。不宜妄補。反生變端。若色白枯燥。稠密腳散。目微紅。唇腫燥。

熱劇無神。二便秘澀。或作吐瀉。此火盛無血。多致內攻。死在五六日間矣。王肯堂曰。痘疹之中。惟黑者最難識。若初出時。隱隱有黑點見於頭面。自三四朝至六七朝。黑色如故。不見紅色。形如圓珠而有光澤。行漿充滿。漸漸黃赤者。名曰黑痘。今人皆以變黑歸腎者。指為腎經之痘。

不知血熱毒盛之痘。初必乾紅青紫。至六七日後倒黶變黑。與初出便見黑潤不同。與一熱腰下便見黑點如蚤咬者迥異。此腎氣充實之黑。豈可與尋常痘疹同例而論哉。

白話文:

形狀是氣的充盈表現,顏色是血的華美外現。氣旺盛時,頂部會呈現尖圓的形狀,血旺盛時,根部會緊密扎實。形狀以尖圓且向上隆起為佳,瘡皮應該堅實厚重。如果看到形狀平塌、皮膚薄弱,就表示情況不妙。顏色以光明潤澤為佳,根部周圍應該呈現紅潤活絡的樣子。如果看到顏色慘淡、昏暗,就表示情況危險。然而,形狀雖然隆起,但若因為顏色不夠明亮潤澤,或者根部不夠紅潤活絡而出現變化,也是可能的。如果痘的顏色光澤明亮,根部周圍紅潤活絡,即使形狀有些塌陷,也還是可以治療的,但重點還是要看根部是否紅潤活絡。此外,紅潤的程度又有圈紅、噴紅和鋪紅的區別。

圈紅是指一線淡紅色,緊貼在根部下方而不擴散,這是吉兆。噴紅是指血色看似附著在上面,但根部腳隱約散出,這是危險的徵兆。鋪紅是指痘的顏色和肉色沒有明顯的分界,平鋪散漫,這是凶兆。根指的是血的暈散,膿指的是血的腐敗。所以,在發痘的六天以前,主要觀察根部的情況;在發痘的六天以後,主要觀察膿的顏色。如果沒有根部,痘痘必然不會灌漿;如果沒有膿色,痘痘就很難結痂。這是必然的趨勢。

然而,有時候會出現顏色不夠明亮潤澤,但根部卻長得不錯的情況,這種痘痘仍然可以治癒,因為根是痘的根本。如果根部不圓滿,即使顏色再好,也要小心七天左右可能出現變化,不可以因為顏色好就認為沒事。有的痘痘剛出現時顏色白而不紅潤,如果形狀尖圓且容易隆起,痘粒之間界限分明,表面潤澤,這是因為氣血還沒有匯聚,等到三四天後顏色會轉為紅潤活絡,這時候不宜隨意進補,反而可能產生變故。如果痘痘顏色枯白乾燥,密集且根部鬆散,眼睛微紅,嘴唇腫脹乾燥,發熱劇烈且精神萎靡,大小便不暢,或者出現嘔吐腹瀉,這是因為火盛且沒有血,多半會向內侵犯,在五六天內就會死亡。王肯堂說,在痘疹之中,黑痘最難辨識。如果剛發痘時,在頭面部隱約可見黑點,從三四天到六七天,黑色依然如故,沒有轉成紅色,形狀像圓珠一樣有光澤,痘漿充滿,逐漸變成黃紅色,這就叫做黑痘。現在的人都把變黑歸咎於腎,認為是腎經的痘。

卻不知道血熱毒盛的痘,一開始必然是乾紅青紫,到了六七天後才會倒黶變黑,這和剛發痘就呈現黑潤的情況不同,也和一發熱腰部以下就出現像跳蚤咬過般的黑點的情況迥然不同。那種是腎氣充實的黑色,怎麼能和一般的痘疹相提並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