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一 (2)
卷十一 (2)
1. 失音
舌者音聲之機也。喉者音聲之關也。小兒卒然無音者。乃寒氣客於會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開闔不致。故無音也。若咽喉聲音如故。而舌不能轉運言語。則為舌喑。此乃風冷之邪客於脾絡。或中舌下廉泉穴所致。若舌本不能轉運言語而喉中聲嘶者。則為喉喑。此亦風痰阻塞。
使氣道不通。故聲不得發。而喉無音也。大抵此證多有稟賦不足。不能言者。有乳母五志之火遺兒。熏閉清道。不能言者。有驚風中風不能言者。若遺熱與津液耗者。七味白朮散。清氣不升者。補中益氣湯。稟賦不足與虛火傷肺者。地黃丸。若仰首咳嗽。肢體羸瘦。目白睛多。
或兼解囟呵欠咬牙等證。悉屬腎虛。非地黃丸加鹿茸、遠志不能治也。若吐瀉後。或大病後。雖有聲而不能言。又能咽物者。非失音。乃胃氣不能上升。地黃丸與補中益氣湯兼服。
白話文:
舌頭是發出聲音的關鍵,喉嚨是聲音發出的關口。小孩子突然發不出聲音,是因為寒氣侵入到會厭這個部位,導致會厭無法正常開啟和閉合,所以發不出聲音。如果喉嚨發出的聲音正常,但是舌頭無法靈活轉動來講話,那就是舌頭喑啞,通常是風寒邪氣侵入脾經的絡脈,或是侵入舌頭下方的廉泉穴所導致。如果舌頭的根部無法靈活轉動講話,而且喉嚨的聲音嘶啞,那就是喉嚨喑啞,這也是因為風痰阻塞,導致氣道不通暢,所以發不出聲音,喉嚨也沒聲音。
總的來說,這種症狀有很多原因,像是先天體質虛弱,導致不能說話;或是哺乳的母親情緒波動過大,火氣傳給小孩,燻閉了清氣通道,導致不能說話;或是因為驚風、中風導致不能說話。如果因為遺留的熱氣或津液耗損,可以用七味白朮散;如果是因為清氣無法上升,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因為先天體質虛弱,加上虛火傷到肺部,可以用地黃丸。如果出現仰頭咳嗽、身體虛弱消瘦、眼白較多,或是同時有解囟、呵欠、咬牙等症狀,都屬於腎虛,必須用地黃丸加上鹿茸、遠志才能治療。如果是在嘔吐腹瀉後,或是大病之後,雖然有聲音但是無法說話,而且可以吞嚥東西,那就不是失音,而是胃氣無法上升,可以同時服用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
2. 咬牙
小兒寤寐。不時咬牙及齧乳者。雖多屬驚。然所致各有不同。惟齧乳驚搐者。抱龍丸。若發熱飲水。叫哭而搐者。心經實熱也。瀉心湯。睡困驚悸。合目而臥者。心經虛熱也。導赤散。面青目札。呵欠項強煩悶者。肝經實熱也。柴胡清肝散。手循衣領。及亂捻物者。肝經虛熱也。發搐目青面赤。肝經風熱也。並宜六味丸。
白話文:
小孩子睡覺或醒來時,不時會出現咬牙或咬奶頭的狀況,雖然大多是受到驚嚇所致,但造成的原因各有不同。如果是咬奶頭並伴隨驚厥抽搐的,可服用抱龍丸。如果發燒、想喝水、哭鬧且抽搐的,是心經實熱,可用瀉心湯治療。如果睡覺時疲倦、驚悸、閉著眼睛睡的,是心經虛熱,可用導赤散治療。如果臉色發青、眼睛眨動、打呵欠、脖子僵硬、煩躁的,是肝經實熱,可用柴胡清肝散治療。如果手會摸索衣領,或亂抓東西的,是肝經虛熱。如果抽搐時眼睛發青、臉發紅的,是肝經風熱,以上狀況都適合服用六味丸。
3. 夜啼驚啼
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熱。夜屬陰。陰勝則脾臟之寒愈盛。脾為至陰。喜溫而惡寒。寒則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得燈火。其啼便止。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亦曰胎寒。益黃散加鉤藤。若見燈愈啼者。心熱也。心屬火。見燈則煩熱內生。兩陽相搏。故仰身而啼。
其候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氣熱。導赤散加黃連、麥冬。若面色白而黑睛少。屬腎氣不足。至夜陰虛而啼也。宜用六味丸。因驚者。參客忤驚啼治之。驚啼者。邪氣乘心也。哭而多淚。是驚也。啼而無淚。是痛也。若因心火不足而驚啼者。秘旨安神丸。心火熾盛。導赤散。木火相搏。
加柴胡、梔子。肝血不足。六味丸。
白話文:
嬰兒夜間啼哭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因為脾胃虛寒,二是心火旺盛。夜晚屬陰,陰氣過盛會使脾臟的寒冷更加嚴重。脾臟屬至陰,喜歡溫暖而厭惡寒冷,寒冷就會導致腹中疼痛,所以嬰兒會彎著腰啼哭。如果給予燈火照明,啼哭就會停止。這種情況的表現是臉色青白,手腳和腹部都冰冷,不想吃奶,也稱為胎寒。可以用益黃散加上鉤藤來治療。
如果看到燈光反而哭得更厲害,那就是心火旺盛。心屬火,看到燈光會使體內煩躁燥熱,陰陽之氣互相搏擊,所以嬰兒會仰著身體啼哭。這種情況的表現是臉色赤紅,手腳和腹部都溫暖,口中氣息熱。可以用導赤散加上黃連、麥冬來治療。
如果臉色蒼白且眼珠黑色部分很少,就屬於腎氣不足,到了夜晚陰氣虛弱而啼哭。這種情況適合用六味丸來治療。
因為受到驚嚇而啼哭的,就依照治療受驚的方式處理。如果是邪氣侵入心臟引起的驚啼,哭泣時會流很多眼淚,這就是受驚的表現。如果啼哭卻沒有眼淚,那就是因為疼痛。
如果是因為心火不足而受到驚嚇啼哭的,可以用秘旨安神丸。如果是心火太旺盛,就用導赤散。如果是肝火與心火互相搏擊,就加上柴胡、梔子。如果是肝血不足,就用六味丸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