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

1. 黃癉

夫人身之神。貴於臟而默用。見於外則內虛也。其證皆由脾氣有虧。運化失職。濕熱留於肌膚。發而為癉。錢仲陽所謂身痛背強。二便澀滯。遍身面目爪甲皆黃。小便褐色是也。治法。宜固脾為先。如專用克伐寬中淡泄利水之藥。則鮮有不致危者。若初生及百日之中。半旬之內。

不因病而身黃者。胃熱胎黃也。腹大食土。為脾疳。兼作渴冷飲。瀉黃散。小便不利。五苓散加茵陳。大便秘。茵陳蒿湯。病後發黃。肢體浮腫。白朮散。清便自調。肢冷嗜臥。益黃散。身淡黃白。理中丸加茵陳。身熱膈滿。肌膚面目皆黃。瀉黃散加枳殼、生薑。若閉目壯熱。

多哭不已。大小便赤澀。口中熱氣。乃妊母厚味遺毒也。母子並服清胃散、生料地黃丸。忌酒面五辛熱物。倘誤傷脾土。急則驚風吐瀉。緩則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眼目障閉。多成疳疾矣。又有脾虛發黃者。當於脾胃中求之。

白話文:

黃疸這種病症,是人體內在的精氣神在臟腑中默默運作,當外在出現症狀時,代表內部已經虛弱了。這些症狀多半是因為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濕熱停留在肌膚,而引發黃疸。像錢仲陽所說的,全身疼痛、背部僵硬、大小便不順暢、全身包含臉部和指甲都變黃、小便呈褐色,都是黃疸的表現。治療方法,應該先以鞏固脾胃為主,如果只用攻伐、疏通、淡滲利水的藥物,通常會很危險。如果新生兒或出生一百天內,在半個月內,不是因為疾病而出現黃疸,那是因為胃熱引起的胎黃。肚子脹大、喜歡吃土,是脾虛疳病,如果還會口渴、喜歡喝冷水,就用瀉黃散治療;如果小便不順暢,用五苓散加茵陳;如果大便不通暢,用茵陳蒿湯。如果是病後才出現黃疸,並且伴隨肢體浮腫,用白朮散;如果大小便正常,但肢體冰冷、喜歡躺臥,用益黃散;如果全身呈淡黃色,用理中丸加茵陳。如果身體發熱、胸膈脹滿、肌膚面目都變黃,用瀉黃散加枳殼和生薑。如果閉著眼睛、發高燒、不斷哭鬧、大小便赤澀、口中有熱氣,那是因為懷孕的母親吃太多濃膩食物,將毒素遺傳給孩子。母親和孩子都要服用清胃散和生料地黃丸,並忌酒、麵食、五辛等熱性食物。如果誤傷脾胃,嚴重會引起驚風、嘔吐腹瀉,緩慢會導致肢體浮腫、小便不順暢、眼睛看不清楚,多半會變成疳病。此外,還有脾虛引起的黃疸,治療時應從脾胃方面著手。

2.

曹氏云。蛔者九蟲之一。因臟腑虛弱及傷甘肥生冷。致蛔不安。動則腹中攻痛。或作或止。口吐涎水。貫心則死。錢仲陽云。吐水不心痛者胃冷也。吐沫心痛者蟲痛也。與癇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耳。化蟲丸。田氏云。蟲痛啼哭。俯仰坐臥不安。自按心痛。時時大叫。面色青黃。

唇色兼白。目無精光。口吐涎沫也。若因胃冷即吐。理中湯加炒川椒、烏梅。或送烏梅丸尤妙。若中氣虛而蟲不安者。但補脾胃自安。冬月吐蟲。多是胃氣虛寒。白朮散加丁香、烏梅。

白話文:

曹氏說,蛔蟲是九種寄生蟲的其中一種。因為臟腑虛弱以及吃了太多甜膩肥厚、生冷的食物,導致蛔蟲不安分。蟲在體內活動就會引起腹部陣陣疼痛,時痛時不痛,還會吐出帶有黏液的口水。如果蟲鑽入心臟就會死亡。錢仲陽說,吐口水但不心痛的是胃寒,吐口水又心痛的是蟲引起的疼痛,這種情況與癲癇相似,但眼睛不會歪斜,手也不會抽搐。可以用化蟲丸治療。田氏說,因為蟲痛而哭鬧,身體翻來覆去坐立不安,自己會按著心口喊痛,時不時大叫,臉色青黃,嘴唇也發白,眼睛無神,口中吐出黏液。如果是因為胃寒而嘔吐,就用理中湯加上炒過的川椒和烏梅,或者直接服用烏梅丸更好。如果是中氣虛弱導致蟲不安分,只要補養脾胃自然就會好轉。冬天吐出蛔蟲,大多是胃氣虛寒,可以用白朮散加上丁香和烏梅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