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 (33)

回本書目錄

卷十 (33)

1. 臨蓐

以法下之。遲則不救。古法雖有童便調朴硝半兩。及平胃散水酒煎調朴硝。虛寒用理中湯倍參煎調芒硝等法。然有時輒應。有時不應。良由產母元氣盛衰不同。能行藥力與不能行藥故耳。亦有產難有兩兒一死一生者。千金用蟹爪一升。甘草二錢。阿膠二兩。以流水先煮蟹爪、甘草。

去滓內阿膠烊化服之。血凝不下。加桂心三錢。藥入。死者即出。生者即安。神驗。此千金法。取蟹能散血。而爪觸之易脫。物類相感之應也。又有子死腹中。用黃牛屎塗母腹上立出者。又有取灶心黃土為散。酒服二錢匙立出者。又有以夫尿煮沸服之者。又有以冬葵子(即向日葵子。

)半升。阿膠三兩。煎服者。又有用甘草、筒桂、蒲黃、香豉煎成。入雞子一枚調服者。若冬月胎死堅硬。腹中覺冷。用香桂散加烏頭。及黑神散、黑龍丹。皆可應用。內外有邪者。五積散最宜。若死胎及胎衣惡血上逆。搐嘔昏暈。用小便乘熱灌之。但得一口下咽節止。若面赤舌青。

子死母活。面青舌赤。母死子活。唇青吐沫。或面舌俱青。子母俱亡。

陸鬥岩治一婦。有胎四月。墜下逾旬。腹脹發熱。氣喘面赤。口鼻舌青黑。診之其脈洪盛。曰。胎未墜也。面赤者。心火盛而血乾也。舌青口鼻黑。肝氣絕而胎死矣。內外皆曰。胎墜久矣。復診。色脈如前。以蛇蛻煎湯。下平胃散加芒硝、歸尾。服之須臾。腹鳴如雷。腰腹陣痛。復下一死胎而愈。

胎衣不出,臍腸墜斷。惡露入胞。脹大不能出者。二味參蘇飲童便和服。壯實人。失笑散以消瘀血。甚則平胃散加朴硝下之。胞衣不下。古法用蛇蛻一條。香油燈上燒研。入麝香為末。童便調服。或加蘄艾、阿膠、蘇木各一錢。麥芽末打糊為丸。名烏金丸。難產及死胎不出。

俱童便服之。亦有單用蛇蛻酥炙為末。童便下一錢匙者。千金治胞衣不出。胞爛喘急欲死。用牛膝湯服之即下。妊娠肥盛多痰。阻逆氣道而致產難。及子死胎干。或子下而胎衣不出。半夏為散。尿服方寸匙。連進三服。並用吹鼻取嚏。以激動關竅。大妙。常見下死胎胞衣用朴硝等法。

非惟不效。即使得下。胃氣大傷。往往不能收功。丹方用蓖麻子肉。研塗母右腳心。胞下急洗去。緩則腸亦出矣。今人以產婦頭髮。入口作嘔。胎衣自出。其法甚效。如不出。反逆上者必死。

交骨不開,陰門不閉,子宮不收,三者皆元氣不足。交骨不開者。加味佛手散。助其血氣。補而開之。古法用加味芎歸湯。即佛手散加龜板灰、血餘。每見服此藥者。惡血凝滯。反成不救。惟大劑人參、童便入芎、歸劑中。助其血氣。開闔之功立致也。若見咬牙昏暈。急以熱小便灌之。

稍遲則無濟矣。若元氣不虛者。只用佛手散、小便服之。單用小便亦得。人參不必也。陰門不閉者。十全大補倍參、桂補斂之。若初產腫脹。或焮痛而不閉者。當用逍遙散加荊芥、牡丹皮。切忌寒涼。子宮不收者。補中益氣加酒炒白芍一錢。肉桂五分。補而舉之。或助以外治之法。

白話文:

臨蓐

如果產婦生產時遇到困難,需要用藥物來幫助她將胎兒或胎盤排出。如果延誤處理,就會有生命危險。古時候的方法有使用童子小便調和朴硝(一種礦物鹽)半兩,或是用平胃散加水酒煎煮調和朴硝。對於體質虛寒的產婦,則會用理中湯加倍人參煎煮後,再調和芒硝。但這些方法有時有效,有時無效,主要是因為產婦的元氣強弱不同,身體對藥物的吸收和反應也不同。

有時候,生產時會遇到雙胞胎,其中一個夭折、一個存活的情況。《千金方》裡記載,可以用蟹爪一升、甘草二錢、阿膠二兩,先用水煮蟹爪和甘草,去掉藥渣,再加入阿膠使其融化後服用。如果血凝結而胎兒下不來,可以再加入桂心三錢。藥物服用後,死胎就會排出,活胎則會平安。這個方法很神奇,因為螃蟹能散血,而蟹爪容易脫落,這是用「物類相感」的原理來治療的。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胎兒死在腹中,可以用黃牛糞塗抹在產婦的腹部,死胎就會很快排出。也可以用灶台中心的黃土製成散劑,用酒沖服兩錢匙,死胎也能排出。甚至有人用丈夫的尿液煮沸後服用,或是用冬葵子(即向日葵籽)半升,加入阿膠三兩煎煮服用。還可以用甘草、筒桂、蒲黃、香豉煎煮後,加入雞蛋一枚攪拌服用。

如果是冬天,胎兒死後變得堅硬,產婦感覺腹中發冷,可以用香桂散加入烏頭,或是用黑神散、黑龍丹等藥物。如果體內外有邪氣,可以用五積散。如果死胎或胎衣以及惡露上逆,導致產婦抽搐、嘔吐、昏迷,可以用熱的童子小便灌入產婦口中,只要能嚥下一口,就能停止這些症狀。如果產婦面色發紅、舌頭發青,表示胎兒已死但母體仍存活;如果面色發青、舌頭發紅,表示母體已死而胎兒可能存活;如果嘴唇發青、口吐白沫,或是面色和舌頭都發青,表示母體和胎兒都可能死亡。

陸鬥岩醫師曾治療一位懷孕四個月的婦人,胎兒滑落超過十天,腹部脹大發熱,呼吸急促、面色發紅、口鼻舌頭都呈現青黑色。醫師診斷後,認為她的脈象洪盛,判斷胎兒尚未完全排出。面色發紅是因心火旺盛、血脈乾涸;舌頭發青、口鼻發黑,是因肝氣衰竭、胎兒已死。內外都說胎兒已經滑落很久了,醫師再次診斷,發現症狀與之前相同。於是開蛇蛻煎湯,搭配平胃散加芒硝、歸尾。服藥後,婦人腹中雷鳴、腰腹陣痛,隨後排下死胎,病症痊癒。

如果胎盤沒有順利排出,導致臍帶斷裂、惡露進入子宮、腹部脹大且無法排出,可以用二味參蘇飲加童子小便服用。身體強壯的人,則用失笑散來消除瘀血,嚴重者則用平胃散加朴硝來幫助排出。古時候對於胎盤不下的情況,會用蛇蛻一條在香油燈上燒成灰,再加入麝香研磨成粉末,用童子小便調服。也可以加入蘄艾、阿膠、蘇木各一錢,再用麥芽粉打成糊狀做成藥丸,名為烏金丸。難產或是死胎無法排出時,都可以用童子小便服用。也有人單獨將蛇蛻用酥油烤過研磨成粉末,用童子小便送服一錢匙。

《千金方》記載,治療胎盤不下、胎盤腐爛導致呼吸急促、瀕臨死亡的情況,可以用牛膝湯服用,就能將胎盤排出。孕婦如果體型肥胖、痰多,阻礙了氣的運行導致難產,或是胎兒死亡變乾,又或是胎兒生出而胎盤不下,可以用半夏研磨成粉末,用尿液服用方寸匙的量,連續服用三次,並配合吹鼻取嚏的方法,來刺激身體的關竅,效果非常好。

常見用朴硝等方法來幫助排出死胎和胎盤,但往往沒有效果,即使有效,也會嚴重損傷胃氣,導致無法恢復健康。有個丹方提到,將蓖麻子的肉研磨塗抹在產婦右腳心,等胎盤排出後立刻洗去,否則會導致腸子也跑出來。現在的人會用產婦的頭髮塞入口中讓她作嘔,以此來促使胎盤排出,這個方法很有效。如果胎盤無法排出,而且產婦出現嘔吐上逆的情況,表示情況危急。

如果產婦出現恥骨聯合不開、陰道口閉合、子宮無法收縮的情況,都是元氣不足的表現。恥骨聯合不開,可以用加味佛手散來幫助氣血運行,補益並幫助打開。古時候用加味芎歸湯,也就是佛手散加入龜板灰和血餘,但常常發現服用此藥後,惡血凝滯反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唯有大劑量的人參和童子小便加入芎歸湯,才能有效幫助氣血運行,打開關節。如果產婦出現咬牙昏迷的情況,要立刻用熱的童子小便灌服,稍有延遲就會有生命危險。如果產婦元氣不虛弱,只需要用佛手散和童子小便服用,或是單獨服用童子小便即可,不需要使用人參。

如果陰道口閉合,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加倍人參、桂枝來補益收斂。如果是初產時出現腫脹、發熱疼痛而不閉合的情況,應該用逍遙散加入荊芥、牡丹皮,切記不要使用寒涼的藥物。如果子宮無法收縮,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入酒炒過的白芍一錢、肉桂五分,補益並幫助上提。也可以配合外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