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 (15)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5)

1. 胎前

(脈辨,驗胎,養胎,惡阻,胎動,漏胎下血,驚胎僵仆,胎上逼,安胎,半產,胎不長養,過期不產,咳嗽,子煩,類中風,傷風,傷寒,瘧,痢,子淋,遺尿,諸血,吐衄,諸痛,子腫,不語,譫語,子懸,子癇,乳泣腹啼,鬼胎,下私胎法,斷子法)

經云。何以知懷子之且生。身有病而無邪脈也。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胞絡之脈絕也。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無治也。當十月復。婦人重身。毒之何如。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言有是病而用是藥。藥雖峻克。可無傷於胎息也。

金匱云。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平脈者。言其無病之脈也。惟陰脈小弱。以其營氣不足耳。凡感邪而營氣不足者。則必惡寒發熱。今無寒熱。妨於食。是知妊娠矣。妊娠血聚氣搏。經水不行。至六十日始凝成胎。斯時營氣並於胎元。而胃氣不足。津液少布。故其人渴不能食。宜桂枝湯和營益胃。設有醫以他治。

反加吐下者。此為惡阻。則絕之。謂絕止醫治。候其自安。不可用藥更傷其胃氣也。樓全善云。嘗治一婦惡阻病吐。愈治愈逆。因思仲景絕之之旨。遂停藥月餘自安。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心茯苓丸主之。宿有癥痼。謂婦人行經時遇冷。則余血留而為癥。然癥病婦人恆有之。或不礙子宮。

則仍行經而受孕。雖得血聚成胎。胎成三月而經始斷。斷未三月而癥病復動。遂漏下不止。癥在下。迫其胎。故曰癥痼害。胎以臍上升動不安。洵為真胎無疑。若是鬼胎。即屬陰氣結聚。斷無動於陽位之理。今動在於臍上。是胎已六月。知前三月經水雖利。而胎已成。後三月經斷。

而血積成衃。是以血下不止。故用桂心、茯苓、丹皮、桃仁以散其衃。芍藥以護其營。則血方止而胎得安。世本作桂枝茯苓丸。乃傳寫之誤。詳桂枝氣味俱薄。僅堪走表。必取肉桂之心。方有去。癥之功。安常所謂桂不傷胎。勿疑有礙於妊。觀下條子臟開用附子湯。轉胞用腎氣丸。

俱用桂、附。內經所謂有故無殞是也。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妊娠脈弦為虛寒。虛陽散外。故發熱。陰寒內逆。故胎脹。腹痛惡寒者。其內無陽。子臟不能司閉藏之令。故陰中覺寒氣習習如扇也。

用附子湯以溫其臟。則胎自安。世人皆以附子為墮胎百藥長。仲景獨用以為安胎聖藥。非神而明之。莫敢輕試也。

白話文:

[胎前]

懷孕的徵兆是身體有病痛,但脈象卻不是邪脈。有些人懷孕九個月會聲音沙啞,這是因為胞絡的脈絡斷絕了。胞絡連接腎臟,少陰經脈貫穿腎臟,並連繫舌根,所以不能說話,這是無法治療的,通常在十個月左右會恢復。婦女懷孕期間用藥如何呢?只要用藥正確,對胎兒不會有損害。

有病就該用藥,即使藥性較強,也不會傷害胎兒。

《金匱要略》中提到,醫師說,婦女脈象平和,陰脈略微虛弱,感到口渴,吃不下東西,沒有寒熱症狀,這就是懷孕的徵兆,可以用桂枝湯治療。依照正常情況,懷孕六十天左右會有這種現象。如果醫師誤用其他方法治療,反而導致嘔吐或腹瀉,就會傷害胎兒。

所謂的「平脈」,指的是沒有病痛的脈象。只有陰脈略微虛弱,是因為體內營氣不足的緣故。凡是感受外邪而導致營氣不足,一定會出現惡寒發熱的症狀。現在沒有寒熱症狀,只是影響食慾,就可以判斷是懷孕了。懷孕時,血液和氣聚集在子宮,導致經水停止,到了六十天左右才會形成胎兒。這時營氣都集中到胎兒,胃氣不足,津液難以散佈,所以會感到口渴,吃不下東西,可以用桂枝湯調和營氣,增強胃氣。如果醫師用其他方法治療,反而導致嘔吐或腹瀉,這就是所謂的「妊娠惡阻」,應該停止治療,等待身體自然恢復,不要用藥傷害胃氣。樓全善醫師曾治療一位孕婦,因為妊娠惡阻嘔吐,越治越嚴重,後來想到張仲景「停止治療」的說法,就停止用藥一個月,孕婦自然就康復了。

婦女如果原本就有癥瘕疾病,月經停止還不到三個月,卻出現持續出血的狀況,而且胎動的位置在肚臍上方,這就是癥瘕疾病所導致的。如果懷孕六個月才感覺到胎動,那是因為前三個月月經順利時,胎兒已經形成了。出現出血狀況,是因為月經停止三個月後,瘀血堆積所導致的。出血不止的原因是癥瘕疾病沒有去除,應該要用桂心茯苓丸來去除癥瘕。所謂的「宿有癥瘕」,是指婦女在月經來潮時受寒,導致瘀血停留形成癥瘕。患有癥瘕的婦女很常見,有些不會影響子宮,因此仍然可以行經並懷孕。雖然血液會聚集形成胎兒,但胎兒形成三個月後,月經才會停止。如果停止不到三個月,癥瘕疾病又會發作,導致持續出血。癥瘕在下腹部,壓迫胎兒,所以說是「癥瘕害」。胎兒因為受到壓迫,在肚臍上方躁動不安,可以確定是真胎。如果是鬼胎,則是陰氣聚集形成的,絕對不會在陽位(肚臍上方)活動。現在胎動在肚臍上方,代表胎兒已經六個月,可知前三個月月經雖然正常,但胎兒已經形成,後三個月月經停止,瘀血堆積形成血塊,因此才會持續出血。所以用桂心、茯苓、丹皮、桃仁來散去瘀血,用芍藥來保護營氣,出血自然會停止,胎兒也會安穩。市面上流傳的「桂枝茯苓丸」,是傳抄錯誤。「桂枝」氣味輕薄,只能發散表面,必須用肉桂的心,才能有去除癥瘕的功效。安常說桂枝不會傷害胎兒,不需要懷疑它會影響懷孕。從下一條提到的「子臟開」要用附子湯,「轉胞」要用腎氣丸,都用了桂枝和附子,就知道內經所說的「有病就該用藥,對胎兒不會有損害」的道理。婦女懷孕六、七個月,脈象呈現弦脈,並且發熱,胎兒越來越大,感到腹痛、怕冷,小腹感覺像扇子一樣,這是因為子臟張開的緣故,應該用附子湯來溫暖子臟。懷孕脈象呈現弦脈,是因為虛寒。虛陽散於外,所以會發熱。陰寒內逆,所以胎兒脹大。感到腹痛、怕冷,是因為體內沒有陽氣,子臟無法執行閉藏的功能,所以陰部會感覺冷氣習習如扇。用附子湯溫暖子臟,胎兒自然就會安穩。世人都認為附子是墮胎的毒藥,但張仲景卻獨獨用它來作為安胎的聖藥。如果不是對醫理有深刻的理解,是不敢輕易嘗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