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 (1)
卷十 (1)
1. 經候
(崩漏,失血心痛,經閉不行,帶下,淫濁,淋瀝,淋辨,泄瀉,小便血,師尼寡婦寒熱,子嗣,胎教)
經曰。女子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
婦人以血為主。故手少陰動甚為懷身之象。胎稟在下。反以上部動甚為胎脈之驗者。蓋陽神氣旺。與尺內陰搏陽別。同一胎脈。而有左右上下陰陽男女之辨。是以內經特為昭揭。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手足陽明。皆曰二陽。不得隱曲。言情欲不遂。而病發心脾也。風消者。發熱消瘦。胃主肌肉也。賁黃者。喘息上奔。胃氣上逆也。此節雖言病發心脾。而實重在胃氣。心為胃之母。胃為脾之府。且與大腸一氣貫通。焉有母傷而子獨安。臟病而腑不病之理。
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治之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
利腸中。及傷肝也此段經文。全重在氣竭肝傷四字。為通節之綱旨。胸脅。肝部也。支滿。肝病也。妨於食。木邪凌土也。病則先聞腥臊臭。脾喜芳香。今脾土為木邪凌虐。病則先聞腥臊。臊乃肝之旺氣也。出清液。脾虛不能敷化水精也。先唾血。脾傷不能統運營血也。四肢清。
陽衰不能傍達四末也。目眩。陽不充而水上溢於經也。前後血。陰受傷而血內溢於絡也。血枯。內有乾血。血不歸經而結胞門也。良由年少不禁。氣竭肝傷。而致月事衰少。或不來也。治以烏鰂骨四分。取其味鹹走腎。性溫達肝。配以藘茹一分。取其辛散內風。溫去惡血。二物併合。
功專破宿生新。丸以雀卵。取其溫補助陽。能調子臟精血。以五丸為後飯者。先藥後飯。使藥徐行下焦。力貴專攻。五丸不為少也。飲以鮑魚汁。利腸垢。和肝傷。取其臭穢之味。佐烏鰂骨而闢宿積之血也。烏鰂血黑如墨。用之書契。則有賊人之害。故又名烏賊。入腎走血。
而不傷伐真元。功在虻、蛭之上。考諸本草。藘茹即是茜根。功專散血。不可誤認䕡茹。䕡茹辛寒有毒。功專外科。觀本經主治可知。
金匱云。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臟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
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衝急痛。膝脛疼煩。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有鬼神。久則羸瘦。脈虛多寒。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
白話文:
[經候]
(崩漏、失血心痛、經閉不行、帶下、淫濁、淋瀝、淋辨、泄瀉、小便血、師尼寡婦寒熱、子嗣、胎教)
經典說,女子手少陰脈搏動明顯,代表懷孕。
婦女以血液為主,所以手少陰脈搏動明顯是懷孕的徵兆。胎兒在下腹部,反而上部的脈搏動明顯是驗孕的方式,這是因為陽氣旺盛,與尺部內側的陰脈搏動,在位置上形成陰陽的區別。內經特別說明此點,以便辨別男女胎。
二陽經(手足陽明)的病變會影響心和脾。若情慾無法滿足,導致病發心脾,會出現月經不來的情況。如果發展成風消(發熱消瘦),或者息賁(喘息上逆),就難以治癒。
手足陽明經都稱為二陽經。這裡說的「不得隱曲」是指情慾無法滿足而導致疾病發生在心脾。風消指的是發熱消瘦,因為胃主管肌肉。「賁黃」指的是喘息上奔,因為胃氣上逆。這段話雖然說的是病發心脾,但實際上重點在胃氣。心是胃的母親,胃是脾的附屬。心、胃和大腸的氣是相互貫通的,如果母親生病,兒子怎麼會安然無恙?臟腑的病變也會互相影響。
如果胸脅脹滿,影響食慾,發病時先聞到腥臭味,分泌清液,先吐血,四肢冰冷,頭暈,時常有前後出血的現象,這種病叫做血枯。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年輕時,因為大量失血,或醉酒後行房事,導致氣血耗竭,肝臟受損,所以月經衰少或不來。治療方法是用四份烏賊骨和一份茜草根,混合在一起,用麻雀蛋黃調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飯後服用五丸,用鮑魚汁送服。
這樣可以疏通腸道,並修復肝臟損傷。這段經文的重點在「氣竭肝傷」這四個字,這是整段的核心。胸脅是肝臟的部位,脹滿是肝病;影響食慾是肝木之邪侵犯脾土;發病時先聞到腥臭味,是因為脾喜歡芳香,但現在脾土被肝木所侵害;分泌清液是因為脾虛無法運化水液;先吐血是脾傷不能統攝血液;四肢冰冷是陽氣衰弱,無法到達四肢末梢;頭暈是陽氣不足,水液上溢到經絡;前後出血是陰血受傷,血溢出絡脈;血枯是因為體內有乾血,血不歸經,瘀結在胞門。這是因為年輕時不懂得節制,氣竭肝傷,導致月經衰少或不來。治療方法是用四份烏賊骨,取其味鹹走腎,性溫達肝,配上一份茜草根,取其辛散內風,溫化惡血。兩者合用,可以破除舊瘀,產生新血。用麻雀蛋黃調製藥丸,是因為其溫補陽氣,可以調理子宮精血。飯後服用五丸,是因為先服藥後吃飯,可以讓藥力慢慢到達下焦,藥效專注。用五丸並不是量少。用鮑魚汁送服,可以清理腸道污垢,調和肝臟損傷,並藉由鮑魚的臭穢之氣,輔助烏賊骨去除體內積滯的血液。烏賊血黑如墨,過去用來寫字,有防賊的作用,所以又叫烏賊。它入腎走血,不會損傷元氣,功效比虻蟲、水蛭更佳。根據本草記載,茜草根就是藘茹,專門散血,不可誤用為䕡茹。䕡茹性辛寒有毒,主要用於外科。觀察本經的治療主旨即可了解。
《金匱要略》說,婦女的疾病,是因為虛弱、積冷、氣滯導致各經脈水液斷絕,甚至有多年血寒,積聚在胞門。寒氣傷害經絡,導致凝結堅硬在上腹部,會出現嘔吐、流口水,久了會形成肺癰,身體消瘦,在腹部積聚成塊,繞著肚臍有寒疝,或者兩側肋骨疼痛,與臟腑相連,或者結成熱證,疼痛在關元穴。脈象頻數卻沒有瘡瘍,皮膚像魚鱗一樣粗糙。這種情況有時會發生在男性身上,不限於女性。下腹部不適不嚴重時,經期不規律,會導致陰部抽痛,少腹怕冷,或者牽引到腰背,下至氣街部位,氣衝疼痛劇烈,膝蓋和小腿疼痛,突然感到眩暈昏厥,像要癲癇發作,或感到憂愁悲傷,容易發怒。這些都是帶下病的症狀,不是因為有鬼神作祟。時間長了會變得消瘦,脈象虛弱,多為寒證。仔細診斷脈象的陰陽、虛實和弦緊,施以針藥治療,可以轉危為安。雖然同是疾病,但病因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