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八 (23)
卷八 (23)
1. 暴盲
暴盲者,倏然盲而不見也。致病有三:曰陽寡,曰陰孤,曰神離,乃痞塞關格之病。
病於陽傷者,緣忿怒暴悖,恣酒嗜辣,久病、熱病、痰火人得之,則煩躁秘渴。病於陰傷者,多嗜色欲,或悲傷哭泣之故,患則類中風、中寒之起。傷於神者,因思慮太過,用心罔極,憂傷至甚,驚恐無措者得之,患則其人如癡騃病發之狀。
屢見陰虛水少之人,因頭風、痰火、眩暈發後,醒則不見,能保養者,亦有不治自愈。氣大虛者,急服大劑人參膏;血虛者,大劑黃耆、當歸煎湯,調服人參膏。患濕者,白朮為君,黃耆、茯苓、陳皮為臣,附子為佐。
三者治目暴盲,皆為氣病,故用參、術。即血虛者,亦須人參,方有陽生陰長之功。經謂氣脫者目不明,即其證也。是忌金石鎮墜之藥,以其神氣浮散於上,犯之必死。
白話文:
[突發性失明]
突發性失明的情況,就是突然間視力喪失,什麼都看不見。這種病症可由三種原因造成:陽氣衰弱、陰氣單薄、精神離開。這是一種由消化道堵塞導致的疾病。如果因陽氣受損而病發,通常是因為過度憤怒、飲酒過量和喜愛辛辣食物,或者長期患病、熱病、痰火等情況下得到此病,患者會感到煩躁、口渴、便祕。
如果是因陰氣受損而病發,多數是由於過度的性生活或過度悲傷哭泣所導致,病發時會像中風或中寒那樣突然發生。若因精神受損而病發,可能是由於過度思考、極度用心、極度憂鬱、驚恐無措等情況下得到此病,病發時患者會表現出如癡呆般的症狀。
這種病常見於陰虛、體內水分不足的人,尤其在頭痛、眩暈後醒來發現視力喪失。對於懂得自我保養的人,有些可以自然痊癒。如果氣血極度虛弱,應立即服用大量的人參膏;若是血虛,則需大量黃耆、當歸煎湯,並與人參膏一同服用。對於濕氣重的患者,白朮是主要治療藥物,輔以黃耆、茯苓、陳皮,附子作為輔助,這四種藥物都可用於治療突發性失明,因為這些都是氣血問題,所以會使用人參、白朮。
即使對於血虛的患者,也需要人參,才能達到陽氣生長,陰氣增強的效果。經典上說,氣脫者眼睛會視物不清,正是這個病的徵兆。應該避免使用金石類鎮定藥物,因為這類藥物會使神氣向上浮散,使用後可能會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