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七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5)

1.

為濕瘀胃口。故宜苦燥治之。若久痢口噤。則胃氣虛敗。即大劑獨參、理中。恐難為力也。久痢不止。諸藥不應。貧人無力服參者。烏梅、大棗各數枚。煎服屢效。

休息痢,此證多因兜澀太早。積熱未盡。加以調攝失宜。不能節食戒欲。所以時止時作。補中益氣加肉果、木香。吞駐車丸。亦有陰虛多火。不能勝任升、柴、木香、白朮者。只用駐車丸加人參、肉桂、烏梅之類。有積。可加枳實、炮黑楂肉。有服補中益氣數服。不應。反下鮮紫血塊者。

此久風成飧泄。風氣通於肝。肝傷不能藏血也。三奇湯倍防風加羌、葛、升、柴。其一切利水破氣藥。皆為切禁。

蟯蟲痢,其證腹大。皮膚黃粗。循循慼慼然。得之於寒濕。寒濕之氣。菀篤不發。化為蟲。此九蟲之一。其形極細。胃弱腸虛。則蟯蟲乘之。或癢。或從穀道中溢出。倉公以芫花一撮主之。烏梅丸、黃連犀角散亦主之。然蟲盡之後。即用六君子加犀角、黃連、烏梅肉丸服。以補脾胃。兼清濕熱。庶不再發。若一味攻蟲。愈攻愈盛。漫無止期也。

痢後風,因痢後不善調攝。或多行。或房勞。或感風寒。或受濕氣。致兩腳痿軟腫痛。用大防風湯。痢後變成痛風。皆調攝失宜所致。補中益氣加羌活、續斷、虎骨。

痢後呃噦,此乃胃氣虛寒之極。最為惡候。急宜橘皮乾薑湯主之。下痢而渴。誤食冷物水果而噦者。理中湯加丁香十五粒。柿蒂五枚。水煎熱服。兼寒熱往來者。小柴胡加丁香。血痢嘔噦而渴。心煩不得眠。小便不通者。豬苓湯。白痢嘔噦。用五苓散。以中有肉桂可通逆氣也。

〔診〕下痢白沫。初起脈小滑。能食者易治。洪大急疾。四肢厥冷者難治。久痢脈微弱小細者即愈。數實或虛大無根者危。下痢膿血。初起脈小滑。或弦軟。身不熱者易治。數實滑大而身熱者。勢雖甚。猶或可治。若先不熱。五六日後。反發熱脈大者必死。久則脈宜芤遲虛細。

不宜數盛滑實。或身熱不止。口噤不食者皆死。久痢脈結代。反驟能食。為除中者必死。大抵下利之脈。初起雖實大不妨。六七日後最忌強盛。凡下痢脈浮身熱。作風治。脈沉身重。作濕治。下痢為腸胃病。雖頻迸而能食則吉。若噤口痢。初起脈數實可治。久痢而反不能食。

脈見有餘者死。惟小弱流利者。當作胃虛治之。

海藏治楊師。屢大醉後渴飲冷水冰茶。後病大便鮮血甚多。先以吳茱萸溫藥。次與胃苓湯。血止後白痢。又與溫下藥四服乃止。或曰。何不用黃連之類以解毒。反用溫熱之劑。曰。血為寒所凝。漬入腸間而便下。得溫乃行。若用寒涼。即變證難療矣。

汪石山治一婦。病痢半載余。服四物、香連愈劇。腹痛後重。咳嗽煩熱。脈皆細弱而數。以補中益氣去歸。加茯苓、芍藥為散。日用米飲調下。三次而安。

白話文:

痢疾

痢疾是由於濕氣阻滯在胃部引起的。所以應該用苦味、燥性的藥物來治療。如果痢疾持續很久,病人嘴巴緊閉,則代表胃氣已經虛弱衰敗,即使大量使用獨參湯或理中湯,恐怕也難以挽回。如果痢疾久治不好,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貧窮的人又沒有能力服用人參,可以用烏梅、大棗各幾枚,煎煮後服用,往往有效。

休息痢,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過早使用收澀的藥物,導致體內積熱沒有完全清除,再加上調養不當,不能節制飲食和慾望,所以痢疾才會時好時壞。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肉豆蔻、木香,同時服用駐車丸。也有人是因為陰虛火旺,不能承受升麻、柴胡、木香、白朮這些藥物,只能用駐車丸,再加入人參、肉桂、烏梅之類的藥物。如果體內有積滯,可以加入枳實、炮製過的黑山楂肉。有些人服用補中益氣湯數次都沒有效果,反而拉出鮮紫色的血塊,這也是有可能的。

這是因為長期的風邪導致脾胃功能失常,進而引起腹瀉。風邪與肝臟相通,肝臟受損就不能藏血。可以用三奇湯,加倍防風的用量,再加入羌活、葛根、升麻、柴胡。所有利水、破氣的藥物,都絕對不能使用。

蟯蟲痢,這種病的症狀是腹部脹大,皮膚發黃粗糙,身體總是感到不舒服。它是由於寒濕引起的。寒濕之氣積聚在體內,不能發散,就會化為蟲。這是九蟲中的一種,它的形狀極其細小。如果胃虛弱,腸道也虛弱,蟯蟲就會乘虛而入,導致病人發癢,或者蟲子從肛門流出。倉公用芫花一把來治療這種病。烏梅丸、黃連犀角散也可以治療。但是,蟲子清除乾淨之後,就應該用六君子湯,再加入犀角、黃連、烏梅肉,製成丸藥服用,以補益脾胃,同時清除濕熱,這樣才不會再復發。如果只是一味地攻蟲,只會讓蟲子越攻越多,沒有止境。

痢疾後的風病,是因為痢疾後沒有好好調養,或者過度勞累,或者性生活過度,或者感受風寒,或者受到濕氣侵襲,導致兩腿萎軟腫痛。可以用大防風湯來治療。痢疾之後變成痛風,都是因為調養不當造成的。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羌活、續斷、虎骨。

痢疾之後打嗝,這是胃氣虛寒到了極點的表現,病情非常危險。應該立即用橘皮乾薑湯來治療。如果拉肚子卻感到口渴,誤食了寒冷的食物或水果,導致打嗝,可以用理中湯,加入丁香十五粒、柿蒂五枚,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如果同時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入丁香。如果拉血痢,同時出現嘔吐、口渴、心煩失眠、小便不通,可以用豬苓湯。如果拉白痢,同時出現嘔吐,可以用五苓散,因為五苓散中有肉桂,可以通暢逆氣。

診斷

如果拉出白色泡沫狀的痢疾,初期脈象細小而滑,而且還能吃東西,就容易治療。如果脈象洪大、急促,四肢冰冷,就難以治療。如果痢疾很久,脈象微弱細小,就快要痊癒。如果脈象頻數、有力,或者虛大無根,就危險。如果拉出膿血狀的痢疾,初期脈象細小而滑,而且身體不發熱,就容易治療。如果脈象頻數、有力而滑大,而且身體發熱,情況雖然嚴重,但還有可能治好。如果開始沒有發熱,過了五六天反而發熱,脈象變大,就必定會死亡。如果痢疾久了,脈象應該是空虛、遲緩、虛弱細微。

不應該出現脈象頻數、有力而滑實,或者身體持續發熱,或者嘴巴緊閉不能進食,這些情況都代表病情危險。如果痢疾很久,脈象出現結代,突然又能吃東西,這是除中(身體虛弱到了極點)的表現,必定會死亡。總的來說,痢疾的脈象,初期即使脈象有力、洪大也沒有關係,但六七天後最忌諱脈象強盛。凡是痢疾,脈象浮而身體發熱,要當作風邪來治療。脈象沉而身體沉重,要當作濕邪來治療。痢疾是腸胃的疾病,即使拉肚子很頻繁,只要還能吃東西就吉利。如果嘴巴緊閉不能進食,初期脈象頻數而有力,還能治療,如果痢疾很久反而不能進食,

脈象顯示有餘,就代表危險。只有脈象細小、虛弱、流暢,才應該當作胃虛來治療。

名醫海藏治療楊先生的案例,楊先生因為多次喝醉後又喝冷水冰茶,後來得了大便鮮血很多的病。海藏先用吳茱萸等溫熱藥物,然後用胃苓湯。止血之後,又變成拉白痢,又用了四劑溫下藥才治好。有人問,為什麼不用黃連之類的藥物來解毒,反而用溫熱的藥物?海藏回答說,血是受到寒邪凝滯,滲入腸道才變成血便,只有用溫熱的藥物才能讓血流動。如果用寒涼的藥物,就會發生其他的病症,很難治療。

名醫汪石山治療一位婦人的案例,這位婦人得了痢疾半年多,服用四物湯、香連丸後病情反而加重。出現腹痛、裡急後重、咳嗽、煩躁發熱,脈象細弱而數。汪石山用補中益氣湯,去除當歸,加入茯苓、白芍,製成散劑。每天用米湯調服,三次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