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諸方(下) (1)

1. 妙香丸

巴豆(三百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冰片,牛黃,膩粉,麝香(各三兩),辰砂(飛,九兩),金箔(九十片)各研勻,煉黃蠟六兩,入白蜜三分,同煉勻為丸,每重一兩,分作三十丸。如治潮熱積熱,傷寒結胸,發黃狂走,躁熱口乾,面赤,大小便不通,煎大黃、炙甘草湯下一丸。毒利下血,煎黃連湯,調膩粉少許下。

酒毒、食毒、茶毒、氣毒、風痰、伏痞、吐利等,並用膩粉、龍腦、米飲下。中毒吐血,悶亂,煩躁欲死者,用生人血(即乳汁)下。小兒百病,驚癇涎潮搐搦,用龍腦、膩粉、蜜湯下綠豆大二丸。諸積食積熱,頰赤煩躁,睡臥不寧,驚哭瀉利,並用金銀薄荷湯下,更量歲數加減。

大人及婦人,因病傷寒時疾,陰陽氣變,結伏毒氣胃中,喘躁,眼赤潮發不定,七八日以上至半月未安,醫所不明,證候脈息交亂者,可服一丸。或分作二丸,並用龍腦、膩粉、米飲調半盞下。下後仍將此丸拾起,水洗淨,以油單紙裹,埋入地中,五日取出,可再與。一丸可用三次。

如要藥速行,用針刺一孔子,冷水浸少時服。

白話文:

【妙香丸】

配方如下:取巴豆三百一十五粒,去其外皮和心膜後炒熟;冰片、牛黃、膩粉、麝香各三兩;辰砂飛研後九兩;金箔九十片。將這些藥材分別研磨均勻。另備煉製的黃蠟六兩,加入白蜜三分,一同煉勻後製成丸劑,每一丸重一兩,再將其分爲三十小丸。

若治療潮熱、積熱、傷寒結胸、發黃、狂走、躁熱口乾、面紅、大小便不通等症狀,可煎大黃與炙甘草湯送服一丸。若爲毒利下血,可用煎黃連湯調入少量膩粉送服。

對於酒毒、食毒、茶毒、氣毒、風痰、伏痞、嘔吐、腹瀉等症,均可用膩粉、龍腦、米飲送服。中毒導致吐血、悶亂、煩躁欲死的情況,可用生人血(即母乳)送服。小兒患百病,如驚癇、涎潮搐搦,可用龍腦、膩粉、蜜湯送服綠豆大小的丸劑兩粒。各種食積、熱積、臉頰紅赤、煩躁不安、睡眠不寧、驚哭、腹瀉等症狀,可用金銀薄荷湯送服,劑量依據年齡調整。

成人及女性患者,因疾病、傷寒、時疾等引起陰陽氣變,毒氣在胃中結伏,出現喘躁、眼紅、發熱症狀,且持續七到八天甚至半月未愈,醫生診斷不清、脈象混亂的,可服一丸。也可分爲兩丸,均用龍腦、膩粉、米飲調半盞送服。服藥後,可將藥丸撿起洗淨,用油紙包裹,埋入土中五日後取出,可以再次使用。一丸最多可使用三次。

若希望藥物快速生效,可用針在丸上刺一小孔,冷水浸泡片刻後服用。

2. 三物黃芩湯

黃芩(五錢),苦參(一兩),生地黃(二兩),水四升,煮取一升,溫服,多吐下蟲。

白話文:

【三物黃芩湯】

藥材使用如下:黃芩五錢,苦參一兩,生地黃二兩。先將這些藥材用水四升來煎煮,煮至剩下一升的藥汁。待藥汁溫熱時服用,服用後可能會大量排出體內的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