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1)
卷之七·諸方(下) (1)
1. 清咽利膈湯
牛蒡子(炒,研),連翹(去心),荊芥,防風,梔子(生,研),桔梗,玄參,黃連,金銀花,黃芩,薄荷,甘草(各一錢,生),大黃,朴硝(各一錢),水二鍾,淡竹葉二錢,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清咽利膈湯】
- 炒過並研磨的牛蒡子,
- 去心的連翹,
- 荊芥,
- 防風,
- 生梔子並研磨,
- 桔梗,
- 玄參,
- 黃連,
- 金銀花,
- 黃芩,
- 薄荷,
- 生甘草(以上各藥材均為一錢),
- 大黃,
- 朴硝(兩者各一錢)。
使用兩杯水,加入兩錢的淡竹葉一起煎煮,待剩下八分水量時,即完成熬製。應在餐後一段時間再服用此湯劑。
2. 桐油餞
溫水半碗,加桐油四匙,攪勻,用硬雞翎蘸入喉內捻之,連探四、五次,其痰壅出,再探再吐,以人醒聲高為度。
白話文:
拿半碗溫水,加入四匙的桐油,然後攪拌均勻。使用硬的雞毛蘸取此液體,伸進喉嚨裡輕刮,連續做四到五次,讓阻塞的痰可以吐出來。再深入咽喉,再次引吐,直到病人意識清醒,聲音恢復正常為止。
3. 益氣清金湯
苦桔梗(三錢),黃芩(二錢),浙貝母(去心,研),麥冬(去心),牛蒡子(各一錢五分,炒,研),人參,白茯苓,陳皮,生梔子(研),薄荷,甘草(各一錢,生),紫蘇(五分),竹葉(三十片,水三鍾,煎一鍾,食遠服,渣再煎服。)
白話文:
【益氣清金湯】
這帖藥方包含下列成分:
- 苦桔梗,份量為三錢。
- 黃芩,份量為二錢。
- 浙貝母,要去除心部後研磨,份量為適量。
- 麥冬,同樣要去除心部,份量為適量。
- 牛蒡子,需先炒過並研磨,份量為一錢五分。
- 人參,份量為一錢,未經處理。
- 白茯苓,份量為一錢,未經處理。
- 陳皮,份量為一錢,未經處理。
- 生梔子,需研磨,份量為一錢。
- 薄荷,份量為一錢,未經處理。
- 甘草,份量為一錢,未經處理。
- 紫蘇,份量為五分。
- 竹葉,約莫三十片。
煮法如下:取三鍾的水,用來煎煮以上藥材,待水分縮減至一鍾時,即可服用。最好在飯後一段時間再服用。第一次煎煮完畢後,可再次利用藥材殘渣進行第二次煎煮,仍可服用。
4. 消瘤碧玉散
硼砂(三錢),冰片,膽礬(各三分),共研細末,用時以箸頭蘸藥點患處。
白話文:
【消瘤碧玉散】
成分包括:硼砂(約9克),冰片,膽礬(這三種各約1克)。將這些成分一起研磨成細粉。使用時,用筷子頭部沾取藥粉,點在病變部位上。
5. 解毒雄黃丸
(《局方》、《準繩》巴豆十四粒,余各一兩。)
雄黃(二錢五分),鬱金(二錢五分),巴豆(二十粒,去皮、油),共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痰立蘇,未吐再服。已死,心頭猶熱,斡開口灌之,無有不活。小兒驚風、痰壅,二、三丸。
白話文:
【解毒雄黃丸】
(根據《局方》和《準繩》的配方,巴豆使用十四粒,其餘藥材則各用一兩。)
雄黃(使用量為二錢五分),鬱金(使用量為二錢五分),巴豆(二十粒,需去掉外皮與油),以上藥材共研磨成細粉,再以醋和成糊狀製成丸子,大小約如綠豆,服用時以熱茶沖下七丸,能迅速使因頑固痰液導致的病情好轉,若未見效果可再服用。即使病人已看似死亡,但只要心臟部位尚有溫熱,強行開口灌入藥丸,幾乎都能起死回生。對於兒童的驚風或痰多堵塞,則服用二至三丸即可。
6. 金丹
(消腫出痰,性迅利,善走內,輕症不宜用。)
槍硝(一錢八分),蒲黃(四分,生),殭蠶(一錢),牙皂(一分半),冰片(一分),研細,共為末,吹入。
白話文:
[金丹]這個配方主要功能是消除腫脹並促進痰液排出,其性質快速而強烈,能迅速在體內發揮作用,但因其藥力強勁,所以對於病情較輕的患者並不適合使用。
配方成分包括:硝石1錢8分、生蒲黃4分、殭蠶1錢、牙皁1分半以及冰片1分。將這些材料磨成細粉後混合均勻,最後將粉末吹入需要治療的部位。
7. 碧丹
(清熱祛風,解毒,出痰涎,輕症用之。重症與金丹合用,痰壅金六碧四,因病輕重,定藥多寡。)
玉丹(三分),百草霜(半茶匙),玄丹(一粒),甘草灰(三茶匙),冰片(五釐),薄荷(去根,春夏四分,秋冬二分),共為末吹。(欲出痰,加制牙皂少許。)
白話文:
(具有清熱、驅風、解毒的功效,能促進痰涎排出,可用於輕微病症。對於重症患者,建議與金丹一同使用,痰多時金丹與碧丹的比例為6:4,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調整藥物的用量。)
玉丹(取三分之一份量)、百草霜(半茶匙)、玄丹(一顆)、甘草灰(三茶匙)、冰片(五釐)、薄荷(去根部,春夏季節取四分之一份量,秋冬季節取二分之一份量),將這些材料混合成粉末後吹入患處。(若希望增強排痰效果,可添加少量的製造牙皁。)
8. 玄丹
(吹喉用。)
白肥燈草水濕透,用竹管浸濕,以濕紙塞緊一頭,將燈草納管內,以筋築實口,用濕紙封塞,入炭煆煙絕,管通紅,取出,先濕一磚,將管放磚上,以碗覆之,待冷取起,剝去外管灰、兩頭紙灰,內燈草灰黑色成團者佳。
白話文:
(此方法適用於吹喉使用。)
首先,選用白色且肥厚的燈芯草,將其完全浸濕在水中。然後,取一根竹管,把其中一端用濕紙密封緊密,再將浸濕的燈芯草放入竹管內,並用細繩或線紮緊竹管的開口,確保燈芯草固定不動,再用濕紙將管口封死。接下來,將封好的竹管放入炭火中燒煉,直到煙霧完全消失,且竹管呈現通紅狀態。將竹管從火中取出後,先準備一塊濕磚,將熱竹管放置在磚上,再用一個碗蓋住竹管,等待其自然冷卻。
當竹管完全冷卻後,小心地剝離外層的竹管灰和兩端封口的紙灰,內部的燈芯草應該已轉變為黑色的灰,且呈團狀,這種形態的燈芯草灰質地更佳,適合用作製造「玄丹」的原料。
以上就是製造「玄丹」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