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1)
卷之七·諸方(下) (1)
1. 甘草附子湯
甘草,白朮(各一兩),桂枝(二兩),附子(炮,一枚),上㕮咀,作四劑,水煎,溫服。
白話文:
【甘草附子湯】
所需藥材為:甘草和白朮,兩者各取30公克;桂枝則需60公克;炮製過的附子需一顆。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四份,每次取一份用水煎煮,待溫後服用。
2. 當歸拈痛湯
羌活,甘草(炙),黃芩(酒炒),茵陳(酒炒,各半兩),人參,苦參(酒洗),升麻,葛根,蒼朮,當歸身(各二錢),白朮(一錢半),澤瀉,豬苓,防風,知母(酒洗,各三錢),水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當歸拈痛湯」的配方如下:羌活、炙甘草、酒炒黃芩、酒炒茵陳(以上各五公克)、人參、酒洗苦參、升麻、葛根、蒼朮、當歸身(以上各六公克)、白朮(四點五公克)、澤瀉、豬苓、防風、酒洗知母(以上各九公克)。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煮好後不限時間隨時服用。
請注意,這裡的重量單位由古代的「兩」轉換為現代常用的「公克」,其中半兩約等於五公克,而二錢約等於六公克,一錢半約等於四點五公克,三錢約等於九公克。
3. 麻黃復煎湯
麻黃(去節,用水五盞,先煮令沸,去沫渣,再煎至三盞,方入下藥),黃耆(各二錢半),白朮,人參,柴胡根,防風,生地黃(各五分),甘草(三分),羌活,黃柏(各一錢),杏仁(三個,去皮尖),上入麻黃湯內,煎至一盞,臨臥勿飽服。
白話文:
【麻黃復煎湯】
取麻黃去掉節部,先用五碗水煮沸,然後去除浮沫和渣滓,再持續熬煮至剩三碗水量。這時才加入其它藥材,包括黃耆、白朮、人參、柴胡根、防風、生地黃各五分,甘草三分,羌活、黃柏各一錢,以及去了皮尖的杏仁三個。所有材料一起放入先前煮過麻黃的湯中,繼續煎煮至剩一碗水量。此藥應在睡前服用,但請注意不要在過飽的情況下服用。
4. 活血丹
熟地黃(三兩),當歸,白朮,白芍藥,續斷,人參(各一兩),末之,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
白話文:
【活血丹】
內容:取熟地黃三兩,當歸、白朮、白芍藥、續斷、人參各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後,用酒糊做成丸狀,其大小如同桐子,每次服用時,需吞服一百顆。
以上就是翻譯結果。
5. 四物蒼朮各半湯
(即四物湯與蒼朮各半兩煎服,下活血丹。)
白話文:
這就是將四物湯和蒼朮等量混合後煎煮服用的意思,具體來說,就是取四物湯和蒼朮各半兩,一起煎煮後服用,同時服用下活血丹。在這裡,"各半兩"指的是四物湯和蒼朮的用量各為半兩,"下活血丹"則是指同時服用活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