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諸方(下) (1)

1. 建中加柴胡木瓜湯

桂枝(二兩半),芍藥(二兩),甘草(一兩),膠餳(半升),生薑(一兩半),大棗(六枚),木瓜,柴胡(各五錢),每服一兩,水三盞,煎一盞半,去渣,下膠餳兩匙服。

白話文:

【建中加柴胡木瓜湯】

藥方包含:桂枝(約75克),芍藥(約60克),甘草(約30克),膠餳(約120毫升),生薑(約45克),大棗(6顆),木瓜和柴胡(各約15克)。

服用方式為:每次取藥材共60克,加入約900毫升的水煎煮至剩約450毫升,然後去掉藥渣,最後在湯藥中加入兩茶匙的膠餳攪勻後飲用。

2. 吳茱萸湯

吳茱萸,木瓜,食鹽(各半兩),上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沸,入藥煎至二升以下,傾一盞,冷熱隨病人服之。

白話文:

【吳茱萸湯】

所需材料為吳茱萸、木瓜和食鹽,這三種材料各需要半兩。首先將這些材料一起炒到焦黃。然後先準備一個瓷器製的瓶子,裝入三公升的水,把水煮沸後,再放入剛炒好的藥材,繼續煎煮直到水量剩下不到兩公升。最後,倒出一碗藥湯,溫度可依病人的適應程度來決定,冷或熱皆可服用。

這樣就完成了吳茱萸湯的製作。

3. 桂苓甘露散

(此張子和方。劉河間則合五苓、六一,而加石膏、寒水石,內滑石四兩,二石各二兩,白朮、茯苓、澤瀉各一兩,余各五錢。

肉桂,藿香,人參(各半兩),木香(二錢半),白茯苓(去皮),白朮,甘草(炙),澤瀉,葛根,石膏,寒水石(各一兩),滑石(二兩),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冷水任調下。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張子和所創的方子。劉河間則是結合了五苓散和六一散,並在此基礎上增添了石膏和寒水石。具體藥材與劑量如下:滑石四兩,石膏和寒水石各二兩,白朮、茯苓、澤瀉各一兩,其餘藥材各五錢。

方中含有肉桂、藿香、人參(皆各半兩),木香(二錢半),去了皮的白茯苓、白朮、甘草(經過炙製)、澤瀉、葛根、石膏、寒水石(皆各一兩),以及滑石(二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二錢,可以選擇用熱水或冷水來送服。

4. 甘露飲

(一方加犀角)

生地黃,熟地黃,天冬,麥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等分,每服五錢。

白話文:

(有一個配方版本會額外加入犀角)

取生地黃、熟地黃、天冬、麥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這些藥材各取相等份量,每次服用時則取五錢的量。

在現代的說法就是:

我們有一個配方選項是包含犀角的。

你需要準備的藥材有生地黃、熟地黃、天冬、麥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和甘草,這些藥材的份量都是一樣的。當你要使用這個配方時,每次取用的總量應該是五錢。

5. 參朮調中湯

黃耆(炙,四分),桑白皮(五分),人參,炙甘草,白茯(各二分),五味子(二十粒),白朮(三分),地骨皮,麥冬,陳皮(各二分),青皮(一分),水煎,大溫服,早飯後。忌多言語、勞役。

白話文:

【參朮調中湯】

藥材包含:黃耆(炒過的,4克),桑白皮(5克),人參,炒過的甘草,白茯苓(各自2克),五味子(20粒),白朮(3克),地骨皮,麥門冬,陳皮(各自2克),青皮(1克)。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煮好後趁熱服用,最好在早餐後服用。

服用期間應避免過多的說話和過度的勞累。

6. 厚朴湯

厚朴(去皮,生薑汁塗,炙令香),枳殼(去穰,麩炒),高良薑,檳榔,朴硝(各七錢半),大黃(炒,二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白話文:

【厚朴湯】

藥材如下:厚朴(需去除外皮,用生薑汁塗抹後,烘烤至散發香味)、枳殼(去除內瓤,用麥麩炒過)、高良薑、檳榔、朴硝(以上五種藥材各需七錢半)、大黃(需炒過,用量為二兩)。以上藥材研磨後篩選,每次服用時取三錢,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溫熱時服用。

7. 活命散

丁香(七粒),菖蒲根(半兩),甘草(炙,一兩),生薑(半兩),鹽(一合),上銼碎,用童便一盞半,煎一盞,分二次溫服。

白話文:

【活命散】

所需材料為:丁香七粒、菖蒲根半兩、炙甘草一兩、生薑半兩、鹽一合。將所有材料切碎混合,然後使用孩童的尿液一盞半來煎煮,煮至剩下一盞的量後,分兩次溫熱服用。

8. 冬葵子湯

冬葵子,滑石,香薷,木瓜(各二錢),日四五服。

白話文:

【冬葵子湯】

成分:冬葵子、滑石、香薷、木瓜(每種兩錢)

服用方法:每日四到五次。

9. 陰陽水

沸湯,井水,各半鍾,和服。

白話文:

將煮沸的熱水與井水各取一半,混合後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