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諸方(下) (1)

1. 桂苓白朮散

桂枝,人參,白朮,白茯苓(各半兩),澤瀉,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一兩),滑石(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或新汲水、薑湯下亦可。一方有木香、藿香、葛根各半兩。

白話文:

【桂苓白朮散】

成分包括:桂枝、人參、白朮、白茯苓(各自半兩),澤瀉、甘草、石膏、寒水石(各自一兩),滑石(二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三錢,用熱水調和後服用,或者也可以用新鮮抽取的冷水或是薑湯來調服。另有一個配方版本還包含木香、藿香、葛根,這三種藥材各自也是半兩。

翻譯成現代口語就是:

這個叫桂苓白朮散的藥方,要用到的材料有桂枝、人參、白朮、白茯苓,每種都要半兩;還有澤瀉、甘草、石膏、寒水石,每樣也都要一兩;滑石則要二兩。把這些材料都磨成細粉,每次吃的時候取三錢,用熱水衝開喝下去就行,當然,你也可以用剛打上來的冷水,或者是姜煮的湯來沖服。還有一種配方,會加上木香、藿香、葛根,這些也都是半兩。

2. 訶子散

訶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薑製),乾薑(炮),神麯(炒),草果(去殼),良薑(炒),茯苓,麥芽(炒),陳皮(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候發不可忍時,用水煎,入鹽少許服之。

白話文:

【訶子散】

成分包括:訶子(經過炮製,去掉核)、甘草(炙過)、厚朴(薑汁處理過)、乾薑(炮製過)、神麯(炒過)、草果(去掉殼)、良薑(炒過)、茯苓、麥芽(炒過)、陳皮(所有成分份量相同)。

製作方法:將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等到病情無法忍受時,用清水煎煮藥粉,加入少量鹽巴一起服用。

3. 二香散

霍香,白朮,厚朴,陳皮,茯苓,半夏,紫蘇,桔梗,白芷,香薷,黃連,扁豆(各一錢),大腹皮,甘草(各半錢),水二鍾,姜五片,蔥白三根,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白話文:

【二香散】

這帖藥方包含了藿香、白朮、厚朴、陳皮、茯苓、半夏、紫蘇、桔梗、白芷、香薷、黃連以及扁豆,每一種藥材各使用一錢。另外,還需加入大腹皮和甘草,兩者各使用半錢。

準備兩碗的水,放入五片薑和三根蔥白一同煎煮,待水煎至剩下一碗時即可。服用此藥沒有時間限制,隨時都能服用。

4. 止渴湯

人參,麥門冬(去心),茯苓(去皮),桔梗,栝蔞根,葛根,澤瀉,甘草(各五錢,炙),又為細末,每服三錢,不拘時,蜜湯調下。

白話文:

【止渴湯】

這帖藥方包含了人參、麥門冬(要去掉心部)、茯苓(要去掉外皮)、桔梗、栝蔞根、葛根、澤瀉、甘草(各五錢,且甘草需經過炙烤)。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三錢的量,服用時間不受限制,用蜂蜜水來沖服即可。

5. 增損縮脾飲

草果,烏梅,甘草,砂仁(各四兩),乾葛(二兩),每服五錢,姜五片同煎,以水浸極冷,旋旋服之,無時。

白話文:

【增損縮脾飲】

成分包括:草果、烏梅、甘草、砂仁(這些材料各四兩),以及乾葛(二兩)。

服用方式為:每次取五錢的藥材,加上五片薑一同煎煮。先用水浸泡至極度冷卻後,再慢慢飲用,服用時間不受限制。

6. 茯苓澤瀉湯

茯苓(八兩),澤瀉(四兩),甘草(炙),桂心(各二兩),白朮(三兩),每服四錢,姜三片同煎,食前服。一方有小麥五兩。

白話文:

【茯苓澤瀉湯】

這帖藥方的成分包括:茯苓八兩,澤瀉四兩,炙甘草二兩,桂心二兩,白朮三兩。每次服用時取四錢,與三片薑一同煎煮,應在飯前服用。另外有一個版本的配方裡,還會添加五兩的小麥。

7. 小麥門冬湯

麥門冬(去心),白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橘皮,白朮(各一錢半),人參,小麥,甘草(炙,各一錢),水二鍾,姜五片,烏梅少許,同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白話文:

【小麥門冬湯】

取麥門冬,去掉心部;白茯苓,去掉外皮;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橘皮、白朮,每一種藥材都使用一錢半的份量。再準備人參、小麥、甘草(需先烘烤過)各一錢。加入兩杯的水,放入五片薑和少量的烏梅,一同煎煮至剩一杯的水量。服用時間不受限制。

8. 黃連丸

黃連(去須,微炒),黃柏(微炒),厚朴(去皮,生薑汁塗,炙令香,以上各七錢半),當歸(微炒),乾薑(炮),木香(不見火),地榆(各半兩),阿膠(搗碎,炒黃燥,一兩),上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粥飲下。

白話文:

【黃連丸】

所需藥材如下:黃連(去除根鬚後,輕微炒過)、黃柏(輕微炒過)、厚朴(去皮,用薑汁塗抹,烤至散發香味),以上三種各取七錢半;當歸(輕微炒過)、乾薑(烘焙過)、木香(未經火烤)、地榆,這四種各取半兩;阿膠(搗碎後,炒至黃色且乾燥),取一兩。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再與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攪拌約二、三百次,揉成大小如同桐子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顆,不限時間,可搭配粥湯一起服用。

9. 止血湯

當歸,桂心,續斷(各三兩),生地,炮姜(各四兩),蒲黃,阿膠(炒),炙草(各二兩),共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溫服三服。

白話文:

【止血湯】

內容:使用當歸、桂心、續斷各90克,生地、炮製過的薑各120克,蒲黃、炒過的阿膠、炙過的甘草各60克,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9克,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需連續服用三次。

10. 赤石脂湯

赤石脂(四兩),升麻,白朮(各一兩半),烏梅(去核,炒乾),乾薑(炮製,各一兩),陳廩米(微炒),梔子仁(各半兩),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白話文:

【赤石脂湯】

所需材料如下:赤石脂四兩,升麻、白朮各一兩半,烏梅去核後炒乾、乾薑經過炮製,這兩者也各需一兩,陳廩米需稍微炒過,梔子仁,這兩樣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並篩選細碎,每次服用時取五錢,用一盞半的水來煎煮,煮至只剩下八分水量,然後將渣滓去掉。在空腹的時候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