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諸方(下) (1)

1. 吳茱萸湯

吳茱萸(一升,洗,辛熱),人參(三兩,甘溫),生薑(六兩,切,辛溫),大棗(十二枚,擘,甘溫),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這則古文的意思是:吳茱萸湯的處方如下,需使用吳茱萸一升(先清洗過,其性質辛辣且熱),人參三兩(味道甘甜且溫和),生薑六兩(切成片,其性質辛辣且溫和),以及大棗十二枚(撕開,味道甘甜且溫和)。將以上四種藥材放入七升的水中煎煮,煮至剩下二升時,將藥渣濾掉。每次溫熱服用七合,一天需服用三次。

注:古代度量單位"兩、升、合"與現代不同,實際應用請遵從專業醫師指導。此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2. 紅豆丸

丁香,胡椒,砂仁,紅豆(各二十一粒),上為細末,薑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棗一枚去核填藥,麵裹,煨熟去面,細嚼,白湯下,空心,日三服。

白話文:

【紅豆丸】

所需材料為:丁香、胡椒、砂仁、紅豆(各取二十一粒)。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再用薑汁和成丸狀,大小約等同於皁角子。每次服用一丸,將一顆大棗去核後,填入藥丸,再用麵粉包裹,蒸煮至熟透後,去掉外層的麵粉,細細咀嚼吞服,可搭配白開水一同服用。空腹時服用,每日三次。

以上就是「紅豆丸」的製作及服用方式。

3. 靈砂丹

水銀(一斤),硫黃(四兩),上二味,用新銚內炒成砂子,入水火鼎煆煉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三丸,空心,棗湯、米飲、井花水、人參湯任下。量病輕重,增至五七丸。忌豬羊血、綠豆粉、冷滑物。

白話文:

【靈砂丹】

所需材料為:水銀一斤,硫磺四兩。將這兩種材料放入新的鍋內炒製,使其成為砂粒狀,再放入特製的爐鼎中煅燒提煉成粉末。使用糯米熬製的糊將粉末搓成像麻籽般大小的藥丸。

每次服用三顆,最好在空腹時服用,可以選擇用棗子煮的湯、米漿、井裡的新鮮水或人參湯來送服。根據病情的輕重,可逐漸增加到五到七顆。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豬羊的血液、綠豆粉,以及性質偏涼滑的食物。

4. 大半夏湯

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參(三兩),白蜜(一升),以水一斗三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三升,溫服一升,余分再服。

白話文:

【大半夏湯】

所需藥材為:半夏(約320公克,需先清洗乾淨),人參(約96公克),白蜜(約240毫升)。首先,將一斗三升(約2600毫升)的水與白蜜充分攪拌混合,攪拌次數需達到240次。然後,加入已清洗好的半夏和人參進行熬煮。待藥材煮好後,可得到約三升(約600毫升)的藥汁。服用時,每次應溫熱服用一升(約200毫升),剩下的藥汁可分兩次再服用。

5. 大黃甘草湯

大黃(四兩),甘草(一兩),水三升,煮一升,分溫再服。

白話文:

【大黃甘草湯】

藥材:大黃(16克),甘草(4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入三公升的水煎煮至剩下一公升,然後將藥湯分兩次溫服。

6. 八味平胃散

厚朴(去皮,姜炒),升麻,射干(米泔浸),茯苓(各二兩半),大黃(蒸),枳殼(去穰,麩炒),甘草(炙,各一兩),芍藥(半兩),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熱服。

白話文:

【八味平胃散】

成分包括:厚朴(去除外皮,用薑來炒過)、升麻、射干(浸泡在米泔水中)、茯苓(以上三種材料各使用二兩半)、大黃(經過蒸煮)、枳殼(去除內瓤,用麥麩炒過)、甘草(經過火烤,用量與上述相同為一兩)、芍藥(使用半兩)。每次服用時取四錢的份量,加入一碗水,煎至剩七分水量後,在空腹時趁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