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諸方(下) (1)

1. 當歸六黃湯

當歸,黃連,黃芩,黃柏,黃耆(此味倍用),生地,熟地(各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則古文的意思是:「當歸六黃湯的配方包含當歸、黃連、黃芩、黃柏、黃耆(黃耆的份量要加倍使用)、生地、熟地(生地和熟地各使用一錢的份量),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2. 防風湯

防風,荊芥,羌活,桂枝,薄荷,甘草,水煎服。

白話文:

防風湯的成分包括防風、荊芥、羌活、桂枝、薄荷和甘草,這些藥材需用水煎煮後服用。

3. 益胃散

黃連,五味,烏梅,生甘草(各五錢),炙草(三分),升麻(二分),忌濕、面、酒、五辛。

白話文:

【益胃散】

內容:本方使用黃連、五味子、烏梅、生甘草(每一種都用五錢的份量),再加入炙甘草(用量為三分)、升麻(用量為二分)。在服用期間,應避免接觸潮濕環境,以及避免食用麵食、酒精和辛辣的食物。

4. 漏風湯

黃耆(六錢),甘草(一錢),防風,麻黃根,桂枝(各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漏風湯】

內容:使用黃耆六錢,甘草一錢,以及防風、麻黃根、桂枝各五分。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5. 耆附湯

黃耆(去蘆,蜜炙),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十片,煎八分,食前溫服。未應,更加之。

白話文:

【耆附湯】

藥材成分:黃耆(需去除蘆部,並用蜂蜜炒製),附子(需炮製,去除外皮和中心的臍部),兩者各取等量。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時取四錢,加入一碗的水量,再放入十片生薑,煎煮至剩下八分的水量。於飯前溫熱服用。

若病情未見好轉,可適度增加劑量。

6. 白朮散

牡蠣(煆,三錢),白朮(一兩二錢半),防風(二兩半),上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下,不拘時候。如惡風,倍防風、白朮;如多汗、面腫,倍牡蠣。

白話文:

【白朮散】

成分包括:煅燒過的牡蠣三錢,白朮一兩二錢半,防風二兩半。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時取一錢,用溫水調和吞服,服用時間不受限制。

如果對風邪特別敏感,防風和白朮的份量需加倍;如果出現多汗或面部腫脹的情況,牡蠣的份量需加倍。

7. 酸棗仁湯

酸棗仁,當歸,白芍,生地,知母,黃柏,茯苓,黃耆,五味子,人參

白話文:

這則古文中醫配方在現代白話文中可解讀為:製作酸棗仁湯所需的材料包含酸棗仁、當歸、白芍、生地、知母、黃柏、茯苓、黃耆、五味子及人參。

8. 青蒿散

天仙藤,鱉甲(醋炙),香附子,桔梗,柴胡,秦艽,青蒿(各一錢),烏藥(五分),炙甘草(一錢半),川芎(二錢半),姜煎。

白話文:

【青蒿散】

這帖藥方包含了下列成分:天仙藤、醋炙過的鱉甲、香附子、桔梗、柴胡、秦艽、青蒿(以上每一種成分都使用一錢的份量)、烏藥(使用五分的份量)、炙過的甘草(使用一錢半的份量)、以及川芎(使用二錢半的份量)。這些藥材需與薑一同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