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2)
卷之七·諸方(下) (2)
1. 立效散
當歸(五錢),生地(三錢),茯苓(三錢),木通(三錢),故紙(鹽炒,二錢),枸杞(四錢),鹿茸(炙,五錢),為末,作四服,酒調下。
白話文:
【立效散】
內容:使用當歸五錢,生地三錢,茯苓三錢,木通三錢,故紙經鹽炒過後二錢,枸杞四錢,鹿茸經過炙烤後五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將這份藥粉分成四次服用,每次服用時用酒來調和送服。
2. 甘草附子湯
甘草,白朮(各二錢),桂枝(五錢),炮附(二錢),秦艽(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則古文的意思是:「使用兩錢的甘草,兩錢的白朮,五錢的桂枝,兩錢的炮附,以及兩錢的秦艽,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其中的「錢」在這裡指的是傳統的重量單位。
3. 犀角湯
犀角(二兩),羚羊角(一兩),前胡,黃芩,梔子仁,射干,大黃,升麻(各四兩),豉(一升),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服。
白話文:
【犀角湯】
所需藥材如下:犀角二兩,羚羊角一兩,前胡、黃芩、梔子仁、射干、大黃、升麻各四兩,以及豆豉一升。
以上藥材經切碎處理後,每次取五錢份量,用兩杯的水量來煎煮服用。
4. 茵芋丸
茵芋,硃砂,薏苡仁(各一兩),牽牛(一兩半),郁李仁(半兩),為末,煉蜜杵丸,桐子大,輕粉滾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五更溫水下。到晚未利,可二三服,快利為度,白粥將息。
白話文:
【茵芋丸】
成分:茵芋、硃砂、薏苡仁(各40克)、牽牛(60克)、郁李仁(20克)。
製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拌勻後製成藥丸,大小如桐子,再以輕粉滾製成外衣。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0至15粒,於凌晨時分用溫水吞服。如果到了晚上仍未見通便效果,可再服用兩至三次,直到有較快速的排便反應為止。在療程期間,應以白粥作為主要飲食,以便調養身體。
5. 大羌活湯
羌活,升麻(各一錢),獨活(七分),蒼朮,防風(去蘆),甘草,威靈仙(去蘆),茯苓(去皮),當歸,澤瀉(各半錢),銼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溫服,食前一服,食後一服,忌酒、面、生、冷、硬物。
白話文:
【大羌活湯】
藥材如下:羌活和升麻各用一錢,獨活用七分,蒼朮、防風(要去除蘆部)、甘草、威靈仙(同樣要去除蘆部)、茯苓(要去除外皮)、當歸、澤瀉各用半錢。將這些藥材混合並搗碎成一份。
煮法是使用兩杯的水來煎煮,煎至剩下一杯水量時即可。應溫熱服用,餐前和餐後各服用一次。需注意避免飲酒,以及食用麵食、生冷或硬的食物。
6. 黃耆酒
黃耆,獨活,防風,細辛(去苗),牛膝,川芎,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以上各三兩),川烏(炮,去皮臍),山茱萸(去核),秦艽(去苗、土),葛根(各一兩),官桂(去皮),當歸(切,焙,各二兩半),大黃(生,銼,一兩),白朮,乾薑(炮,各一兩半),上銼如麻豆大,用夾絹囊盛貯,以清酒一斗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初服一合,日二夜一,漸增之,以知為度。
虛弱者加蓯蓉二兩,下利者加女萎三兩,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二兩,心下多水加茯苓、人參各二兩,山藥三兩。酒儘可更以酒二斗,重漬服之。不爾,可曝滓搗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服一劑得力,令人耐寒冷,補虛治諸風冷神妙。少壯人服勿熬煉,老弱人微熬之。
白話文:
【黃耆酒】
所需材料如下:黃耆、獨活、防風、細辛(去除莖葉)、牛膝、川芎、炮製過的附子(去皮和肚臍部分)、炙甘草、蜀椒(去掉眼睛和閉合的部分,炒至出汗)、炮製過的川烏(去皮和肚臍部分)、山茱萸(去籽)、秦艽(去莖葉和泥土)、葛根(各一兩)、官桂(去皮)、當歸(切成片,烘焙,各二兩半)、生大黃(切碎,一兩)、白朮、炮製過的乾薑(各一兩半)。將上述藥材切碎至大小如麻豆,放入夾絹袋中,再以十斗的清酒浸泡,春夏泡五天,秋冬則需七天。初次服用時,日間服用兩次,夜晚一次,逐漸增加,直到感到適宜。
對於身體虛弱的人,可額外添加蓯蓉二兩;有下痢症狀的人,可添加女萎三兩;記憶力不佳的人,可添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二兩;心臟周圍有積水的人,可添加茯苓、人參各二兩,山藥三兩。若酒已飲盡,可再添加二十斗的酒,繼續浸泡服用。或者,也可將藥渣曬乾後研磨成粉,每次以酒送服方寸匕的量,若感覺效果不明顯,可逐漸增加份量。服用一劑後,能讓人抵抗寒冷,補虛,對各種風寒有奇效。年輕力壯的人服用時無需煎煮,而老年人或體質較弱的人則應微煎。
此黃耆酒,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配方,以達到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