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1)
卷之六·諸方(上) (1)
1. 調氣平胃散
木香,烏藥,白豆蔻仁,檀香,砂仁(各一錢),藿香(二錢一分),蒼朮(一錢半),厚朴(薑汁炒),陳皮(各一錢),甘草(五分),水二鍾,生薑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白話文:
【調氣平胃散】
成分包括:木香、烏藥、白豆蔻仁、檀香、砂仁(以上各一錢)、藿香(二錢一分)、蒼朮(一錢半)、厚朴(需用薑汁炒過)、陳皮(以上各一錢)、甘草(五分)。使用方法為取上述所有材料,加入兩碗水,再放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待水量剩下八分時熄火,應在飯前服用。
2. 太乙神精丹
雄黃(油煎七日),雌黃,硃砂(光瑩者),磁石,曾青(各一兩),金牙石(六錢),上各研細,將二黃、硃砂醋浸三日,曾青用好酒於銅器中浸,紙封曝百日,急用七日亦得,如天陰用火焙乾。
六味同研勻,用沙合盛令藥滿得三分許,以此集合子大小,先以赤石脂末固縫,外用六一泥固濟訖,須候透干,以睛明六合吉日合,別用泥作三個柱子,高五寸,令平穩如鼎足狀,安合子。下置炭火三斤,逐旋添炭,常令及五斤,只在合底,不得過口,煅五日為度。放冷水中浸合子,候泥透,剝去泥,將合子輕手取開。
其藥精英五色,盡在蓋上,亦有三色者,純白為上。研細,棗肉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丸,米飲服之。如口噤牙緊,斡前兩齒灌下即蘇。六一泥法:礬石(黃泥裹,火燒一伏時,研細),黃礬(遠看如金絲色,精明其色本綠,以黃泥裹,火燒通赤如血,取出研細),蚯蚓糞,鹹土鹽(各一兩),黃泥(一斤),同為末,以紙一處,搗和成泥。
白話文:
【太乙神精丹】
所需材料包括:雄黃(需以油煎煮七天)、雌黃、硃砂(要選用光澤鮮豔的)、磁石、曾青(以上四種各需一兩)、金牙石(需六錢)。上述材料都應磨碎成細粉。其中,雄黃和雌黃以及硃砂需用醋浸泡三天,而曾青則要用好酒在銅製容器中浸泡,密封後放置在陽光下曝曬一百天,若情況緊急,至少也需浸泡七天;若是天氣陰沉,可使用火爐烘乾。
將上述六種材料混合均勻,然後放入沙質容器中,藥量大約佔容器容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接著,使用赤石脂粉末密封容器縫隙,再在外層塗上特製的「六一泥」,待其完全乾燥。選擇在「睛明六合」的吉利日子進行製作,另外,準備三個高五寸的泥柱,使其穩固如同鼎的三腳,將容器置於其上。在容器下方放置三斤的炭火,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添加炭火,總量保持在五斤左右,但炭火只能在容器底部,不能超出容器口部。煅燒五天後完成。將容器放入冷水中冷卻,待泥漿完全滲透後,去除泥漿,小心地打開容器。
此時,會發現藥材精華呈現出五彩斑斕的顏色,主要集中在容器蓋子上,有的呈現三種色彩,純白色為最佳品質。將這些精華研磨成細粉,加入棗肉搓成粟米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一粒,用米湯送服。若遇口緊牙關咬合的情況,可以從前兩顆牙齒間灌入藥物,病人隨即會甦醒。
「六一泥」的製作方法如下:礬石(包裹在黃泥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火燒後研細)、黃礬(遠觀呈金絲色,精確的顏色是綠色,包裹在黃泥中,火燒至通紅如血,取出後研細)、蚯蚓糞、鹹土鹽(以上四種各需一兩)和黃泥(需一斤),全部研磨成粉末,放在同一張紙上,攪拌混合成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