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諸方(上) (1)

1. 升陽益胃湯

黃耆(二兩),半夏(湯洗,脈澀者可用),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一兩),獨活,防風(以秋旺,故以辛溫瀉之),白勺藥(何故秋旺用人參、白朮、芍藥之類,反補旺肺,為脾胃虛,則肺最受邪,故因時而補,易為力也),羌活(各五錢),橘皮(四錢,不去白),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澤瀉(不淋勿用),白朮(各三錢),黃連(二錢),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三盞,姜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早飯後、午飯前服之,漸加至五錢止。

服藥後如小便利,而病增劇,是不宜利小便,當少去茯苓、澤瀉。若喜食,初一二日不可飽食,恐胃再傷,以藥力尚淺,胃氣不得轉運升發也。須薄滋味,或美食助其藥力,益升浮之氣而滋其胃氣,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而助邪氣之降沉也。可以小役形體,使胃與藥得轉運升發,慎勿大勞,使氣復傷。

若脾胃得安靜尤佳。若胃氣稍強,少食果,以助谷、藥之力。經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者也。(服藥訖,忌語話一二時辰,及酒濕面大料物,及冷熱寒涼淡滲之物。)

白話文:

【升陽益胃湯】

配方如下:黃耆(100克)、半夏(用水清洗,如果脈象顯得滯澀可使用)、人參(去除蘆頭部分)、炙甘草(以上兩種各50克)、獨活、防風(因秋季肺氣旺盛,所以選擇辛溫性質的藥材來調節)、白芍藥(在秋季肺氣旺盛時,使用人參、白朮、白芍藥等藥材,反而補充肺氣,因為脾胃虛弱時,肺部最易受外邪侵犯,因此根據季節變化進行補充,效果更佳)、羌活(以上兩種各25克)、橘皮(30克,不需要去掉白色部分)、茯苓(如果小便順暢且無口渴感,則不需要使用)、柴胡、澤瀉(除非有頻尿的情況,否則不用)、白朮(以上兩種各15克)、黃連(10克)。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9克,加入三杯水,放入五片薑和兩顆紅棗,煮至剩一杯,濾掉渣滓後趁溫服用。最好在早餐後、午餐前服用,逐漸增加到15克為止。

服用藥物後,如果小便頻數但病情反而加重,說明不適合利尿,應減少茯苓和澤瀉的份量。若胃口大開,開始的一兩天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再次傷害胃部,因為藥效尚未充分發揮,胃氣無法有效轉運上升。應選擇清淡口味的食物,或者美味的食物來輔助藥效,提升上升的氣息,滋養胃氣,千萬不能吃無味的食物,以免減弱藥效,反而幫助邪氣下沉。可以適度活動身體,讓胃部和藥物得以轉運上升,但要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再度傷氣。

如果脾胃能保持安靜狀態最佳。當胃氣稍微強壯些,可以少量食用水果,以輔助糧食和藥物的力量。古籍記載:五穀是養生的根本,五果則能提供輔助。(服藥後,一個到兩個小時內避免說話,以及忌食酒類、濕麵、大料食物,和冷熱寒涼、淡滲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