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痘疹精華 (7)

1. 痘科綱領

痘之為用,全賴火以成功。釜中無火,何由蒸化?但火太盛,則有食氣之患,故不得不清。里證既平,痘點稍開,急宜轉手。若寒涼太過,七朝以後,多生變證,皆涼藥之誤也。(《橡村痘訣》)

五穀不熱不結,痘瘡不熱不徹。但熱太過者真陰灼,不及者真陽衰。故痘之始終,全顧熱之深淺何如耳。(《岐黃書》)

凡病皆發熱,痘亦必發熱。然熱同而所以熱則異。蓋病自外來,痘從中出;病由中虛,痘為虛中。○見點前後,毒與血別,動而後定,危而後安,周行故道,乃復招氣,如妻之招夫歸也。氣亦隨親血以衛之,如夫之歸顧婦也。故汗出熱退,而身涼矣。○所以熱退身涼而見點者,上也。

毒微而血不虧也。血不虧,則不盜氣,氣血相附,以待毒化。○見點而後熱退者,中也。毒傷血也。血被毒傷,必待氣充血足,斯返舊日之平和。○熱未幾而遽見點者,下也。毒盛傷血也。傷甚,則血枯不能滋潤夫氣,氣乃無家,氣既無家,乃不顧家,反助表邪,一湧而出,則氣不衛表,門牆崩而遠見室中之物矣。○點齊之後不復熱矣。

若仍發熱,是毒鬱於中,而欲重出也。至脹漿時又必發熱。若應熱不熱,是氣憊而不能蒸毒使之化,久之必亡。○黶時當身涼不熱矣。倘有餘熱,是氣血大虛,須求補益。否則血虛不能招氣,氣為飛揚,不能盡祛其毒而腐於外,此時毒既為毒,不得復與血混,氣因衰焉,毒乃猖狂侵血而為熱。慎哉!熱之發也。

○發熱之初,清毒,則毒伏於內而不出;退火,則血凝於中而不流;攻發,則氣傷於外而不遍。是皆不明於病之為熱、痘之為熱也。辨哉!熱之發也。(《黃帝逸典》)

痘疹屬陽,無熱不成,亦無熱不散。所以非熱不能出見,非熱不能起發,非熱不能化漿,非熱不能幹漿。此痘瘡之終始不能無熱,亦不可無熱也。但熱貴其微,不宜其甚。蓋熱甚者毒必甚,而痘出必重;熱微者毒亦微,而痘出必輕;無熱則不成、不化。此熱固痘之常也。凡治痘者,不可盡除其熱,若必欲盡去之,則未有不成陰證而敗者矣。(《景岳全書》)

痘證,凡出胖貫黶,各欲其身熱一番,是其正候。(《仁端錄》)

痘始終藉熱成功。先三日熱而後出,出齊則退;漿行又熱,漿足則退;回漿又熱,漿回則退;結痂、收黶、落痂又熱,名曰燒瘢。此皆不宜涼解,涼解則氣血凝滯,痘毒留中而禍作矣。(《慈幼筏》)

虛實

凡痘灰白,不紅綻,不起發,出不快,昏暗頂陷,皆表寒而虛;二便清利,身涼,手足口氣俱冷,不渴少食,唇白涕清,飲食不化,皆裡寒而虛。夫表虛者,以補氣為主,而補血次之;裡虛者,於補血之中,而兼補氣。苟能補氣,則脾胃自壯,胃氣隨暢,在後必無陷伏之憂;既能補血,則氣血周流,送毒出盡,不致凝滯,在後必無癢塌之患。

白話文:

痘瘡的形成,完全依靠身體的熱能才能成功。就像鍋裡沒有火,如何能將裡面的東西蒸熟呢?但熱能太過旺盛,就會有耗損氣血的危險,所以必須要適度清除過盛的熱。當體內的病邪平息,痘點開始顯現時,就要立即改變治療方向,轉為扶正。如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在七天之後,往往會產生各種變化,這些都是寒涼藥物使用錯誤造成的。(《橡村痘訣》)

五穀如果沒有熱能就無法成熟,痘瘡如果沒有熱能就不會透發。但熱能太過旺盛會耗損體內的真陰,熱能不足則會導致體內的真陽衰弱。因此,痘瘡的整個過程,都要注意熱的深淺程度如何。(《岐黃書》)

所有疾病都會發熱,痘瘡也一定會發熱。然而,雖然都發熱,發熱的原因卻不一樣。一般疾病是從體外入侵,而痘瘡是從體內向外發;一般疾病是由於體內虛弱,而痘瘡本身就屬於虛弱體質中的一種反應。在痘點出現前後,痘毒和氣血會有所區別,呈現動盪不安的狀態,然後才會穩定下來,呈現危險的狀況,然後才會轉為平安。痘毒的運行遵循一定的規律,然後才會再次聚集氣血,就像妻子迎接丈夫回家一樣。氣也隨著親近的氣血來保護身體,如同丈夫回家照顧妻子一樣。所以當汗出熱退之後,身體自然就會感到涼爽。這是發熱後退燒,然後出現痘點,屬於最好的情況。

這表示痘毒輕微,而氣血沒有虧損。因為氣血沒有虧損,所以不會耗損氣,氣血互相依附,等待毒素化解。這是出現痘點後才退燒,屬於中間的情況。這是因為痘毒已經傷到氣血了。氣血受到毒素損傷,必須等待氣血充盈才能恢復原先的平和狀態。這是熱了一陣子,然後很快就出現痘點,屬於最差的情況。這是因為毒素太過旺盛傷到氣血。氣血傷損嚴重,就會枯竭無法滋養氣,氣就失去了依靠,氣既失去了依靠,就會不顧家,反而幫助體表邪氣,一湧而出,這樣氣就不能保護體表,就像牆壁倒塌,裡面東西都露出來一樣。痘點長齊之後就不會再發熱了。

如果痘點長齊後仍然發熱,就表示毒素鬱積在體內,想要再次爆發出來。等到痘漿飽滿時,也一定會發熱。如果應該發熱卻沒有發熱,就表示氣虛衰竭,無法將毒素蒸化出來,時間久了就會有生命危險。痘瘡結痂時,身體應該感到涼爽不再發熱。如果還有餘熱,就表示氣血極度虛弱,需要補益。否則氣血虛弱,無法召回氣,氣就會浮散,無法徹底排除毒素,毒素就會腐爛於體表。這時的毒素已經成為真正的毒,無法再和氣血混合,氣因此衰弱,毒素就會猖獗地侵犯氣血而導致發熱。要謹慎啊!發熱的出現啊!

在發熱的初期,如果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毒素就會潛伏在體內無法發出;如果用退火的方法,氣血就會凝滯不流通;如果用攻散的方法,氣就會耗散在體表而無法周遍全身。這些都是因為不了解一般疾病發熱和痘瘡發熱的不同所造成的。要仔細分辨啊!發熱的出現啊!(《黃帝逸典》)

痘疹屬於陽證,沒有熱就無法形成,也沒有熱就無法消散。所以沒有熱就無法出現,沒有熱就無法發起,沒有熱就無法化漿,沒有熱就無法乾燥結痂。痘瘡的整個過程都不能沒有熱,也不可以沒有熱。但是,熱貴在輕微,不宜過於旺盛。因為熱過於旺盛,毒素也一定旺盛,痘瘡也會長得更嚴重;熱微弱,毒素也微弱,痘瘡也會長得較輕微;沒有熱,痘瘡就無法形成、無法化解。熱是痘瘡形成過程中必然存在的現象。凡是治療痘瘡的人,不能完全去除熱,如果一定要完全去除熱,沒有不變成陰證而導致失敗的。(《景岳全書》)

痘瘡病症,凡是出現腫脹、破裂、結痂,都希望身體發熱,這是正常的現象。(《仁端錄》)

痘瘡的形成始終需要熱能來幫助完成。開始的三天會發熱,之後痘點才會顯現;痘點長齊後熱就會消退;痘漿形成時又會發熱,等到痘漿充足後熱就會消退;痘漿回縮時又會發熱,痘漿完全回縮後熱就會消退;痘瘡結痂、收縮、脫落時又會發熱,稱為「燒瘢」。這些時候都不應該使用寒涼藥物來退熱,如果使用寒涼藥物來退熱,就會導致氣血凝滯,痘毒滯留在體內而導致災禍。(《慈幼筏》)

虛實

凡是痘瘡呈現灰白色,不紅潤飽滿,無法鼓起,出得不快,顏色昏暗、頂端凹陷,都屬於體表寒冷且虛弱的表現;大小便清澈,身體寒涼,手腳和口氣都冷,不口渴、食慾差,嘴唇蒼白、流清涕,吃進去的東西無法消化,這些都屬於體內寒冷且虛弱的表現。對於體表虛弱的人,治療上應該以補氣為主,補血為輔;對於體內虛弱的人,治療上應該在補血的同時兼顧補氣。如果能補氣,脾胃就會強壯,胃氣就會通暢,之後就不用擔心痘瘡陷入體內無法發出;如果能補血,氣血就會周流全身,把毒素排出乾淨,不會導致凝滯,之後就不用擔心痘瘡潰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