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三·女科原旨 (8)
卷十三·女科原旨 (8)
1. 雜病
袁仲卿乃郎,入水捉彭蜞為戲,偶僕水中,家人救出,少頃,大熱呻吟。醫以鎮驚清熱丸、散與服,二日,昏迷不醒,胸高頭側,氣已垂絕,脈止蛛絲。謂曰:吾從來不懼外證之重,但脈已無根,不可救矣!此兒受病,何至此極?靜籌其故,良久,曰:得之矣。其父且驚且喜,願聞其說。
余曰:驚風一證,乃前人鑿空妄談。小兒受其害者,不知幾千百億兆。後見方中行痙書,始知昔賢先得我心。此證因驚而得,其實跌僕水中,感冷濕之氣,為外感發熱之病。食在胃中,因而不化,當比夾食傷寒例,用五積散治之。醫者不明,以金石寒冷藥鎮墜,外邪深入臟腑,神識因而不清。
食停胃中,得寒涼而不運。所進之藥,皆在胃脘之上,不能透入,轉積轉多,以致胸高而突。宜以理中湯運轉前藥,倘得證減脈出,然後從傷寒門用藥,尚有生理。於是煎理中湯一盞,灌入。大爆一口,前藥一齊俱出,胸突頓平、頸亦微硬,但脈仍不出,人亦不蘇。余曰:此食尚未動,關竅堵塞之故。
再灌前藥,熱已漸退。乃從傷寒下例,以元明粉化水,連灌三次,開其大腸燥結,夜下黑糞甚多。後以生津藥,頻灌而蘇。○沙無翼,王生之表兄也。得子甚遲,縱啖生冷。一夕吐食暴僵,醫以驚風藥治之。渾身壯熱,面若裝朱,眼吊唇掀,下利不計其數。診畢,謂曰:此慢脾風候也。
脾氣素傷,更以金石藥重傷,今已將絕,故顯若干危證。本有法可救,但須七日方醒。恐信不篤,而更醫無識,反得諉罪生謗。王生堅請,監督其家。於是用烏蠍四君子湯,日灌一劑,每劑用人參一錢。渠家雖暗慌,然見面赤退而色轉明潤,便瀉止而動移輕活,亦自隱忍。至第六晚,忽覺手足不定,揭去衣被,喜吞湯水,始詆人參之害。
王生張皇,任其轉請他醫。才用牛黃少許,從前危證復出。重服理脾藥,又五日。方蘇。(《寓意草》)
孫自範翁甥孫,患慢脾證,痰涎湧盛,咳嗽身熱,肢搐自汗,嗜臥露睛,撮空手振,屢進補脾兼消痰逐風之劑不應。翁商於予,予曰:此證風自內出,本無可逐;痰因虛動,亦不必消;只補脾土,諸證自退。但據所示兼證,則其面必㿠白,眼必散大,舌必胖滑,頸必軟而頭必垂矣。
翁曰:誠如所言。固知其虛也,乃救虛不應,究何故耶?予曰:證皆屬寒,方只救虛,使天柱未倒,固自響應。然逐風消痰之品,尚須削除。今頸軟頭垂,天柱已倒,虛上加寒,舍桂、附何以追已去之陽而蘇垂絕之氣哉?乃寫參附養營湯方與之。囑曰:如阻以稚幼純陽無補陽之法,則危在旦夕。
翁歸,取藥煎飲,一劑各證悉減,三劑全除。次用異功散加煨薑、白芍,調理而健。(《潛村醫案》)
白話文:
袁仲卿的兒子,跑到水邊捉螃蜞玩耍,不小心跌入水中,家人趕緊把他救上來。沒過多久,孩子開始發高燒、呻吟。醫生給他吃了鎮驚清熱的藥丸和散劑,過了兩天,孩子昏迷不醒,胸部高聳、頭部歪向一邊,氣息奄奄一息,脈搏微弱如遊絲。醫生說:「我從來不怕外證嚴重,但現在脈搏已經沒有根基,沒救了!這孩子怎麼會病成這樣?」他仔細思考病因,過了很久才說:「我知道原因了。」孩子的父親又驚又喜,希望聽他說清楚。
醫生說:「所謂的驚風,是以前的人胡亂揣測的說法。許多小孩因此受害,數不清有多少。後來我看到方中行的《痙書》,才知道以前的賢人早就跟我有同樣的想法。這個病雖然是因為受驚引起的,但其實是跌入水中,感受寒濕之氣,屬於外感發熱的疾病。食物還留在胃裡,無法消化,應該按照夾食傷寒的例子,用五積散治療。但醫生沒有搞清楚狀況,用了金石類寒涼的藥物鎮壓,導致外邪深入臟腑,神智因此不清醒。
食物停留在胃中,遇到寒涼的藥物就更無法運化。所服用的藥物都停留在胃脘上面,不能滲透進去,越積越多,導致胸部高聳突出。應該用理中湯來運轉之前的藥物,如果病情減輕,脈搏恢復,然後再按照傷寒的方法用藥,還有活命的機會。」於是煎了一碗理中湯灌下去,孩子吐了一大口,之前的藥物全部吐了出來,胸部突起馬上平復,脖子也稍微轉正,但脈搏仍然沒有恢復,人也沒醒過來。醫生說:「這是因為食物還沒完全排出,導致關竅阻塞的緣故。」
又灌了一次理中湯,孩子的高燒漸漸退了。接著,醫生按照傷寒下法,用元明粉化水,連續灌了三次,疏通了大腸的燥結,晚上拉了很多黑糞。之後用生津的藥物,頻繁灌服,孩子終於甦醒過來。沙無翼,是王生的表哥,晚年才得子,非常溺愛,經常給孩子吃生冷的食物。有一天晚上,孩子突然吐了食物,身體僵硬,醫生當作驚風來治療。孩子全身發高燒,臉色像塗了朱砂一樣紅,眼睛上吊、嘴唇掀起,拉肚子次數多到數不清。醫生診斷後說:「這是慢脾風的症狀。」
孩子的脾氣向來就比較虛弱,又被金石類的藥物嚴重損傷,現在已經快要沒命了,所以才出現這麼多危急的症狀。本來有方法可以救,但需要七天才能甦醒。我怕你們不相信,又換庸醫,反而把責任推卸給我、毀謗我。王生堅決請求,讓醫生監督他們一家人。於是,醫生用了烏蠍四君子湯,每天灌一劑,每劑用一錢人參。他們家人雖然心裡暗自慌張,但看到孩子的臉色從紅色轉為明潤,腹瀉也停止了,身體也比較能活動,就忍耐著沒有換醫生。到了第六天晚上,孩子突然感覺手腳不聽使喚,掀開被子,喜歡喝湯水,開始指責人參的壞處。
王生驚慌失措,任由家人請其他醫生。才用了少許牛黃,之前的危急症狀又復發了。又重新服用理脾的藥,過了五天,孩子才醒過來。(《寓意草》)
孫自範的外孫,患有慢脾證,痰液很多,咳嗽、發燒、肢體抽搐、自汗、喜歡躺著、眼睛睜著、手亂抓、身體發抖,多次服用補脾、消痰、祛風的藥物都沒有效果。外公來請教醫生,醫生說:「這個病是風從內部產生,本來就不用祛風;痰是因為虛弱而動,也不用消痰;只要補脾土,各種症狀自然會消失。但根據你說的兼證,他的臉一定蒼白,眼睛一定散大,舌頭一定肥大滑膩,脖子一定軟弱無力、頭一定會垂著。」
外公說:「您說的完全正確。我當然知道他虛弱,但補虛都沒有效果,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醫生說:「這些症狀都屬於寒證,開藥只補虛,如果頸椎沒有倒,本來應該會有效果。但現在還用了祛風消痰的藥,一定要去除。現在頸椎無力,頭也垂下來了,說明是虛寒加重,不用桂枝、附子這些溫補陽氣的藥物,怎麼能追回已散的陽氣,使將死的氣息復甦呢?」於是寫下參附養營湯的藥方給他,囑咐說:「如果因為孩子年幼就認為不能補陽,那就危在旦夕了。」
外公回家後,煎藥給孩子喝,一劑藥下去各種症狀就都減輕了,三劑藥下去就完全好了。之後又用異功散加煨薑、白芍來調理身體,就恢復健康了。(《潛村醫案》)